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卑斯麥八字解析

解夢佬

通過與丹麥、奧地利、法國的三場戰爭,再加上高超的外交手腕的運用,“德意志第二帝國”宣告成立,俾斯麥也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他對外的戰爭都是通過分化、瓦解對手的同盟,看準時機斷然出擊取得勝利;他取得勝利后并不是對敵人窮追猛打,而是采取懷柔的政策為德意志帝國爭取好的外部環境。在對外政策上,他堅持“親奧、聯俄、抑英、反法”,目標很明確,對手也很清晰。但是隨著深信他、倚重他的威廉一世去世,俾斯麥的政策變得難以為繼,他的政治生命結束了。

卑斯麥八字解析

一、帝相不和被迫下野,憤憤之情致死難平

1888年3月9日,對俾斯麥信任有加的威廉一世病逝。經過腓特烈三世的短暫統治,6月15日,年僅29歲的威廉二世登基。年輕的皇帝心胸狹窄、剛愎自用,早想把帝國的權力從位高權重的首相手中收回,而權欲極重的俾斯麥則認為小皇帝是自己抓在手中的氣球,不能讓他“隨意飄蕩”。在當時的德國,威廉二世還算不上實至名歸的至尊,他的帝國首相、鼎鼎大名的“鐵血強人”才是整個國家真正的掌舵人。現在威廉二世已經當家做主,剛愎自用、唯我獨尊的他與意志堅定、喜歡獨攬大權的首相之間的矛盾日益深化。

俾斯麥要用“鐵和血”來鎮壓工人的反抗,皇帝就表態說“絕不能讓工人的血流在柏林的街道”;皇帝表態要和盟友俄國“分道揚鑣”,首相就請皇帝重視與俄國的“友誼”……按照當時德國報紙的說法,“德國的政事已經在皇帝和首相的斗爭中半身不遂了!”1890年1月,圍繞著是否維持《非常法》,是否繼續血腥鎮壓工人等問題,皇帝和首相再次爆發了激烈的沖突,威廉二世甚至在會議上高聲質問內閣大臣們:“你們究竟是德國皇帝的大臣,還是俾斯麥首相的大臣?”眼看只能在皇帝和首相之間進行選擇,內閣和軍方最終選擇了支持皇帝。3月18日,縱橫德國政壇28年的俾斯麥被迫下臺。舊時代的終結預示著新的威廉時代的開始。

卑斯麥八字解析

躊躇滿志的威廉二世終于掌握了國家大權,他開始推行自己的“溫和路線”。1890年和1891年,帝國議會在皇帝的授意下通過了一系列的法案,規定工人享有在周末和節日休息的權利等。可這些微小的讓步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德國工人的悲慘生活,德國各地的罷工還是此起彼伏。于是威廉二世毫不猶豫地撕下了“悲天憫人”的面具,重拾俾斯麥的法寶,炮制出臺了《防止顛覆法》等法律,開始血腥鎮壓工人的反抗。

調整內政后,威廉二世又開始對德國的外交動起了“手術”。在俾斯麥時代,德國的外交政策就是“親奧、聯俄、抑英、反法”八字真言,首相一直在極力避免德國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現在威廉二世掌權了,德國的外交政策有了180度的轉向,德國和“世仇”法國依然劍拔弩張,德國和俄國不再續簽俾斯麥時代出臺的《德俄再保險條約》,雙方大打貿易戰;德國和英國失去了建立在血親關系上的“信任”。威廉二世用一種“熱情周到”的態度把一個又一個的國家送進了敵視德國的俱樂部。按照史學家的評論:“皇帝肆無忌憚地揮霍著俾斯麥的政治存款,終于把德國帶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卑斯麥八字解析

二、被迫辭職,離開柏林

俾斯麥辭職或曰罷官后還在柏林待了9天。他到威廉一世墓獻了3朵玫瑰;拜會了腓特烈三世的遺孀;新首相卡普里維將軍就職的那天,他在皇宮做了示威性的亮相。威廉二世特地封俾斯麥為勞恩堡公爵,還將他晉升為陸軍元帥銜海軍上將。俾斯麥譏諷地說:“奇怪得很,皇上把出類拔萃的將軍任為首相,卻把輕車熟路的首相捧出來當個空頭元帥、將軍。老皇封我侯爵即是王侯殿下,還要公爵錦上添花?外出匿名?”9天中,慰問電報、信件、名貼、鮮花鋪天蓋地地向相府涌來。俾斯麥自嘲說,這是一級國葬。客人們也使他應接不暇,小邦君主、政黨頭頭、各國大使川流不息。此中也雜有不少幸災樂禍看風險者。3月29日,俾斯麥一家在民眾的歡呼簇擁下來到達勒爾特車站。儀仗隊和軍樂隊早恭候在此。列車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樂曲聲中啟動,俾斯麥眼前晃動的禮帽、頭巾、手帕、飛吻,漸漸遠去,它們全都像他的政治生活一樣,留在了柏林。俾斯麥下野之后,長居于漢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魯莊園,并著有回憶錄《思考與回憶》。

