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有人愛說“死生有命”,其實較常見的說法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出自《論語》,內含孔子“天命論”,即在孔子的觀念中,人的命運由天定,人這一生無論富貴也好、貧困也罷,其實更多是“天”的安排。
當然,今人看來,孔子所提出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就普遍意義來說,還是相對消極的存在,不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價值觀,比起“生死有命”,顏小二更傾向于“人定勝天”。
但是這是不是說孔子的“天命觀”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呢?顏小二希望各位能夠更加客觀地理解孔子的“天命觀”。他的“天命觀”在那個時代,一方面,是極具進步性的言論;另一方面,也更多是他對自己一生,甚至很多和他一樣不得志之人的一種“安慰”;同時亦體現了孔子就理想信念踐行方面,對功利追求的絕對剝離,這是常人難以達到的高境界。從孔子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與“自我奉獻”之使命感相似的精神,這一點是今人所缺乏的。
1、對周禮的繼承與改革,孔子心里那個決定命運的“天”我們知道,孔子一身都以“克己復禮”為己任,而孔子所提倡的“禮”,是以“周禮”為基礎的,但是孔子對周禮的繼承,并不是全盤照搬,他有他的進步性“變革”,這種“改革”相對社會變革來說,沒有那麼“明顯”與“突出”,會隱晦一些,但是只要我們細品,就不難看到孔子思想的“廬山真面目”。
對殷商和周王朝有點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殷商、以及周王朝時期,都是奴隸制社會,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在信仰與文化方面下了大功夫。就那個時期而言,最能牽制人的,當屬人對“未知而絕對強大”的“天”的力量的敬畏。于此,在商周時期,就當時的文化特色來說,“天”是有人格的,而且“意志之天”是可以鞏固君主權位的。
時代的進步一直伴隨著人類逐步脫離蒙昧。對于“天”,周王朝相較于殷商,有較大的進步性,而孔子所在的春秋又相較于周王朝,亦有較大的進步性。
殷商時期,“意志之天”是君主一脈的祖先,君主便屬于“天之子”一般的存在,于此,“意志之天”會“獨佑”殷商王族血脈這種說法,便成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在這種“信仰”的邏輯關系之下,萬民沒有不臣服的道理。
到了周王朝時期,周公創造性將祭天與祭祖分開,并指出“意志之天”是所有人的“天”,并非獨佑君主的存在,君主雖然是“天”選出來的,但是并不意味著“天”會無視“君主”善惡,更不會包庇君主,如果“君主”德不配位,就會受到“天”的懲罰,商紂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于此,“意志之天”從商王朝時期屬君主獨有,到周王朝,就成了所有人的“天”。
到了春秋的孔子這里,“天”又有了變化,孔子的一大進步性就在于,他把天之“人格神”的外貌丟棄了,并沒有把“天”描繪成直接發號施令的存在,但是孔子那里的“天”依舊是主宰一切的存在,于此才有了孔子那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2、“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之孔子與命運的和解孔子對于命運,有積極的一面,亦有消極的一面,而其“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天命觀,在顏小二看來,更像是他和命運的“和解”。為何這麼說?請繼續往下看。
我們知道,孔子雖然是照亮萬古黑夜的“至圣先師”,但是他的一生過得并不順利,他想宣揚自己的思想,但是卻處處受阻,有“困于陳厄于蔡”的危險經歷,也曾被路人嘲笑“累累若喪家之犬”,他周游列國,被質疑、被嘲笑、被驅趕,但是他沒有放棄過心中的“信念”,有人笑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但孔子卻坦然接受,依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為什麼?
孔子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大抵是一種“不問東西”的精神,他的一舉一動從回來不是“目的導向”的,他將自己失敗的結局、顛沛的生活,看成是“天意”、是“命運”。但是,即便是“天意”,是“命運”,都不影響他周游列國、宣揚儒家思想的行為,這是他的信念與信仰。
我們從更大的角度來俯視孔子的生平以及他對命運的看法。也就是說,命運的好壞,這是結果性導向,孔子左右不了,但是左右不了結果,不代表自己就可以不去做、不去嘗試,面對在孔子心里近乎“不可抗”的失敗命運,他依舊堅持“作為”,堅持“有為”,這是孔子的偉大與超脫之處。
而其“天命觀”,從這種程度來說,也是積極有為而總是以失敗落幕之孔子與命運和解的方式。
3、我們當繼承的,是孔子的“生死有命”背后的“不問東西”要說今人最缺乏的是什麼?顏小二覺得,大概是“耐性”吧,快節奏發展的今天,人們更注重實際利益,越來越沒有耐心去干好應該干但幾乎沒有收益的事,人們趨向于尋求高效快速的“獲利”方式,于此,浮躁和功利讓人們的生命變得“虛胖”,人的自我價值,在這種功利中漸漸被腐蝕,最后空留軀殼,也是可悲。
但我們必須明白,每一次社會的巨大進步,都是一些“不問東西”的人,燃燒生命換來的。
“物質利益”不應該成為人們生活的全部意義,“不問東西”的工匠精神、奉獻精神,當是我們現代人最應該培養的內在涵養,這能增加我們的生命的“質量”。
就孔子思想來說,顏小二不建議各位脫離孔子時代去批判“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中的意志之天下的“命運”,這雖是現代社會以來人人都能一眼看出來的東西,但老祖宗對“天”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我們要看到他們在那個時代的進步性,并且能夠結合當下,從老祖宗留下的珍貴人文寶藏中尋找最本原的動機,并汲取他營養,比如,體味孔子之“生死有命”背后的“不問東西”。
顏小二在努力著,你呢?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