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蔣公八字身弱為什能做總統

解夢佬

文/陳立旭

蔣公八字身弱為什能做總統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蔣介石卻置民族大義于不顧,在解決臺灣問題上,百般阻撓,起了負面作用。在對待祖國統一這個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上,毛澤東與蔣介石,有云泥之別。

毛澤東力爭解放臺灣而蔣介石卻長期以武拒統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面臨的重大任務之一,是實現祖國統一。海南島解放和西藏和平解放后,解放臺灣,就是黨和國家集中力量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當時,毛澤東考慮的方案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過渡海作戰解放臺灣。為此,在他的統一部署下,解放軍向福建集中了大批兵力。為了解放臺灣,毛澤東下了先手棋,在1949年就成立了由粟裕任總指揮的前線指揮部,積極籌劃軍事攻臺。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在發表的《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中提出的1950年任務,包括解放臺灣。但解放軍當時還沒有空軍,海軍剛剛組建不久,力量很弱。而國民黨陸軍雖然在大陸的力量大部被殲滅,但在此前蔣介石經兩年多的運作,國民黨已經在臺灣集中了不少陸軍,而國民黨的空軍、海軍主力沒有受到重創,也集中到臺灣。這樣,就臺灣海峽這個局部地區來說,國民黨軍事力量仍然很強。蔣介石就是依靠他手中掌握的這些在臺灣海峽地區的軍事力量,對抗解放軍解放臺灣。解放軍登陸金門戰役失利后,加緊補短板,強化渡海作戰訓練和準備工作。蔣介石感覺到解放軍的渡海作戰能力日益增強,不久之后解放軍發起對臺進攻時,僅僅依靠國民黨在臺海地區的軍事力量很難守住臺灣,于是,他通過宋美玲到美國活動,爭取美國的軍事支援。同時,蔣介石也加強了在臺灣海峽的軍事部署,把逃臺的絕大部分軍事力量都集中于臺灣海峽,對抗解放軍。同時,他還叫囂要“反攻大陸”,派空軍頻繁轟炸上海等大城市,派小股國民黨軍襲擊福建沿海地區。

蔣公八字身弱為什能做總統

◆1950年6月27日,美國在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同時,杜魯門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

就在解放軍積極準備武力解放臺灣,而蔣介石也加緊部署對抗解放軍時,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蔣介石對于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是采取歡迎態度的。美國在朝鮮半島打仗,為什麼派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實際上,這就是宋美玲多次到美國活動的結果。當時美國公開講的是“臺灣未定”;美國第七艦隊到臺灣海峽,是“協防臺灣”。美國用這個借口派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本質上就是蔣介石借用外國軍事力量,以求自保。這已經是他不顧民族大義,引狼入室,引入美國軍事力量到中國領土來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了。

毛澤東在維護祖國統一這個民族大義問題上,立場與蔣介石截然相反。195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聲明,嚴厲駁斥杜魯門關于“臺灣地位”的聲明,斥責美國第七艦隊侵臺。聲明指出:“美國的這一行動乃是對于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對于聯合國憲章的徹底破壞。”“不管美國帝國主義者采取任何阻撓行動,臺灣屬于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

蔣公八字身弱為什能做總統

◆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發表講話,號召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作好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由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需要,人民解放軍的戰略重點由東南轉向東北,解放軍通過渡海作戰解放臺灣的計劃暫時擱置。正是由于蔣介石的武力拒統,特別是他竟然引入美國軍事力量侵略中國幫助他自保,才致使臺灣海峽兩岸長期武力對峙,并由此造成臺灣問題長達70多年不能解決。

蔣介石為了以武拒統,做的另一件事,是在1953年7月朝鮮戰爭結束后,爭取美國把原來用于朝鮮戰場的武器裝備轉賣給國民黨。在他的爭取下,美國把一部分先進戰機和一部分軍艦賣給國民黨。蔣介石認為,有了這些在當時算是比較先進的武器裝備,國民黨的軍事力量就大大增強了,就可以保障他盤踞臺灣,并且伺機“反攻大陸”了。應該說,挾洋自重,以武拒統,是由蔣介石開的頭。他在這個問題上,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傷害,時間之長,危害之巨,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最大的。

