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熙時期的胤祥
1.一廢太子前的胤祥
怡親王胤祥,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生,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卒于雍正八年(1730年)。幼年日寸,“圣祖過,尋履跡伏地嗅之,其孺慕誠切如此”[1]3603。孩童時期便親吻其父足跡,其孺慕之情即使身為帝王的康熙也為之感動,深受康熙帝喜愛。自“康熙三十七年,從上謁陵。自是有巡幸,輒從”。①胤祥13歲時,康熙便帶其去盛京謁陵,相信胤祥在這次出巡中表現優秀,自此10年中康熙出京巡幸,都會帶胤祥隨行。康熙四十一年(1701年),“命皇十三子胤祥,祭泰山”。②祭泰山象征著海內升平,國泰民安,是帝王統治下盛世的象征。康熙命胤祥祭泰山,可見胤祥在其心中的重要地位。
一廢太子之前的胤祥,備受康熙帝的寵愛。在康熙帝眾多子女當眾,胤祥脫穎而出,有一定的原因。首先,因為胤祥對康熙的孺慕之情,使康熙深受感動。前文所說,幼年胤祥就親吻父親的足跡,這樣的孩子,即使是萬人之上的帝王,也會深深喜愛。其次,胤祥本人,精通詩書,文采出眾。康熙帝重視對皇子的教育問題,也對皇子要求非常嚴格。經常親自考校皇子的功課。而胤祥不論文史武功都非常出色。在《八旗通志•初集》中有這樣的記載:“王精于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嘗從獵,猛虎突出林間,王神色不動,手利刃刺之,見者服其神勇。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1]3607。面臨猛虎臨前而色不變,顯示了皇子的沉著穩重,而其詩文書法樣樣皆精,成為康熙的驕傲,康熙曾經讓胤禛、胤祥在群臣面前書寫,“令內侍引諸臣至行宮左廂、恭視皇四子皇十三子書聯。諸臣環立諦視、無不歡躍欽服”。③諸臣歡呼欽服,可能有奉承之意,但是康熙讓胤禛、胤祥二人在群臣注視下書寫,必然是二人書法極佳。如此文武雙全的皇子,必然得到皇父的喜愛。再次,由于其生母章佳氏原因,章佳氏在康熙一朝雖然沒有任何封號,但為康熙生育三個兒女,可見其榮寵上佳。直到章佳氏去世,康熙賜謚號為敏妃。在清后宮中,妃子賜謚號在清宮非常少見。而且因為敏妃喪期不滿百天,誠郡王允祉私自剃頭,被康熙由郡王降為貝勒,由此可以看出章佳氏很受康熙的喜愛。由母及子,所以康熙對胤祥寵愛有加。
2.胤祥的驟然失寵及其原因
康熙四十七年(1707年),康熙忍痛廢黜皇太子允礽。此事掀起較大風波,也引起多年的儲位之爭。不久之后就因皇長子允禔詛咒皇太子而被革爵圈禁,從此終止了其政治生命。當時很多年長的皇子都牽連在內,包括皇十三子胤祥。但很快年長的皇子都得到康熙的寬恕,而皇十三子胤祥卻似乎一直沒有得到康熙的原諒。在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時,“冊封皇三子多羅貝勒允祉為和碩誠親王。皇四子多羅貝勒胤禛為和碩雍親王。皇五子多羅貝勒允祺為和碩恒親王。皇七子多羅貝勒允祜為多羅淳郡王。皇十子允被為多羅敦郡王。皇九子允禟、皇十二子允祹、皇十四子允禵俱為固山貝子”。④皇八子允禩因為被康熙懷疑覬覦儲位,沒有進爵,但也保留其多羅貝勒爵位,皇十四子允禵比胤祥小兩歲,也得到貝子爵位,胤祥成為在康熙年間年長皇子中唯一一個沒有爵位的光頭阿哥。康熙四十九年(1709年),在皇三子允祉、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允禵的請安折子上批復:“胤祥乃不大勤學忠孝之人”。從一個皇帝的寵兒到批復不大勤學忠孝之人的考語,可見地位一落千丈。在其后康熙帝給皇子們的賞銀也沒有胤祥的份。可見胤祥在這一階段完全退出人們視野,一直沒有被康熙所原諒。
從最受寵的皇子,到連爵位都沒有的阿哥,是什麼原因導致胤祥的驟然失寵。到底胤祥在康熙四十七年(1707年)廢太子中做了什麼不可原諒的事,由于史料的缺乏,暫時沒有得到明確的結論。但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第一,胤祥進行積極的政治活動,被康熙所發現,并且在一廢太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胤祥很受康熙所鐘愛,所以,在風云突變時自己覬覦儲位,而康熙帝作為一位皇帝,是不會允許任何人覬覦儲位的,康熙感覺胤祥有可能威脅自己的皇權,所以對其進行打壓。第二,胤祥是代人隱瞞受過,在一廢太子時很多年長皇子都受到康熙的斥責甚至短暫的軟禁,但康熙很快就鑒宥了他們。當時的胤祥只有23歲,康熙感覺到胤祥暗中幫助某個皇子而隱瞞自己,視為對自己不忠不孝,所以一直冷落胤祥14年之久。第三,胤祥可能被人陷害。康熙四十七年(1707年)一廢太子并非偶然,很多皇子覬覦儲位蠢蠢欲動,皇長子允褆因為太子風波被終身圈禁,皇八子允禩也多次受到康熙的斥責,足見當時皇子爭奪儲位激烈,排除異己也是爭儲的一個手段,胤祥作為一個受寵皇子,很容易受到他人的陷害。雍正繼位后曾說:“怡親王前因二阿哥之事無辜牽連,一時得罪皇考,隨即鑒宥”。⑤可見,胤祥被陷害的可能性也很大。