時間很快就到了20世紀初,德國借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春風,徹底完成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轉變,鋼鐵年產量超過千萬噸,居世界第二位;商船噸位超過300萬噸,居世界第二位;經濟整體實力超越英法,僅次于美國。蓬勃發展的經濟讓皇帝有些飄飄然,威廉二世開始對世界高呼:“德國需要在陽光下占據一個位置!”1898年,德國出兵中國膠州灣;1905年,德國對一心想獲得摩洛哥的法國進行了戰爭威脅。德國陸軍迅速擴充,克虜伯兵工廠接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龐大訂單;德國海軍也得到了經費支持,無畏艦的數量正在接近英國……

卑斯麥八字解析

面對德國的步步緊逼,一個由英、法、俄三大歐洲強國組成的協約國集團形成了。當威廉二世向身邊張望時,他發現自己的陣營里除了老邁的奧匈帝國,就只剩下態度曖昧的土耳其和意大利了,這一切都要歸咎于他四面樹敵的外交政策。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王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這個突發事件徹底點燃了巴爾干的火藥桶,奧皇在得到威廉二世出兵相助的保證后,于7月28日對塞爾維亞宣戰;8月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8月3日,德國對法國宣戰;8月4日,英國以德國侵犯中立國比利時為借口對德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爆發了。

戰爭打響后,威廉二世逐漸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他的總參謀部,自己則忙著頒發鐵十字勛章和到各地做演講。隨著戰局的推進,威廉二世先后撤換了小毛奇和法爾金漢兩位總參謀長。到了1916年和1917年,德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兵營,總參謀長興登堡和軍需總監魯登道夫成了德國真正的主宰,威廉二世被徹底架空了。1918年,德軍在最后的攻勢中徹底失敗,老百姓的生活也窘困到了極限,戰爭已經打不下去了。11月3日,德國基爾港水兵發動了起義,不久,起義的烈火燃遍了全國。11月11日,德國談判代表團和協約國總司令福煦在貢比涅森林進行停戰談判。第二天,走投無路的威廉二世帶著孩子逃到了中立國荷蘭,霍亨索倫王朝壽終正寢。強橫一時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也隨之滅亡。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在荷蘭病逝,曾經的“雄心壯志”最終都被黃土掩埋。

卑斯麥八字解析

三、憂郁晚年,死后明志

1898年7月30日,鐵血宰相俾斯麥悄然離世,享年83歲。身后之事,俾斯麥預先都有安排。報紙公布了1890年俾斯麥辭呈的全文。辭呈指斥威廉二世妄改外交政策破壞對俄友誼。俾斯麥去世時,威廉正泛舟夏天的大海上。得知消息他立即從挪威海濱返航基爾,并電告赫伯特移靈柏林舉行國葬。8月2日,威廉抵達弗里德里希斯魯,假模假樣地向鮮花和花環叢中的俾斯麥遺體致哀。至于國葬,只好免了。老頭早已選好此莊園一片針葉林中的一塊空地。威廉碰了一鼻子灰返回柏林。

7月31日,《帝國新聞》報道:皇帝陛下親臨弗里德里希斯魯,對上帝為實現德國統一和這一不朽的偉大思想而養育的義工——俾斯麥深表哀悼。對威廉二世,俾斯麥是至死不買賬的,他的墓碑上刻的字是:“馮·俾斯麥侯爵威廉一世皇帝的忠實的德國仆人。”俾斯麥離世后不久,俾斯麥的政敵便迅速清除了他在政界中的勢力,改革從此終止,德國迅速走向他生前一直努力控制及防止的軍國主義,最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客觀地說,在德國統一的過程中,裝備精良的普魯士軍隊和普軍高效的指揮系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畢竟政治是以實力為保證的。但俾斯麥對戰略層面的精準把握、對作戰時機的選取和高明的外交手腕都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他本人也因為這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勝利而達到了政治生涯的巔峰。在此后的十幾年時間里,俾斯麥輔助威廉一世,對內大力發展以軍事重工業為主的國民經濟,在德國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福利系統,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金和醫療保險制度,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對外他一改上任以來的戰爭狂人形象,在歐洲開展了“均勢外交”政策,極力控制德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全力消除來自倫敦和圣彼得堡的猜忌,以此維護歐洲的相對和平,保護德國經濟的發展。德國也逐漸成為歐洲強國。

