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九九重陽節,我們每年都過。
爬山、賞菊、看老人,曬秋、祭祖、放紙鳶,這些活動都很有意義。
詩詞里也有很多關于重陽節的句子,不勝枚舉: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過故人莊》
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閏九月九日獨飲》
但是,你真的足夠了解重陽節嗎?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九月初九叫重陽節”的時候,你可以回答上來嗎?
重陽的意思,就是兩陽相重,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從一到十這十個數,被稱為“天地之數”。
其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也就是說,一三五七九為陽,二四六八十為陰,“十”表示全,所以“九”為數之極,也是陽之極,二陽相逢,是為重陽。
九九重陽,寓意生命達到長壽、長久,所以后來重陽節又被賦予“老人節”的含義。
我兒子以前問過我一個問題。
因為他注意到五月初五是端午,七月初七是七夕,九月初九是重陽,這三個節日之間仿佛有一些內在的規律。
確實是這樣,想必不少喜歡思考的孩子小時候都“發現”過這個秘密,但是不見得所有的父母都給孩子系統地講過這個問題。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數字的研究與運用,可以說是爐火純青。
比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比如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節氣;
……
古人把這些自然中的數字密碼,結合到人體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當中,這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而傳統節日中數字規律,既是天然的,也是人為的。
節日的設立是人為的,人們在一年的365天中,挑選了一些特殊的日子,賦予它們含義,用專門的儀式與活動來慶祝和紀念。
而把哪些日子設立為節日,自然不是空穴來風,這與我國使用的歷法有關系。
我們平時總說陰歷、陽歷、農歷,其實我國使用的歷法,是一種太陽歷和陰歷相結合的歷法。
陰歷是根據月亮的變化進行的,比如每個月初一、十五,月亮會有陰晴圓缺,而春節、元宵節、中秋節,都在這些日期上。有的人家比較講究的,還會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燒香祭拜,祈求平安。
正所謂“數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處于九,止于零。”
《易經》中說,“陽爻為九”,“九”為老陽,九月初九,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十分特殊。
而古人崇尚單數為兇,雙數為吉,但是很多傳統節日,都是單數 之上,比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八月十五,還有的是在“單單相逢”的日期上,比如端午、七夕、重陽。
這其實正是喜慶節日的意義,用節日的喜慶氣氛壓住不吉的日期,把大家的心思都集中到過節這件事情上來,從而幫助大家更好的“逢兇化吉”。
而你像二十四節氣,遵循的是陽歷。
二十四節氣不是節日,是節氣。它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軌跡來進行計算,把一年平均分成二十四等份,春分秋分,冬至夏至,都可以精確到分秒。
我國的農業活動,都和太陽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有關,所以二十四節氣是對農業活動的指導,也是對天氣氣候情況的反應,夏至熱,冬至冷,芒種種,秋分收……
傳統文化中數字的智慧不止這些,作為一個現代人,可能我們對這些文化已經比較陌生了, 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去思考過,過得很粗糙。實際上,我們生活中很多忽視的東西,古人早就做了總結,我們不能讓這份文化斷了傳承,作為家長,自己需要學習,也需要帶動孩子來進行學習。
重陽節帶著孩子出門登高賞菊,是很好的活動,但是我們要讓孩子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了解節日背后的蘊含的深刻文化,才是更重要的。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