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曾有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在此期間,生產力和科技水平都比較低,面對自然景象,也不知如何解釋,常常寄托于鬼神之說上面,很多事情也都逐漸的被人們賦予了迷信色彩。那時的人們十分迷信,以至于民間流傳了很多相關的俗語,就比如說“白虎穿堂過,人亡家也破”。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是一句十分避諱的話語,如果白虎從誰家堂中穿過,那麼就會落個家破人亡的下場。其實這句話中,包含了古人對一些天文和風水迷信的理解,這句俗語中所說的白虎究竟有什麼來歷?而白虎穿堂過,真的能讓人們家破人亡嗎?
一、到底什麼是白虎有關于白虎的傳說,大部分是出自于神話故事,在現實中,我國確實也有白虎的存在,只不過數量非常稀少。在《淮南子》中,曾有關于白虎的記載,里面提到白虎是四大靈獸之一,與黃龍統稱為五獸。這五獸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十分崇高,而且人們也賦予了他們很多神話傳說,并認為世界是由這五位神獸所創造的。
在遠古的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的生存能力比較薄弱,常常需要與一些野獸作斗爭,生活過得十分艱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慢慢掌握了一些自然規律,開始過起了,男耕女織的生活,后來也就非常注重對天象的觀察。其實四大神獸,分別鎮守著東南西北這四個方位,青龍鎮守著東方,朱雀鎮守著北方,玄武鎮守著南方,而白虎則在西方鎮守。
這四大神獸是四個方位的守護者,代表著四象。在古人眼里,一提到白虎,便會想到四象,而四象其實是古人對應天上星辰所做出的一種解釋,人們常說的左青龍右白虎,這都是古人對四象十分看重的表現。古人發現四象之后,繼而又分成二十八星宿,古人長期對宇宙空間進行觀察,慢慢對星宿的知識了解得越來越多,從而對天空進行了更加全面、客觀的評價。
無論是青龍還是白虎,逐漸的在人們觀念中演變成了兇事的象征,古代戰爭也是經常發生的,很多國家為了壯大自己,經常去掠奪土地和人口。在發動戰爭之前,人們都會夜觀星象,來判斷是否對自己有利。如果發現天上的白虎星象出現,就意味著要出現重大的戰爭,逐漸白虎也成為了戰爭爆發的代表,秦始皇就曾用虎符制度,將軍可憑虎符來帶動士兵打仗。
二、關于白虎的圖騰其實在古代,人們對一些圖騰十分的崇拜,而且對此深信不疑。考古學者從古代文物中,發掘了許多關于白虎星的圖騰,白虎形象經常出現與贏商,以及楚文化中,它被制作成一些部落、軍隊的旗幟圖騰,可見白虎經常出現在兵戎相見之中。除此之外,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很多,青銅器或者玉器上面都刻畫有白虎。
從這些文化中,可以看到人們對白虎十分敬畏。在一些道教學說之中,常常也有關于白虎的形象在里面,道教是我國本土的宗教,崇尚“無為而治”。隨著人們將白虎與黃老之術緊密聯系起來,漸漸得將白虎加入了道教神靈的信仰之中,白虎在道教里面的代表著吉祥的動物,與之前兇神惡煞的形象截然相反。
白虎原本在古老的部落中,就代表著不吉之事,只要有白虎的出現,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一場災難。在民間各種傳說中,白虎基本都是代表著主宰吉兇事物的形象,在后來漫長的演變中,白虎逐漸變成了令人恐怖的動物。在人們觀念中,逐漸對白虎有所避諱,更是流傳著白虎穿堂過,家破人也亡,而這句話的背后與風水有著莫大的關聯。
提起風水,大家可能會認為都是封建迷信,不足以為信,其實也有一些適應時代的發展,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一直流傳至今。風水最初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研究大自然與宇宙的一些規律,講究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依靠大自然才能生存,一直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白虎在風水中的解釋在風水中,與其相關的就是房屋建設,村落的布局,建筑的選址以及墓葬的修建等等。古人是十分講究這些的,而且還有一些黃道吉日的說話,都是為了圖一個吉利。如今,我們對風水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在修建房屋,選擇墓地時,要根據山脈的走向與河流的流向去選擇,講究要與主人生辰八字相合,否則就會觸犯風水,是為大兇。
第二種為疾病方面的解釋,認為體內水腫是由于濕氣停滯于人體內,造成體內循環不足,從而引起水腫。而我們所說的白虎,與風水中山脈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風水中,山脈通常以砂被人熟知,在山脈的左邊,被稱為龍砂,而在其右邊則被稱為虎砂。白虎穿堂中的堂,代表的是名堂,而這里是聚合地氣的地方。
白虎虎砂如果太長,穿過前面到達名堂,古代就會認為其觸犯了風水大忌,而且白虎在古人心中,常常以“兇惡、恐怖”的猛獸出現,從而認為白虎穿堂過,就會造成家破人亡的地步。然而在風水中,人死后選擇墓地時,常常選擇龍虎砂聚集的地方,此地被認為是兄弟和睦,互幫互助,共同致富的地方,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家和萬事興。
人們都希望過幸福的生活,所以就盡量去避免一些不吉利的事。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我們在中國傳統風水中看到,白虎是以不吉利的動物出現,人們對它十分避諱,經過長時間的演變,白虎的形象也有所改變,例如人們稱其為戰神,預示著每次打仗都能勝利。
結語“白虎穿堂過,人亡家也破”人們對這句話的避諱并沒有科學依據,這是古代社會流傳下來的一種封建迷信,對于傳統文化,我們要留其精華,棄去糟粕。古代社會,人們面對廣闊的天地,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對自然產生了敬畏之心,從而漸漸的生出一些忌諱的俗語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人們慢慢地破除了這種封建迷信。關于古人留下來的一些俗語,我們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在科技的不斷發展,有很多未知領域等待著人們去探索,我們在探索未知領域時,切不可盲目自大,還是要保留一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參考文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淮南子》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