毛澤東致力和平解決臺灣問題而蔣介石卻頑固拒絕

解放戰爭中,毛澤東對于解決國民黨軍事力量的三種方式(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綏遠方式)中,最喜歡的是北平方式,因為這種方式,避免了大規模戰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城市破壞,對人民有利。在解決臺灣問題時,毛澤東一開始就考慮了采用和平方式的解決途徑。

在美國派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不久,毛澤東就請張治中先生給已經逃臺的國民黨何應欽等軍政高官寫信,主要意見是:不要幻想依靠美國能偏安,美國將來必然拋棄你們,艾奇遜的《白皮書》(指1949年8月5日美國發表的《美國與中國關系》白皮書。時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為此給杜魯門總統的《附信》也和白皮書一起發表——筆者注)已經證明了美國的態度。國共雙方還是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結束內戰,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為好。蔣介石是完全知悉毛澤東的意見的,但是他卻頑固拒絕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并且拒絕看何應欽交給他看的張治中先生的信,蠻橫地讓何把信拿回去。由于蔣介石頑固拒絕中國共產黨方面關于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以實現祖國統一的意見,還用軍事力量強化兩岸對立。加上當時朝鮮戰爭牽制了中國的主要軍事力量,朝鮮戰爭結束后中國急需恢復經濟,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后的最初幾年時間里,臺灣未能回到祖國懷抱。

1954年,在美國政府的惡意推動下,國際上出現了一種所謂“托管”“代管”臺灣的論調。對此,蔣介石竟然沒有發表任何有力量的反對意見,國民黨政府也沒有強烈表示。在這個事關祖國統一的民族大義面前,毛澤東鮮明地表示了反對的立場。中國政府嚴正指出:一切想把臺灣交給聯合國托管,以及“中立化”臺灣及制造所謂“臺灣獨立國”的主張,都是企圖割裂中國領土奴役臺灣人民,使美國侵臺合法化。“這都是中國人民絕對不允許的。”鑒于國際上出現這種分裂中國的傾向,也考慮到蔣介石的曖昧態度,同時,此時朝鮮戰爭基本結束,當年9月3日,毛澤東決定炮擊金門(指第一次炮擊金門——筆者注)。

蔣公八字身弱為什能做總統

◆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炮擊金門。

解放軍的炮火摧毀了金門國民黨很多防御工事,大量殺傷國民黨軍隊有生力量。蔣介石有點兒害怕了,他再次向美國求救。這年的年底,國民黨方面與美國方面多次秘密商談后,決定與美國簽訂一個軍事合作防守臺灣的條約。中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后,通過第三國向美國政府表示了強烈反對意見。但是美國政府卻置之不理,在1954年12月2日與蔣介石集團簽訂了“共同防御條約”。這個條約基本精神是反共的,此條約規定:“不僅在武力軍事上協防臺灣,亦反對共產主義滲透臺灣。”按此條約,當解放軍武力進攻臺灣時,美國可以派軍隊幫助國民黨軍隊“防守”臺灣,這樣,就把臺灣和澎湖列島置于美國的“保護傘”下。蔣介石這樣做,實際上是再次公然引入外國軍事力量干涉中國內政,是地地道道的賣國自保行徑。對此,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決定予以強烈譴責。12月5日,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在同緬甸總理吳努會談時談到美蔣“共同防御條約”說:這個條約實際上是美國為了侵占臺灣和澎湖列島而搞的。周恩來堅定地表示:“我們反對戰爭,但不會被嚇倒,我們熱愛和平,但不拿主權去乞求和平。”12月8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指出:所謂“共同防御條約”根本是非法的,無效的。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完成自己祖國完全統一。為了粉碎分裂祖國的圖謀,毛澤東決定以武力解放一部分被國民黨盤踞的福建沿海島嶼。1955年一二月間,解放軍發起渡海戰役,解放了一江山島和大陳島,展示出解放軍能夠發起大規模渡海戰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毛澤東用這個實際行動,表達了中國政府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分裂祖國的決心。