不論什麼原因,胤祥在康熙四十七年(1707年)之后明顯失寵于康熙帝,但筆者認為第一個原因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當時的胤祥只有23歲,參與奪儲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從雍正繼位后胤祥受寵程度,應該第二點和第三點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沒有一個帝王會重用一個曾經覬覦皇位的人。
二、雍正時期的胤祥
1.雍正時期所擔任職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繼位。雍正即位后,胤祥迎來了政治春天。雍正剛剛繼位,就“命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⑥不久,又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命其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又命其總理戶部事物。從一個阿哥一躍成為親王,在康熙諸子當中,當時是親王的只有皇三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八子和皇十三子,可見其受寵程度。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設立會考府又命其負責會考府。雍正三年(1725年),擢任議政,當年冬,又負責直隸營田事務。雍正七年(1729年),成立軍機處,命胤祥為軍機大臣。除此之外,胤祥還擔任很多職務,兼管漢軍侍衛,負責圓明園八旗兵丁,籌備西北用兵事宜,負責造辦處,為雍正帝勘陵等等,幾乎活躍于雍正朝各個領域,深受雍正的信任。
2.怡親王胤祥在雍正朝的重要作用
怡親王胤祥于雍正八年(1730年)去世,雖然在雍正朝只有8年,卻完全顯示出其政治才華,對雍正朝做出重要的貢獻,在雍正的各項新政中充當重要角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首先,怡親王總理戶部,追繳虧空,革除弊政,充盈了國庫,為雍正朝的各項改革奠定了經濟基礎。康熙末年虧空嚴重,資金運轉不靈,金錢的匱乏掣肘雍正時期各項政策實行。胤祥掌戶部,領會考府,首先負責追繳虧空,胤祥辦事一心為公,不論遠近親貴,整頓財務,進行財務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最終使得雍正朝國庫充盈,保證各項政策順利實行。其次,自雍正三年(1725年)起,胤祥負責營田水利事宜,他提出很多有益見解。并且合理治理河流,利用土地,變劣勢為優勢。有效治理當地水利,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再次,胤祥為國薦賢很多,康熙帝的十七子允禮,剛開始被雍正所懷疑并且疏遠,但胤祥向雍正帝進言,夸贊允禮“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⑦雍正帝接受了胤祥的建議,重用允禮,而允禮也不負所望,為雍正朝作出很大貢獻,被雍正所信任。最后,胤祥掌養心殿造辦處,做事盡心盡責,所做出物件精美不俗,雍正朝的琺瑯彩瓷,簡潔而不失華麗。胤祥喜歡搜集孤版古書,名人字畫,為我國藝術寶庫貢獻一份力量。
三、怡親王胤祥所享受的殊榮
雍正繼位后,對胤祥寵信有加。剛剛即位就封其為親王,總理事務。雍正元年(1723年)封其長子弘昌為固山貝子。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雍正引康熙時期皇子分家時賞賜銀兩例,賞其23萬兩白銀,固辭不受,最后,雍正再三諭令,僅受13萬兩。雍正又引裕親王例,允其支官物6年,又固辭不受,最后雍正下到諸王大臣議奏。雍正三年(1725年),因服制已滿,總理事務王大臣卸任,對其進行嘉獎。據清實錄記載:“怡親王極其敬慎。遵守臣節。凡朕所交事件。竭盡忠誠。勤勞辦理。三年來,佐朕治理之功甚大。廉宗王種種悖謬之罪。朕既盡行寬宥。如怡親王之誠心效力者,右不加恩褒異,則將來之宗室諸王為國效力之心,必至懈怠矣。怡親王著賞一郡王。聽王于諸子中指名奏請受封。”