痋術是什麼?有多可怕?根據劇情,古滇國的統治者獻王擅使詭秘邪門的痋術。為防御自己的王陵,他竟讓大祭司把蠱蟲灌入活人體內封存,將百姓生生制成人俑。蠱蟲在宿主體內產卵,將人的血肉迅速吸干。此時人皮干枯形成真空環境,蠱蟲旋即休眠,等待被喚醒。
▲來源:《云南蟲谷》
而當劇中主角們從下方的河道經過時,突然間這些痋俑接連從洞頂掉落。痋俑入水,休眠的蟲卵開始蘇醒。蟲卵破體而出,化為手掌大小的水彘蜂,專門吸食動物的血肉。當眾人還沒有搞清楚情況時,蟲卵頃刻之間吸水膨脹,兩側長出鰭狀物,飛速游向眾人的竹筏。
這劇情是不是讓你覺得“好像很離譜,但又沒準真有這樣的事”?
那蠱術到底是什麼?蠱蟲是怎樣的蟲子?真的能害死人嗎?
什麼是蠱蟲?
集百毒于一身的毒中之王
傳說中,蠱蟲不是一般的蟲子,也不是一般的毒蟲,而是食盡所有毒蟲的毒中之王。
《說文解字·蠱》謂:“蠱,腹中蟲也。”《春秋傳》曰:“皿蟲為蠱。”簡單來說,蠱是一種放在器皿中,可以害人的毒蟲。
但不是所有的毒蟲都可以制成蠱。古籍中記載,要將幾十到上百個各種各樣的毒蟲放于密閉的容器中,大到毒蛇,小到虱子,再任憑毒蟲互相攻擊、殘食,等到最后一個毒蟲把其余毒蟲都吃掉,活下來的這個毒蟲,就是集百毒于一身的至毒之毒蟲,這個毒蟲被稱為蠱。依照毒蟲的名字,有蛇蠱、蜥蜴蠱、蜣螂蠱、蝦蟆蠱等種類繁多的蠱。
▲各種各樣的毒蟲。來源:網絡
又一說,五月初五端陽節是全年陽氣最盛的一天,所以在這一天地上陰氣最重的毒蟲都會被陽氣逼出來,因此要在端陽節收集毒蟲,制成最毒的蠱。
總之,蠱是一種最厲害的毒蟲,以此毒蟲來下毒,被稱為下蠱。下蠱,也是下一種最厲害的毒。
▲影視劇中的蠱蟲。來源:《羋月傳》電視劇
這種蠱術由來已久。殷商時期,已盛行放蠱毒人之術。在史書和小說中,常常出現人因中蠱而發病的記載。
中蠱之人,也即吃下蠱蟲的人將生不如死,被折磨得面目全非,死相慘烈:
心腹切痛,五臟像被啃食,像有蟲在體內行走,天暈地旋。
面色青黃或枯黑,羸瘦,咳痰吐血,腹脹下瀉。
電視劇《羋月傳》中,羋月曾誤食放蠱后的食品,中蠱后痛不欲生。
▲《羋月傳》中給羋月下蠱的“草鬼婆”
▲羋月中蠱,痛不欲生。來源:電視劇《羋月傳》
雖然記載嚇人,但其實蠱術是否存在卻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事實上,沒有人親眼目睹過制蠱的全過程。就連《唐律疏議》中也寫道:“蠱有多種”,但“罕能究悉,事關左道,不可備知”。也就是說,蠱有很多種,但是這種邪門的東西,沒人能說得清楚。
研究人類學和民俗學的學者鄧啟耀也表示,雖然自己在實地調查中發現,很多少數民族的受訪者都“知道”蠱是怎樣被制作出來的,且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被問及“親眼見過沒有”時,卻都搖著頭反問:“做這東西,能讓你看嗎?”
所以,其實說白了,也沒人知道蠱蟲到底是怎樣制成的。
還有專家提出質疑,毒蟲之間食性不同,有大有小,怎麼能相互吞噬呢?如此就能得到毒中之王嗎?
但正是由于蠱術的神秘性和虛幻性,加之所謂“中蠱之人”的悲慘癥狀,引起了社會的普遍恐懼,朝廷也將下蠱定為重罪。
東漢有律令,施蠱者將被當眾處死;北魏時,下蠱之人不僅要被處死,還要焚毀其家,以絕后患;唐律中蓄蠱之人要被流放。
▲在徐克導演的《笑傲江湖》中,“日月神教”擅長下蠱。來源:電影《笑傲江湖》
什麼是巫蠱?