但是,毛澤東考慮到:臺灣兩岸分離的原因在于國共兩黨的政治對立和軍事對抗,為了維護臺灣海峽兩岸人民根本利益,一直寄希望于在中國人內部采取和平方式統一祖國。毛澤東決定從兩個方面開展和平統一祖國的工作。一方面,中國政府主動提出與美國政府談判。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發表聲明,表示中國政府愿意同美國政府談判和緩遠東局勢問題。周恩來的這一聲明得到了美方響應。從1955年8月起,中美在日內瓦和華沙輪流、分次開始大使級會談,談的主要就是臺灣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向臺灣方面提出和談倡議。倡議的主旨是:如美軍撤臺,我們可以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如果蔣介石接受,歡迎蔣介石派代表來北京談判,并且提出了和平解放臺灣的設想。當時毛澤東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設想的主要內容是:爭取逃臺的國民黨軍政人員返回祖國大陸與共產黨合作;爭取同國民黨談判和平解決臺灣的問題;爭取蔣介石與共產黨再次合作以解決臺灣問題;對于包括蔣介石在內的國民黨上層,均可采取寬大的方針。為了把這些方針傳到蔣介石那里,中國政府還采取借同外國領導人傳話的方式。1955年4月17日,周恩來在萬隆請緬甸總理吳努給蔣介石傳話,明確表示:“我們是可以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如蔣介石接受,我們歡迎他派代表來北京談判,只要蔣介石同意和平解放臺灣,并且派代表來北京談判,我們相信即使蔣介石本人,中國人民也可以寬恕他。”1955年4月23日,周恩來在萬隆八國代表團會議上公開表示:我們愿意和蔣介石談。1955年5月12日,周恩來在會見印度駐聯合國首席代表梅農時請他傳話給蔣介石,表示中共愿意與國民黨和平談判解決祖國統一問題。

蔣公八字身弱為什能做總統

◆1956年1月,毛澤東主持最高國務會議。

到1956年,毛澤東經過考慮,把對國民黨軍政人員和蔣介石的政策放得更寬了。這年1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指出:古人有言,不咎既往。毛澤東專門指出:“比如臺灣,那里還有一堆人,他們如果是站在愛國主義立場,如果愿意來,不管個別的也好,部分的也好,集體的也好,我們都要歡迎他們,為我們的共同目標奮斗。”這年3月16日,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接見李濟深的前衛士長馬坤時,根據毛澤東多次闡述的意見,具體談了對蔣介石更寬大的政策,說:我們是主張和談的。既然我們說和談,我們就不能排除任何一個人,只要他贊成和談。周恩來還說,蔣介石還在臺灣,槍也在他手里,他可以保住。主要的是使臺灣歸還祖國,成為祖國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做了這件事,他就可以取得中國人民的諒解和尊重,而這件事也會像你所說的那樣載入歷史。周恩來請馬坤向蔣介石轉達這些話。周恩來還真誠地說:蔣介石是我的老朋友,他認識毛澤東,也認識我。我們同他合作過兩次。我們從來沒有把和談的門關死。任何和談的機會,我們都歡迎。1956年6月28日,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一屆三次會議上進一步公開闡述我黨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周恩來談到和平統一祖國具體辦法是,兩岸人員現在就可以省親會友,來去自由;中共方面對國民黨人員既往不咎,為和平統一作出貢獻的還要給予獎勵;實行國共第三次合作;和平解放臺灣;臺灣回歸祖國后,蔣介石可以在臺灣保留他的軍隊,臺灣也歸蔣介石管。毛澤東也親自在不同場合闡述了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1956年7月29日,毛澤東簽批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平解放臺灣的指示》中指出:目前對和平解放臺灣的工作必須改變方式,才能適應當前新的情況和政策。對外宣傳應該采取強調“同”而不去強調“異”的方針,強調“愛國一家”。毛澤東又在原有構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怎麼樣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具體構想,主要是:以和平方式使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回歸祖國的臺灣還可以照舊實行三民主義,可以同大陸通商,祖國統一后,國共兩黨互不破壞。包括蔣介石、蔣經國在內的國民黨人士可以擔任一些國家領導職務,蔣經國等安排在人大或政協,蔣介石可在中央安排。臺灣還是他們管。可見,當年毛澤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構想,對蔣介石是十分寬大的,也是可行的。

