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沙晚報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媛 實習生 王蘭
本期名醫
張滌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他最忙碌時,個人年門診量超過6萬人次,平均每天看診164人次;在醫院啟動預約掛號系統之前,患兒家長凌晨3時排隊掛號;為了避免“黃牛”,家長掛號需憑借孩子的戶口簿或出生證明、監護人的身份證,這在當時全國絕無僅有……他就是媽媽圈中口口相傳的“兒科圣手”、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知名專家張滌。
清晨7時20分,陽光稍顯溫柔,在其他診室靜悄悄之時,身著圓領短袖、腳踏布鞋的張滌已快速地走進醫院門診樓二樓最角落的一間診室,第一個開始了“望聞問切”。
從7時20分至12時20分,整整一個上午,張滌一共接診了106名患兒,看診一名小患者用時大概2分鐘。據不完全統計,自2009年至今,張滌已經接診患兒超過78萬人次。有人質疑,兒科又被稱為“啞科”,一兩分鐘就作出診斷,張滌有這麼“神”?近日,記者探班張滌門診,近距離觀察試圖尋求答案。
門診實錄
“兒科圣手”的“AB”面
掛上張滌號的父母,對于張滌的初印象有兩個:看病快、很嚴肅。
“細伢子一得病就打針,你沒帶好人就要挨批評!”“這藥吃不得!會改變人的性格、讓孩子脾氣暴躁!”張滌看著病歷本,皺著眉頭,語氣嚴肅。大高個的家長抱著孩子,雖然是第二次來看病,由于調護不當這次又被批評了。
看診時張滌不茍言笑,當他發現家長治病、養護的不當觀念時,往往會提高聲調,略帶長沙話的口音,強硬又嚴肅。
“有問題就要直接指明,和風細雨地講,家長們出門就會忘,有時兇一點,他們才會認真記住醫生的話,有利于患兒痊愈。”張滌說,一些家長有固化的思維模式,孩子一生病就非要用抗生素、做霧化、打點滴。
有人說,好的兒科醫生應該具備天生的親和力。張滌卻表示親和力確實有助于溝通,但作為醫生最主要的是如何用最簡單、最沒有副作用的方法盡快讓病人康復。
但在孩子面前,張滌有著自己的“冷幽默”。“今天吃冰淇淋了嗎?”“吃了啊,那下周又要來看病。”
小朋友指著診室窗外正在作業的機器喊:“伯伯看,有挖機!”張滌趁機握住孩子伸出的小手,查看食指處的指紋,“誒,伯伯也看見了。”
在年復一年超高強度的工作中,張滌可謂閱兒無數。他能迅速診治,得益于在中醫經驗的不斷積累下,練就了清晰快捷的思路。記者發現,雖然看病時間短暫,但張滌對每個患兒都會迅速根據不同情況,看咽喉、觀舌相、聽肺音……同時,他看病不是當患兒坐下才開始診治,中醫有望診、聞診,在孩子從門口走進來那一瞬,他已經在觀察孩子的神色、形態、聽咳嗽聲音中,開始看病了。
學齡前兒童過敏、咳嗽高發
一上午的探班過程中,記者發現,106名患兒中,90%的患兒年齡在6歲以下,其中一半以上的患兒是過敏體質,且80%至90%的患兒都有咳嗽的癥狀。
張滌說,近年來,小兒咳嗽、過敏的癥狀呈上升趨勢,這與生活環境、家庭護理、飲食習慣等息息相關。患兒以6歲以下為主,是因為3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已經脫離家庭單純的環境,進入幼兒園,容易交叉感染,疾病發生率增高,而此時孩子的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善。6歲以上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增強,患病概率會大大降低,父母不必過于焦慮。
高頻詞 過敏
鏡頭一:4歲的迪迪(文中患兒均為化名)兩個月來一直咳嗽,吃過藥做過霧化未見起色,看著迪迪面色顯黃,張滌詢問:“平時食欲好嗎?吃東西嗎?”迪迪媽媽焦慮地說:“孩子對牛羊肉過敏,吃肉就咳嗽。”張滌認真檢查后說:“牛羊肉過敏,可慢慢嘗試,其他的肉也要吃,男孩子要多吃多鍛煉,增強脾胃功能才能增強免疫力。”
解讀:張滌表示,入夏開空調后,小兒容易出現過敏性問題。過敏原檢查是國內比較普遍的一個檢查,但是檢查結果并非百分百準確,家長切勿過分糾結于檢查結果。每個人對過敏原耐受程度不一樣,面對輕中度的食物過敏,最好的脫敏方法就是去適應它。過敏是人體對外界的反應,如果一味避開,或者長期服用抗過敏藥,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反而不利,適應變化、適應生長發育的規律才是最好的方式。