一個邪門的詛咒卻流傳千年
在千百年的歷史中,“蠱”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毒蟲,還伴隨著詛咒。這種蠱,也被稱作“巫蠱”。放蠱之人用特定的咒語或儀式來操縱毒蟲,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比較典型的是,用桐木削成仇人的形象(人偶),然后在桐木人上插鐵針,埋入地下,以惡語詛咒,據說可以起到傷害仇人的作用。甚至,施蠱之人幾句咒語、一個眼神就能下蠱。如果蠱婆想放蠱,那麼被蠱婆盯上的人就會莫名其妙地生病。中了蠱的人,如同被鬼魅迷惑,會神智昏亂,或者暴病而亡。
▲巫蠱中的人偶。來源:網絡
這麼邪門的巫蠱,還衍生出各種類型、各種用途。比如情蠱,中蠱之人只要一想到自己心愛的人蠱就會啃噬他/她的心,讓他/她心痛。只有見到心愛之人,疼痛才會停止。這些用意念就能殺死人的巫蠱,則完全成了騙人的邪術,是披著外衣的詛咒。
▲《云南蟲谷》中王胖子用舌頭舔了一塊古玉后沖進墓道啃食千年干尸,Shirley楊認為他中了“舌蠱”,引發幻覺
巫蠱聽起來非常荒謬,但卻影響了人們上千年。殷商時期就有關于巫蠱的記載,在封建王朝時期,巫蠱一直被認為是邪術,成為統治者禁止的對象。巫蠱被視為重罪,尤其是對皇帝下蠱,不少人因此罪名而落得滿門抄斬甚至被滅族。以此罪名誣告他人意圖謀害皇帝,千百年來屢試不爽。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
漢武帝晚年多病,江充向其進言“陛下之疾,在巫蠱”。當時的漢武帝疑心很重,信以為真,遂要求江充找出“幕后黑手”。得到漢武帝支持的江充在全長安城掘地三尺搜集“人偶”,并聲稱在太子宮挖掘出人偶和詛咒皇帝的帛書,陷害太子劉據行巫蠱之術,詛咒皇帝陛下。
這戳中了漢武帝晚年那敏感多疑的神經,致使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被逼自殺,牽連幾萬人被處死。事后,漢武帝才發現江充的真面目,但卻為時已晚。
▲晚年漢武帝。來源:電視劇《漢武大帝》
蠱術為什麼威力巨大?
影響至今?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一些毒蟲、寄生蟲會引發急劇的疾病,甚至短時間內致人死亡。有專家認為所謂的蠱蟲可能是這些毒蟲和寄生蟲。
也就是說,雖然古人所說的制蠱過程并不靠譜,但是毒性強烈、威力巨大的蟲子可能是存在的。
這些蠱毒癥狀復雜、變化不一,病情一般較重,和一些危急病癥有相似之處,如恙蟲病、血吸蟲病、肝炎、肝硬化、重癥菌痢、阿米巴痢疾等。
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對于一些疾病,尤其是急性發作的疾病,癥狀恐怖,又不知道病因,因此人們把其歸咎于蠱,認為是中了蠱毒。
正是這半真半假,令人恐懼卻又神秘,摸不著邊際的特性,讓人們害怕了上千年。
如果說蠱蟲可能還有一定依據的話,那巫蠱則完全是不著邊的邪術,沒有任何道理,完完全全是一種詛咒。
那這種邪術為何令人恐懼,讓許多人信有其事,流傳千年呢?
想象出來的巫蠱和鬼神相似,在最初都是先民思考自然現象,卻沒能得出科學解釋而產生的迷信。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一些離奇的現象,得不到科學的解釋,從而進行了人為的臆想猜測,認為是被施了詛咒,這類似于敬怕鬼神。
但是居心叵測之人利用了人的恐懼心理,制造神秘和恐慌,借此害人。因為心術不正,有害人之心,所以妄圖通過巫蠱達到目的;因為恐懼未知,恐懼災禍,所以害怕巫蠱。
對此,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有一段十分深刻的論述:
蓋物之敗壞曰蠱,人之惑亂亦曰蠱。
正如“蠱惑人心”四字所表示的,巫蠱,是居心叵測之人利用人的心理制造恐慌和混亂。所謂的巫蠱,實則是人心上所開出的惡之花。
在現代社會,依然有利用“蠱”來騙人的案件。
2018年3月,罪犯李某在百度貼吧等網絡平臺謊稱通過“種蠱”做法事,能讓失戀女孩與前男友復合,想不到真有不少女大學生相信。
他通過在失戀女孩帖子下留言“感情復合加微信”等簡單操作,第一個上當者就出現了。
她是浙江杭州的大學生小林。
李某告訴小林,自己能夠幫她在前男友身上種“情蠱”,只要小林提供前男友的照片、姓名、生辰八字和所在地,他就可以“種蠱”,讓其前男友在十到十五天內回心轉意。一心就想和前男友復合的小林一次次按李某要求轉錢,先后轉了近4萬元。
李某陸續從這些失戀女孩身上騙了共計20余萬元,令人錯愕。
無邪君寄語時代在變,但不變的是人心。蠱術之所以能流傳上千年,正是迎合了人的心理。所以說,要想不被“蠱惑”,還需懂科學、不迷信。有清醒的頭腦,才能不被“蟲”鉆了空子。參考:
[1]霍斌.恐懼與話語權——唐代“蠱毒”研究的新視角[J].云南社會科學,2014(04):162-166.
[2]趙容俊,金炫抒.先秦巫者的祝詛放蠱活動[J].邯鄲學院學報,2017,27(04):43-49.
[3]陳寒非.巫蠱、信仰與秩序的形成——以湘西M鄉“中蠱”現象為例[J].廣西民族研究,2015(03):78-89.
[4]梁昭.破解“蠱毒”之謎的人類學嘗試——《蠱毒:財富和權力的幻覺》讀后感[J].廣西民族研究,2005(04):201-203.
[5]劉兵.另一種途徑的探索——評《蠱毒:財富和權力的幻覺》[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6(01):87-90.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中國反邪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青水● 往期精選■ 助力扶貧 我們在行動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