蔣公八字身弱為什能做總統

◆1956年6月,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一屆三次會議上發言。

毛澤東為了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還于1956年春請章士釗到香港,給蔣介石帶去一封信,信中提出了上述建議,并且告訴蔣介石:“奉化之墓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章士釗到香港后通過關系把中共上述意思傳達給了蔣介石。但是蔣介石仍然十分猜忌,對于中共的意見并無響應的誠意,只是在1957年會見國民黨派往香港負責文宣工作的許孝炎時說了這樣的話:“基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原則,針對中共發動的和平統一攻勢,決定派人到北京一行,實際了解一下中共的真實意圖。至于人選,不擬自臺灣派出,而在海外選擇。”蔣介石的意思非常明顯,就是派人去試探一下,摸摸底,看看中共所表示的意思是不是真的。國民黨高層商量后,決定派立法委員的宋宜山到北京探明情況。這是有原因的:宋宜山是宋希濂的哥哥,他以探視關押于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的弟弟為由,于1957年4月抵達北京。宋宜山到北京的第三天,周恩來便接見并宴請他,當面向宋宜山談了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原則和具體方案。接下來,李維漢在會見宋宜山時再次表達了中共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和具體政策。宋宜山摸到了中共的實底,到功德林看望了弟弟宋希濂后又在北京參觀訪問了幾天,于5月順利返回香港,向許孝炎作了匯報。許孝炎讓他將北京之行的情況寫成文字報告,宋宜山在報告中寫了與周恩來、李維漢會晤的情形,中共方面的明確意見,還講了他看到的中共善待國民黨戰犯和北京建設情況。但蔣介石看了這個報告,極不高興,把許孝炎叫來說:今后宋宜山不必再回臺灣了!蔣介石竟然排斥了自己同意派出的摸底人員,可見蔣介石沒有任何響應中共和平統一祖國方針的意思。

毛澤東為了和平實現祖國統一,對于盤踞臺灣的蔣介石集團表達了滿滿的誠意,而且提出的政策和方案,也給了蔣介石足夠的面子,使他完全能夠下臺階。但是,毛澤東的這些誠意,卻遭到了蔣介石的頑固拒絕,他一如既往,對大陸采取軍事對抗態度,還不時派飛機轟炸大陸沿海城市,派小股軍隊竄犯大陸。對此,解放軍和沿海地區民兵予以回擊,使蔣介石的所有手段都落空了。由于蔣介石對毛澤東和平統一祖國采取對抗政策,致使臺灣問題長期不能解決。

1958年毛澤東展開胸懷而蔣介石卻關上大門

1958年,中國統一面臨嚴峻挑戰。這個挑戰來自美國。蔣介石逃臺后,美國清楚,讓蔣介石再占領大陸已經不可能了,因此,美國從其全球戰略和自身利益考慮,只想把臺灣作為在亞洲防止共產主義的一個主要環節,讓臺灣成為美國在太平洋“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而為達此目的,對美國最有利的,是使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因此美國加緊了搞“兩個中國”的活動。美國政客們在提出“臺灣地位未定”之后又提出“臺灣居民不是漢族”,在臺灣應“實行公民投票實現臺灣自治”。