⑧任由胤祥在其子中指一人封為郡王,一親王尚在,就封其子為郡王,自清入關無此先例。胤祥固辭不受,再三懇辭,雍正才允其請。但胤祥死后,雍正又將這一郡王爵位給予胤祥之子弘皎。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扁額賜怡親王。”⑨并且對這八個字分別做了解釋,仍然“覺此八字。實不能盡其美善。亦無一毫過量之詞。”⑨雍正七年(1729年)又加怡親王儀仗一倍。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怡親王薨逝,雍正帝異常悲慟,飲食無味,坐臥難安。親自素服一月,稍解悲思,認為自古無此忠公體國之賢王。皇帝為臣子素服,自古鮮見。怡親王去世當天,雍正帝就交代后事,命將太皇太后賜的數珠,康熙帝所賜數珠,和怡親王所進鼻煙壺歸于一處,于其萬年之后放于梓宮之中。也就是交代將這三件物品隨葬,可見感情至深。自怡宗王去世后,雍正帝連發上諭褒獎其功績忠義。謚號為賢,雍正帝以淚研磨而書之。并且將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謚號之前。而且因為允祉于怡親王喪禮遲到早退毫無憂戚之色而將其革爵圈禁。允祉乃雍正之兄,卻因怡親王喪禮而被革爵,足見雍正對怡親王之情甚深以至于不避人言。
雍正登基后,為避圣諱,所有兄弟改胤為允,胤祥去世后,雍正允其恢復原名胤祥。如此恩典,無此先例。胤祥仙逝后,雍正將其思念傾注于其墳塋上。胤祥為雍正勘陵,選定吉地。雍正將中吉之地賜之,胤祥驚悚色變,請求將淶水境內一平善之地賜之。雍正遲遲不肯批復。胤祥于重病中多次請求,雍正才不得已同意。胤祥立刻命護衛前去取土吞食以明志,雍正親臨其喪,將血淚巾帕及所陪香囊附棺中。雍正不僅對胤祥其人屢屢逾制,賞賜有加,而且恩及其母妃子女。胤祥生母章佳氏去世后康熙謚號敏妃,只是普通妃子,雍正繼位后連升兩級,進為敬敏皇貴妃,附葬景陵,開創了妃子附葬的先例。對于胤祥的子女,雍正爺眷顧有加。弘暾、弘吟早逝,皆按貝勒葬。弘昌初封貝子后晉貝勒,弘曉襲怡親王,弘咬封寧郡王。據清實錄記載:“吾弟怡賢親王之事朕躬。至誠至敬。翊贊勖襄……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與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孫,不可任意稍減。佐領屬下等項,亦不可挪移更改。再者、朕于雍正三年春曾降諭上口日。于王諸子之中再封一郡王。以昭恩獎。彼時王再四懇辭。情詞諄切。朕不得已、勉從所請。今吾弟薨逝,朕追念遺徼,中心輾轉,在賢王應有加隆之禮,在朕衷實有難己之情。雖與吾弟素愿相違,朕亦不遑顧恤。弘咬著封為郡王,世襲罔替。”⑩不僅封其子弘曉為怡親王世襲罔替,而且又封弘皎為郡王世襲罔替。其殊寵亙古未見。胤祥也成為大清第九位鐵帽子王,也是第一位恩封的鐵帽子王。其他八位都是開過立有戰功的軍功鐵帽子王。
胤祥的恩寵終雍正一朝,有增無減。其去世后雍正帝久久不能釋懷,多次親寫祭文、詩詞表達思念之情。在《花下偶成》一詩中雍正寫道:“九重三殿誰為友,皓月清風作契交。”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雍正的孤獨心境。在胤祥去世一年后又寫下:“節屆香蒲陳似舊,貢來細葛賜誰先”詩句以表達對胤祥的紀念和自己的無助。胤祥去世二周年仍有詩云:“詰朝端午節,再命罷稱觴。歲月如流邁,容儀何日忘。”已經兩年過去,但雍正帝仍然不能釋懷,因胤祥病逝于端午前一日,端午仍然不讓歡慶。足見胤祥在雍正心中的重要作用。
怡親王胤祥一生大起大落,但其對歷史所作出的重要貢獻不可磨滅。其與雍正帝的棠棣之情也感人至深。
參考文獻:
[1]八旗通志•初集:卷134[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
注釋:
①《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卷220,9077頁。
②《清圣祖實錄》卷210康熙四十一年甲申條。
③《清圣祖實錄》卷201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壬午條。
④《清圣祖實錄》卷239康熙四十八年九月戊午條。
⑤《雍正朝起居注冊》139頁中華書局。
⑥《清世宗實錄》卷1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戌刻條。
⑦《上諭內閣》卷94,454頁。
⑧《清世宗實錄》卷30雍正三年三月乙丑條。
⑨《清世宗實錄》卷46雍正四年七月辛亥條。
⑩《清世宗實錄》卷97雍正八年八月辛亥條。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