卑斯麥八字解析

四、身后事

戰爭對俾斯麥來說只是一種達到目的的工具,因而他的“自制”意識還表現在對待武力的態度上。他是強權政治的信徒,然而,俾斯麥首先不是一個軍事狂人;而是一個政治家,是一個讓手段完全服從于目標的政治家。普奧戰爭結束后,在德國涌現了希望通過暴力完成統一的要求,俾斯麥卻高度保持理智:“我也認為,僅通過暴力事件來推進德國的統一是可能的。但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是造成一場暴力災難的使命,和選擇時機的責任。任意地、僅僅按照主觀的理由而決定干預歷史的發展,結果總是只能打落不成熟的果實。至于說,德國的統一在目前不是個成熟的果實,在我看來是十分清楚的。 [5] ”武力的使用一定要慎重,必須服務于現實政治目的。在強調國家利益至上的國際無政府狀態中,國家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強大的國家實力基礎之上;同時,國家實力的使用要慎重,應當把國家擁有的強大實力與靈活的均勢政策結合起來,以更好地實現國家目標和利益。

卑斯麥八字解析

王朝戰爭

為了德意志統一,俾斯麥發動了三次王朝戰爭。普丹戰爭發生于1864年,1864年2月開戰,丹麥很快戰敗。根據當年10月簽定的維也納和約,普魯士占有石勒蘇益格,奧地利帝國則得到了荷爾斯泰因。

對丹麥的戰爭結束后,他便積極籌劃對奧戰爭,1866年6月17日普魯士出兵荷爾斯泰因,發動對奧戰爭。7月3日,雙方主力在薩多瓦村(捷克境內)展開決戰,普軍大勝。8月23日,雙方在布拉格締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

普奧戰爭結束后,成立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德國統一已經走了一大半路程,剩下的還有萊茵河以南、鄰接法國的4個小邦國(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和黑森—達姆斯塔得)。而法國擔心德國因統一而變得強大,所以竭力阻擾普魯士統一的步伐。1870年7月19日,法國向普宣戰。戰爭爆發后,普軍優勢明顯,并迅速攻入法國境內,9月1日,雙方在色當展開決戰。普軍的數百門大炮輪番轟炸,幾小時內法軍傷亡達2.5萬名。下午3點,法軍升起白旗投降,拿破侖三世當了俘虜。普法戰爭后,巴伐利亞等4邦國加入德意志聯邦,德國統一全部完成。

卑斯麥八字解析

外交思想

國家利益至上,一切從國家利益出發。俾斯麥認為共同的國家利益是國家之間聯合在一起的有力紐帶。在涉足外交事務之前,俾斯麥就堅信,“一個大國唯一健全的基礎,這一點正是它大大地有別于小國的,就是國家利己主義,而不是浪漫主義。為一個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業去打仗,對一個大國來說是不相稱的。” 他認為在國際關系中,國家總是以本國利益至上,以國家利益為依據來決定其對外行為的,不會為了其他國家而出賣自己的國家利益。在克里米亞戰爭后,俾斯麥更是宣布現實政治時代的到來。“以感情為依據的政策是沒有交互性的,這種政策只是普魯士的特點;任何別國政府都把自身的利益當作他們行為的準則,不管他們是如何用合乎法律的或充滿感情的推論來竭力掩飾。”因此,俾斯麥“認為對外政策中的理想就是沒有偏見,決定問題不要受對于外國及其當政者的反感或好感的影響。 俾斯麥的國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在因一直勝利進軍而興奮不己的統治集團內部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做出更富遠見的決定,為后來統一戰爭的順利進行做好了鋪墊。

卑斯麥八字解析

拉攏鄰邦

俾斯麥把錯綜復雜的局面簡約化,在德丹、普奧和普法戰爭中,首先通過外交以利益交換拉攏大多數強國,孤立敵人,然后每次都設定與實力匹配的有限軍事目標,一擊而中,見好就收。在統一德國之后,俾斯麥繼續拉攏英、俄和奧地利,集中力量排擠和限制強鄰法蘭西,并鼓勵法國在海外殖民地擴張,轉移它在歐陸的注意力,從而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德國利益。