對于美國的打算,蔣介石心知肚明,但由于他主要依靠美國,因此只是表示了不接受,卻沒有發出強烈譴責的聲音。與蔣介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對美國的陰謀予以強烈譴責。1958年2月10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講話,嚴厲批駁了“臺灣居民不是漢族”和“臺灣自治”的謬論。為了打擊“臺獨”勢力,也給蔣介石以警告,毛澤東以偉大革命家的氣魄,在美國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于1958年毅然決定大規模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不僅打擊了美國的侵略氣焰,更重要的是把臺灣問題保持在一個國家內部問題范圍之內。毛澤東在炮擊金門的同時,仍然全力爭取和平統一祖國。他在親筆所寫的《告臺灣同胞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令》中所說:“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我們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對付美國人的分裂中國陰謀,維護祖國統一,“是民族大義,必須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

蔣公八字身弱為什能做總統

◆由毛澤東起草,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臺灣同胞書》。

毛澤東為了爭取蔣介石在祖國統一問題上與共產黨合作,又放寬了對蔣政策,并通過一直致力于祖國和平統一的曹聚仁先生,向蔣介石傳達中共方面確定的在保護蔣介石等利益和保持臺灣由蔣介石管的前提下和平統一祖國的意見。蔣介石得知了中共方面的意見,他在1958年的日記中還專門寫到此事,但他在日記中表現出的,是對抗態度。他把曹聚仁稱為“曹諜”“曹奸”,認為中共方面的意見“可笑之至”!實際上,蔣介石拒絕了毛澤東提出的和平統一祖國的方案。

但是,毛澤東沒有放棄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以實現祖國統一的設想,一直在做與國民黨方面溝通的努力。

1958年10月13日,毛澤東接見曹聚仁,參加接見的,有周恩來,以及李濟深、程潛、章士釗等人。接見中,毛澤東對曹聚仁和在場的原國民黨高官和民主人士公開談了中共方面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案,還表示:只要蔣介石不與美國搞到一起,臺灣就歸蔣介石管;臺灣人還可以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生活,“水里的魚都有地區性”;美國不要蔣介石時,他可以回大陸,回來就是大貢獻;蔣介石可以繼續當“總統”,我們都是“擁蔣派”;臺灣與大陸“枝連起來,根還是你們的”,蔣介石還可以搞他們那一套;國民黨回來,大陸對他們“一不要整風,二不要反右”。曹聚仁把毛澤東和他談話的情況和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和平統一祖國方案,通過香港渠道轉達給了蔣介石,但蔣介石對此仍然置之不理,采取拒絕態度。

蔣公八字身弱為什能做總統

◆曹聚仁獲邀到北京期間,與邵力子(左)合影。

1959年12月14日,周恩來接見杜聿明、王耀武、曾擴情、鄭庭笈、宋希濂等人時,根據毛澤東再次放寬了的對蔣介石的政策提出:你們要利用自己的影響,做臺灣方面的工作,爭取和平統一。之后,杜聿明等人均通過各種渠道致信臺灣國民黨軍政要員,說明大陸對臺政策,希望通過和平談判,實現祖國統一。蔣介石得知這些信件內容后,除了大罵杜聿明等人外,仍然沒有接受毛澤東的意見。

1960年,美國采取了一系列分裂中國的動作。一是在臺灣內部扶持更親美的人,試圖取代蔣介石。二是提出以臺灣與大陸脫離關系作為給臺灣以軍事援助的前提,試圖分裂中國。三是增加與中國大陸的接觸,尋找與中國政府達成新的折衷方案。美國這一系列動作,引發了美國和蔣介石集團之間的矛盾。毛澤東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再爭取一下蔣介石。1960年5月22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對臺工作問題。此次會議根據新的情況確定的解決臺灣問題總方針是:臺灣寧可放在蔣氏父子手里也不能落在美國人手中。對蔣介石我們可以等待,解放臺灣的任務不一定要我們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做。在這一總方針之下,周恩來概括提出了更為寬松的對臺政策新的四點具體意見:1.臺灣回歸祖國后除外交必須統一于中央外,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悉委于蔣(介石);2.臺灣所有軍政及建設經費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3.臺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俟條件成熟并征得蔣之同意后進行;4.互約不派特務,不作破壞對方團結之事。這四點意見通過曹聚仁致蔣經國的信傳達給蔣介石后,仍然沒有得到蔣介石的積極響應。

