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干親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它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涉及的人群非常廣泛,上到王公貴族、文臣武將,下到普通百姓、芥末草民。
認干親分為兩類:一類是平輩的干親關系,即“結金蘭”,俗稱拜把子。
第二種則是長輩和幼輩之間的干親關系,即認干爹干娘,北方叫做“認干爸、干媽”,“打契家”,南方叫做“認寄父寄母”。如果把它的稱謂變得更古雅一點,你也可以管“干爹”叫“義父”,那你就成為“義父”的“義子”。
看看,所以謂的干親,就是沒有血緣關系或者婚姻關系而人為結合成的親屬,這在我們老家叫“打老契”。
干親本來也可以是很純潔的一種人際關系,但是,近些年來,由于各種明星與干爹的緋聞不斷,還有諸如郭美美之類靠干爹“上位”的丑聞的發醇與傳播,干爹”一詞又變得曖昧與不堪起來了。
雖然如此,中國人認干親之風仍未消減多少,這是為什麼呢?
這點還得從人們認干親的本質愿望來說。“結金蘭”與拜把子一事好理解,就是為達成某種目的,有著相同利益訴求的人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比如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就是最著名我實例。
而認干爹的風俗之所以能盛行千年而不衰,根本是因為從前嬰幼兒死亡率高,認干親是為給孩子的健康成長上一道保險。
比如在我們老家,為了保佑孩子能長命百歲,孩子一出生,做家長的往往會找算命先生去合下孩子的生辰八字,看命里缺啥,就會在周圍的鄉親中去找位命中帶啥的人,認做孩子的干爹。
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孩子的父母往往把孩子認到別人家里,是為“巫術”性質的干親,這是農村認干親的最原始動機;為了克服嬰幼兒夭折的恐慌,很多時候“認干爹”帶有巫術的性質。比如擔心孩子早夭,命不夠“硬”,中原一些地區還曾流行認石頭或柏樹為干親的習俗。
石頭是生育神高禖的標志物,立石為祠是祭祀高禖的手段。據《禮記•月令》記載:“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前往,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還有一種“認干爹”的做法,是讓孩子認鐵匠或石匠做干爹,因為這種“接觸巫術”的思維認為,石匠或鐵匠命硬,可以防孩子早夭。
另一種情況是,兩個家庭如果父輩關系要好,往往會通過認干親來加深彼此的感情,聯絡友誼。尚會鵬教授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僅僅作為一種媒介作用……帶有某種‘公關’性質”,所以稱為“公關”性質的干親。
無論是那種情況,其目的都是為了緩解廣泛彌漫的生育焦慮,換句話說,是為了在幼兒死亡率奇高的時代,讓父母獲得一些心理安慰。
據金陵大學1929-1931年的調查資料,當時部分農村人口死亡率為28‰,嬰兒死亡率為156‰,平均壽命為34-35歲;1988年,全國生育節育回顧性抽樣調查資料顯示,1944-1949年,中國嬰兒死亡率為201‰,平均壽命為39歲左右。匯總數據后一般認為,20世紀的前50年,中國人口的死亡率約為20-25‰,嬰兒死亡率高達200‰左右,平均壽命不到40歲,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壽命最低的國家之一。
近現代尚且如此,古代情形如何可想而知。通過認干爹的方式,為孩子指定一個父母之外的監護人,以免意外發生時無人照看,就成為一種通行的做法。
本來,“認干親”這件事是未成年人的事兒,但是,現在卻走進了成人世界,其中的奧妙,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認干爹”更是一種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契約,非常少兒不宜。重要的是,認干爹可以,但是不要到處炫耀,尤其不要認了很多干爹還到處炫耀,否則,輕則丟人,重則喪命。
這里就給你普及個認親干親成癮而丟掉大好人頭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張亮,隋末唐初時期的著名歷史人物。說他著名,是因為他是上了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在程知節(咬金)、秦叔寶之前。
張亮(?-646年)是鄭州滎陽人(今河南鄭州),張亮早年以務農為業,后投靠瓦崗,隸屬于徐世績部下,隨徐世績降唐。在房玄齡的推薦下,擔任秦王府車騎將軍。在洛陽招募私黨時,被告發下獄,拒不招供,因而有功,后封長平郡公,授懷州總管。
貞觀年間,張亮歷任御史大夫、光祿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長史、工部尚書、洛州都督,封鄖國公,因善于行政而頗得信任;后揭發侯君集謀反,改任刑部尚書;曾擔任滄海道行軍大總管,隨軍遠征高句麗。
就是這樣一個為唐初的鞏固與發展建軍功的人物,最后,卻因養了一幫干兒子而丟了性命。
農民出身的張亮一旦官袍加身,和大數人一樣,拋棄結發妻子,別娶了一位年輕漂亮的美人。可是,這美人卻是生性淫蕩、驕橫,張亮對她既寵愛又懼怕。由于張將軍上了些年紀,滿足不了小老婆的欲望,那小娘子竟然與人私通,張亮撿了頂綠帽子后,也拿那對狗男女沒啥辦法,后來,竟認了那奸夫為干兒子,親自賜名張慎幾。也許老張是這樣想的,你搞我老婆,我就收你為義子,間接意淫一下你老媽。
結果,他老婆發現了一條性福之路,不時地給他弄回許多干兒子,最后竟達五百人之多。
此外,他那小老婆還喜好巫蠱左道,交結巫師,又干預政事,逐漸將張亮的名聲敗壞掉。
直到646年(貞觀二十年),張亮一家人的好日子才算過到頭了,因為有人告發張亮私養義子五百人,蓄意謀反。唐太宗命人調查此事,老張的身邊人禁受不了刑責,都證實張亮謀反。張亮辯解道:"他們是怕死,所以誣陷我。"隨即自述是佐命舊臣。唐太宗道:"張亮私養義子五百人,是想干什麼,就是要造反。"百官也都認為張亮應判死罪。唐太宗便派長孫無忌、房玄齡到獄中與張亮訣別,然后將他押到長安西市斬首,并沒收其家中全部財產。
幾百個兒子坑一個爹,他不死才怪呢。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