三國同盟

在國外問題方面,自德國統一后,俾斯麥便不希望再有對外戰爭,以便讓德國可以休養生息,培養國力。因此他并不像其它歐洲國家一般,大量掠奪殖民地。但他又擔心法國報復,因此他采取結盟政策,孤立法國。首先在1873年,他與奧匈帝國,俄羅斯締結“三帝同盟”。而在1877年,俄土戰爭爆發,俄國大敗土耳其,并簽訂了《圣斯蒂法諾和約》。 但這損害了英、法列強的利益,因此列強便請沒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麥作出調停。在1878年,召開了柏林會議。在會議中,他偏袒奧國,但在表面上仍表現中立。這使俄國成了大輸家。結果,德、俄關系惡化,再加上俄國與奧匈帝國在巴爾干半島有利益沖突,俄國退出了三國同盟。就這樣,1878年以后三皇同盟不再繼續。這些問題在俾斯麥執政晚期一直困擾著他,甚至使他感到坐立不安。

卑斯麥八字解析

1879年,俾斯麥與奧國重訂盟約,稱為“德奧同盟”。然而俾斯麥擔心俄國會轉投法國,因此于1887年與俄簽訂“再保險條約”。在1882年,他又與意大利,奧匈帝國簽訂“三國同盟”。1883年,羅馬尼亞也加入了三國同盟。三國同盟的建立標志著以德國為盟主的一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最終形成了。

英德矛盾

在俾斯麥的領導下羽翼漸漸豐滿的德國,迫不及待的加入了殖民擴張的隊伍。1884年,德國奪取了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和非洲中西部的多哥、喀麥隆。1885年,又占領了坦噶尼喀(德屬東非)。不久,又相繼占領了盧旺達、布隆迪。德國企圖沿赤道占領東西非洲,這樣一來,就與英國的計劃(2C計劃)發生了沖突。1890年,也就是俾斯麥卸任宰相的那一年,德英簽訂條約,雙方劃分了在東南非的勢力范圍,德國取得坦噶尼喀,英國獲得肯尼亞和烏干達。但條約并未最終制止兩國的矛盾。 隨著俾斯麥的離職,英德矛盾愈演愈烈,成為“一戰”爆發的重要原因。

卑斯麥八字解析

五、功過是非隨風飄

時勢造英雄,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德國迅速發展的時代。為了沖破封建割據對經濟的阻礙,德國的統一提到了歷史的議事日程。在當時的情況下,德意志的統一存在著兩條道路。一條是“自下而上”,由民眾起來革命,推翻封建勢力,建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另一條是“自上而下”,通過王朝戰爭把德意志諸邦統一在普魯士或者奧地利君主的領導之下。但是由于當時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不成熟,前一條道路沒有走通。德國通過第二條道路走向了統一,這其中俾斯麥建立了卓越的功勛。

卑斯麥八字解析

以“鐵血宰相”而聞名于世的俾斯麥在歷史上爭議頗多,有褒有貶,毀譽兼之。而他本人的一生也確是波瀾起伏,極其復雜的。他出身于普魯士鄉村容克貴族,早年屬于頑固的保守派。1848年革命爆發時,他曾說:“我是一個容克,我一定要壓倒革命。”當他走上政壇,50年代以后,他的思想轉變了。他認識到統一德國的歷史必然性,同時他正確地估計了形勢,把統一大業的領導權抓在普魯士容克手里,而又在一定程度上聯合新興的資產階級。自此,統一德國成了他奮斗的目標和抱負。他出任普魯士駐德意志邦聯議會代表,駐俄、駐法大使,無時無刻不是緊盯這一目標而施展才干。在德國統一的關鍵時刻,他出任普魯士首相這一關鍵職務,縱橫捭闔,排除干擾,堅決實行“鐵血政策”,終于達到目的。俾斯麥順應時勢,全力以赴,表現了他的毅力,反映了他的膽識,在統一德國的過程中起了積極的作用。列寧評價他說:“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進步的事業。”, 蘇聯歷史學家葉魯薩里姆斯基說他“不僅僅是1848年不徹底的革命的掘墓人,同時也是這場革命的遺囑執行人。”這句話可說是精當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麥復雜而又矛盾的一生。

卑斯麥八字解析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