高頻詞 咳嗽
鏡頭二:“我不要檢查!”三歲半的涵涵進入診室便開始嚎啕大哭,在母親懷里掙扎。“張教授,我從河南過來,女兒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就咳嗽發熱。”張滌檢查后,一連拋出幾個問題:“孩子在家脾氣大嗎?做過霧化嗎?服用過抗過敏的藥嗎?”得到肯定回答后,表情立馬嚴肅起來,“治療要規范,欲速則不達”。
解讀:張滌表示,孩子久咳不愈,家長想的是盡快控制癥狀,往往霧化、吃藥、輸液各種手段都用上。霧化短期內雖然可以迅速見效,但不規范使用和長期使用可能會埋下哮喘的隱患,甚至影響生長發育,慢性咳嗽長期服藥還可能影響兒童的性格、氣質。
高頻詞 哮喘
鏡頭三:彭奶奶滿面愁云地抱著孫女坐下,張滌用聽診器檢查孩子的肺部后,一言不發開始伏案寫病歷開藥。在低氣壓中,彭奶奶問出了心中的憂慮:“我孫女這病還要吃多久的藥啊?都吃這麼長時間了。”張滌聞聲抬頭:“你知道她什麼病嗎?”“我不知道。”“已經發展為哮喘了。”
解讀
張滌表示,過敏、咳嗽、哮喘三者之間存在層層遞推的邏輯關系。孩子的過敏體質,容易引起咳嗽,由于治療不及時、不規范,或過度濫用激素、抗生素、抗過敏藥,容易誘發哮喘。
不用抗生素就不放心,是幾十年以來的誤區。大部分孩子的咳嗽是很普通的病,呼吸道的病最厲害的就是肺炎和哮喘,沒有什麼太嚴重的病。出現非常嚴重的細菌感染,這樣的情況是很少的。
霧化、抗生素并不是長遠之計,中醫認為抗生素是寒涼之物,過度使用會影響孩子的脾胃功能,還會影響免疫力。對于哮喘的孩子,更應該重視日常的護理。
“不吃冰的,不吹冷風”,家長都應記住這八字箴言。夏天不要讓孩子吃冰淇淋、喝冰飲,冬天戴口罩、不吹冷風,張滌在看診時,幾乎逢人便講。
快問快答
網上的“張滌處方匯總”別隨意用
記者:老百姓的印象中,中醫是“慢郎中”,調理找中醫,急性病要找西醫。是不是這樣?
張滌:中醫不是“慢郎中”的代名詞,只要對癥,用準了藥,中醫藥見效非常快。在經典中醫古籍中,我們可以查到很多治療危重癥、急癥效果顯著的方法。我從小目睹父輩們看病,包括很嚴重的疑難病都運用中醫藥的方法,三代中醫世家,讓我對中醫有著堅定的信心。
記者:網絡上有“張滌兒科處方匯總”之類的帖子,不少掛不上號的家長照著方子到藥店抓藥,這樣可以嗎?
張滌:不主張這種做法,藥不對癥,就是毒藥。中醫講究“同病異治”,以咳嗽為例,在西醫里只是一種病癥,但在中醫里,咳嗽又分為多種病形,比如風寒、風熱、痰濕、痰熱等。如果用藥不對癥,就沒有療效。同時,如果與孩子病情完全相反,還容易起副作用。有的家長在就診時會問我,孩子咳嗽復發了,用我以前開過的方子給孩子抓藥,為什麼沒有效果了?患兒的病情是隨時變化的,即使是以前用過的處方也未必符合孩子當下的癥狀。每個患兒都是獨特的個體,中醫的最高境界是辨證論治。
探班手記
細節背后的故事
細節能識人。細節是一串密碼,最能洞察人性。記者在探班的過程中,觀察到的細節,背后皆有故事。
幾年前,記者也曾帶孩子掛過張滌的號看過病。這次走進熟悉的診室,第一眼便注意到桌上多了個支架板,張滌伏案寫病歷有了支撐。之前已有耳聞,由于長時間高強度工作,2020年張滌患上了嚴重的頸部肌肉痙攣,頭一動都不能動,入院治療了好幾月。十多年來從不無故停診的張滌,無奈停診半年。但這半年中,他囑咐助理醫師,遇到從外地前來求診的家長或疑難患兒,要做好登記,自己再安排好時間來醫院會診。身邊的醫生經常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提醒“你要注意可持續發展”,現在張滌沒那麼“拼”,已經停開了下午的門診。
當天35℃的高溫中,診室內即使開著空調也十分悶熱。窗戶開著二分之一透氣,因為擔心空調對生病的孩子有影響,吹風口被細心地調向最上方,不直接對著患兒。在5個小時的坐診中,張滌沒有去過一趟廁所,疲勞時他用鼻子聞一聞風油精,然后繼續。早半個小時開診、晚半個小時下班已經成慣例。
按相關規定,張滌的掛號費本可以升至300元,但張滌堅持現在執行的100元“不漲價”。他說,兒科復診率很高,有些患兒過幾天就要進行復查。一些從外地來的家庭更不容易,不希望他們看病因為掛號費“望而卻步”。
兒科醫生匱乏是業界共識,而中醫兒科醫生更是少之又少。“流水”一般的工作,依然滿足不了病人,只有一個張滌是遠遠不夠的。希望醫生在守護患者的同時,能保護好自己的健康,也期待,更多優秀的中醫兒科醫生加入隊伍,讓中醫兒科不再“一號難求”。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