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國學熱”,跟我們逐漸陌生于傳統文化有較大關系。
不說今天通讀過四書五經的人讀書人日見稀少,還能讀懂四書五經的讀者也確實不多了。源植本土的傳統文化居然成了“別人家”的學問,今人打量、觀摩,也往往出于好奇,令人奇怪。
對古人而言,這是不可想象的。不說古代童生在8歲左右已經通習了四書五經,出口成誦,下筆成章;就是耕種人家的平民,人無分老幼,傳統的禮儀規矩也全部化入每天衣食住行,從文化理性已經變作文化本能,無需額外學習。
左宗棠讀過的啟蒙教材
儒學五經之首,當屬《易經》。《易經》相當于今天的數學加哲學,其基本的功能,可以推算,運用數理邏輯跟哲學原理,對宇宙內一切進行推演。因為人天性對自身的前途、命運好奇,所以,古人借助《易經》推算命運,自然而然。
清朝以儒學立國,清朝人幼習四書五經,時人對看相、算命,頗為熱衷。曾國藩傳世有“麻衣相法”,左宗棠則喜好《易經》推算。
看相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相由心生”,人四十歲后相貌是由自己決定的。但“面相斷人”畢竟有玄虛成分,智慧高明者一般不用,他們用《易經》推算。
左宗棠在咸豐十年(1859)卷身“樊燮案件”期間,曾用《易經》的“泰卦”與“否卦”的矛盾對立與矛盾轉化原理,推算過案件的趨勢與結果,結局如愿。
作為晚清自習輿地、農學的“民間科學家”,左宗棠相信 “命運”嗎?
王家壁在《狄云行館偶刊》中記載一則“同祿命小記”的小故事,側面回答了這一疑問:
湘陰吳偉才,左恪靖伯三姑母次子也,與恪靖伯同以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日寅時生。所居相距八里許,兩家報喜者相遇于途中玉石橋。其八字則壬申辛亥丙午庚寅也。少有奇童之目,與恪靖同。至道光壬辰,恪靖伯與兄景喬(宗植)中書君同舉于鄉,而偉才改業屠。
恪靖伯督浙閩時,偉才嘗一至閩。恪靖伯勛業爛然,所殺賊以千萬計,而偉才祿命中之殺刃,僅用之于屠豕,何也?昔與文潞公同命者,僅得與同席而食者數十日,與此事皆可解而不可解。大小戊子,雌雄甲辰,又何足云也。
偉才好大言,嘗曰:“太公隱于屠沽,何獨余也。”今尚健在,雖不在屠肆,而親舊歲時用牲,或召之,輒欣然鼓刃而往。
同治八年十月十四日,恪靖伯言于甘肅涇州瓦云驛營次,時南北路官軍皆連獲大捷,甘境行肅清矣。
左宗棠三姑媽的二兒子吳偉才與左宗棠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兩家連地方都相近,不過八里路,而且幼年資質也接近。按說,兩人的命相是一樣的。但左宗棠中年發跡,拜相封侯,一代重臣,吳偉才后來卻成了在鄉下殺豬叫賣的屠夫,兩人命運判若云泥,結局形同天壤。
王家壁為了證實這則故事真實可信,稱故事是左宗棠在甘肅涇州瓦云驛營次親口對將領們說的。雖是野史,空穴來風,薛福成的《庸庵筆記》、李佳繼昌的《行素齋雜記》,均有相同記載,不屬孤家瞎編。
陜甘總督時期的左宗棠
野史真偽如何,暫時不去管它,人生存在“命運”,則是一定的,東西方文化都持此說。
只是,東西方文化對“命運的”態度有所不同。
西方人相信“命定”。俄狄浦斯生下來被斷定將“弒父娶母”,生下來被父親拋棄,但成年后,一次流浪路上,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父親迎娶了母親。
傳統中國人信命,但不相信“命定”。他們相信,通過個人努力,可以改變命運。《易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說的就是個人努力改變命運的作用;孔子稱“盡人事,聽天命”,相信通過個人努力可以實現最好的命運:天命。
到底什麼是“命運”呢?
簡單地說, “命”指一個人的天賦資質,“運”指一個人生平的機會。
古人認為,“性格即命運”。性格是一個人固定的天賦資質。人的天賦資質,特性不外金木水火土五種。任何一種天賦資質,都有它本身的特性,能夠成就自我。
金可以用作鎮伐,木可以用來支撐,水可以用作滋潤,火可以用來溫暖,土可以用來生養。
即是說,任何一種性格特性的人,都有自己的擅長的方面,有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在自己職業的擅長處,選擇可以成就事業;同樣地,任何一種性格特性的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局限處,在自己局限的地方,有如母雞爬樹、猴子生蛋。
如果野史是確實的,左宗棠與吳偉才同命運而不同人生軌跡、結局,恰好說明,天賦資質不是決定命運的根本原因,個人努力與恰當選擇才是。
好命的人,無非是人選擇用對了自己特性的職業,同時通過個人努力將職業沖到極限高度;歹命的人,無一例外是天賦資質與職業不合,個人又耽于懶惰,荒疏于努力。
今人不懂傳統,不明其理,聲稱繼承傳統,往往邯鄲學步、買櫝還珠。今天中國的互聯網算命產業據說已高達2000億,信眾之多,令人咋舌。其實,不能明白傳統文化中的哲學道理,不能運用其思維解決生活困頓,網絡算命本質上是借助高科技傳播迷信。
聰明的讀者從故事里可以看出,吳偉才“屠沽為生”的命運不是天定,其實是他自己的選擇,左宗棠“拜相封侯”的命運也始終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是依靠天降奇福。今天的讀者,大概也不會真有糊涂到將自己一生命運交給“網絡算命先生”的傻白甜。
作為完好繼承并踐行傳統文化的一代大家,讀懂左宗棠的一生選擇與畢生行跡,讀者會更加關注自我“性命”。“性命”便是生性材質、天賦資質。聽今人在網絡上替自己掐指一算,不如努力弄懂傳統文化中的道理,反求諸己,認清自我,讓人生每一步選擇都恰當、合適。
文:徐志頻
圖片來自攝圖網及《左宗棠:家書抵萬金》
相關閱讀:
《左宗棠:家書抵萬金》
從跨越32載的160封家書,揭開晚清一代名臣修齊治平心路歷程,著名作家唐浩明親筆作序,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楊東梁教授推薦,左宗棠嫡長玄孫提供大量珍貴圖片
了解更多,點擊閱讀^^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