1963年初,毛澤東仍然寄希望爭取蔣介石,決定由周恩來出面請張治中、傅作義致信陳誠,轉達中共和平統一祖國的意見。周恩來在請張、傅二人寫信時,把毛澤東關于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以實現祖國統一的意見,具體歸納成“一綱四目”。“一綱”就是:只要臺灣回歸祖國,其他一切問題悉尊重蔣介石與陳誠的意見妥善處理。“四目”是:1.臺灣回歸祖國后,除外交必須統一于中央外,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由蔣介石與陳誠全權處理;2.臺灣所有軍政及建設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3.臺灣之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并尊重總裁與兄(指陳誠)意見協商決定然后進行;4.雙方互約不派人進行破壞對方團結之事。為表達誠意,周恩來還鄭重表示:這些意見不是我個人的,是中央政府的。周恩來還請人轉告陳誠:過去送去的信件雖然是一些朋友個人寫的,但表達的是中央政府的意見,即使以后我個人不在政府里擔任總理了,這些意見也不會變。但是,蔣介石在詳細得知中共方面這些意見后,仍然沒有任何積極反應,相反,他繼續在軍事上采取與大陸對抗的政策。

1965年,毛澤東再次重申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案,仍然請在國共兩方面都能說上話的曹聚仁先生與蔣介石方面聯系。中共中央還專門給蔣介石寫了信函,以表示鄭重并表達誠意。此信經過毛澤東批準后,毛澤東還專門在信中附上一首親筆寫給蔣介石的《臨江仙》的詞,詞中有“明月依然在,何時彩云歸”兩句,表達了毛澤東為祖國統一大業的寬廣胸懷和爭取蔣介石在此問題上合作的一片熱忱之心。這年的7月20日,曹聚仁費心周折,到達臺灣,在日月潭見到了蔣介石,當面向蔣介石出示了中共中央的信函和毛澤東的親筆詞。蔣介石在日月潭與曹聚仁進行了會談。會談達成了六項初步協議,大體內容是:一、蔣介石率舊部回大陸,蔣仍任國民黨總裁,廬山作為蔣的居住區。二、蔣經國任臺灣省長,除軍事、外交權歸中央外,臺灣其他事務都由蔣經國管。三、臺灣不得再接受美國的軍事援助。四、國民黨海軍和空軍歸中央指揮;國民黨陸軍編為四個師,仍歸國民黨指揮。五、金門與廈門合并為一個自由市,市長由國民黨提名,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六、國民黨在臺灣的現任一切官員官階和待遇不變,臺灣人民生活水平只可提高不能降低。這六條已經議妥,寫成文字,但第二天蔣介石即借故不在這個協議上面簽字了,這六條協議也就泡湯了。

但是毛澤東仍然致力于爭取蔣介石同意和平統一祖國。這種努力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初。但蔣介石也一直采取拒絕和對抗的態度。1971年9月2日,蔣介石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曹匪所來情報是半真半假的。中共方面是想騙取聯合國席次,所謂美國撤軍與和平解放臺灣等謊言,皆是常談,其用意要騙我私自和談而已。

由于蔣介石長期頑固拒絕毛澤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真誠意見和寬大方案,致使海峽兩岸長期隔絕、對峙長達幾十年,這實際上為后來“臺獨”勢力在臺灣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從這一點看,蔣介石在實現祖國統一問題上,事實上起了負面作用。而毛澤東在這個問題上所展現的博大胸懷則令人敬佩。毛澤東的努力,雖然因蔣介石的阻撓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但他的這種努力本身,將載入中華民族史冊。

本文為《黨史博采》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