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做國產劇的觀眾,越來越難了。
粉絲們前兩年怒夸自家主子時,高頻詞還動輒是“演技炸裂”。
如今都已到劇中能夸夸“姐姐好美、哥哥好帥”就行,畢竟好看也算是一大賣點。
比如前段時間爆火的《司藤》,就充分靠美貌出了圈。
民國富貴花景甜,搖曳生姿過長街的動圖,圈粉無數人。
只是,她姐萬萬沒想到,在觀眾放棄死磕演技后,好多國產劇卻連基本的“好看”都做不到。
重災區當屬國產古裝劇。
出一部,女主就要“丑”瘋一批觀眾。
前有《宮》系列一票阿寶色美人。
假到像導演一個人充錢拍的影樓古風寫真。
后有《長歌行》里,迪麗熱巴大光明頂“鯰魚須”造型被網友群嘲。
被說整部長歌行拍出來,出戲得就像在看新疆旅游宣傳片。
怎麼回事,古裝劇竟成內娛美人照妖鏡?
這哪里是艷壓?明明是丑拒!
為什麼現在的古裝劇越看越出戲? 再怎麼吹服化道都一股現代味。
都2021年了,這幫人卻越來越美不明白了。
“請不起梳頭丫鬟的古裝劇組”
知乎前段時間,就火了這麼一個話題:“為什麼現在的古裝劇這麼假?”
高贊回答赫然是,一問女主身份,個個要麼人間公主,要麼仙界至尊。
但瑪麗蘇成這樣,卻連個像樣的梳頭丫鬟都請不起。
就下面這個造型,你敢信它們不是一部劇里出來的嗎?
清一色中分、八字劉海、橫長眉、再盤個假鬢插個現代感很強的金屬發飾......
如果藍翔開了造型班,畢業作品一定就是人手梳一個內娛女主頭。
熱巴和楊冪的大美人風評被害,就是栽在這樣的流水線造型上。
這是《仙劍》里的楊冪,濃密編發一如角色般靈動嬌憨。
到了《三生三世》里,頭一扎,楊冪到底有多禿已經上了幾波熱搜。
連迪麗熱巴也沒被放過,中分一盤,人間濃顏大美人,被說人間鯰魚精。
造型不管三七二一就是抄,不會梳她姐竟覺得還能忍受。
因為有些劇,真的是在古裝造型的范疇里,把現代人的“作死”用到了極致。
熱巴在《秦時麗人明月心》里的發鬢造型,就無限碰瓷動漫《千與千尋》里的湯婆婆。
劉詩詩在《醉玲瓏》里的紫衣造型,怎麼看怎麼像天線寶寶。
《軒轅劍之漢之云》里的于朦朧,出戲得就像個阿富汗獵犬。
可連阿富汗獵犬造型,都通貨膨脹了……
除了造型過于現代之外,妝容的網紅塑料感更像半永久似的,哪部劇都是一個臉。
歐式大雙+大平眉+流行唇色。
隨便摳張臉下來安現代劇里,都是跨越千年的無縫對接。
簡單到敷衍的發髻、成套的頭面、絲毫不會變化的妝容,就是最近五年的古裝劇妝發造型特色:
要麼帶有明顯的明星個人特色,要麼帶有明顯的造型師個人特色。
能省事好看,對流量來說,收割一波顏粉,賺取一波流量,這就夠了。
角色為演員量身打造,演員為流量鞠躬盡瘁。
有些導演,品位更是土到就像徹夜蹲在直播前喊“giao”的榜一大哥。
被阿寶色濾鏡和重度磨皮支配的那些年里,我像看了無數影樓版的美圖秀秀。
娛樂圈有些導演永遠沒個數。
劇情臺詞演技樣樣拉垮,已經開2倍速看了,總得讓人視覺上不出戲吧?
拍攝永遠不去取實景,攝影棚里擺兩朵假花就敢稱大唐盛世;
服化道上一通魔改,《且試天下》里楊洋這個假兩件,印中衣真的是有被秀到。
一夜之間,人均古裝丑男丑女。
滿屏都是5毛錢特效,百萬后期連吃個包子都要p。
古代的光打得比寫字樓還足,古代的大街都鋪著大理石。
演員說著比現代還現代的臺詞,儀態是現代人的儀態,氣質是現代人的氣質。在掛著綠布或租來的LED熒屏前,矯揉造作地演著戲。
就這樣的古裝劇,導演真的以為觀眾都瞎嗎??
真的,沒點金剛鉆真的別攬古裝活。
中國古文化太美了。
那些濃淡相宜的古典意境,清明上河圖般徐徐舒展的車水馬龍,燭火里眉眼泛情的美人......
他們都曾像一種拼圖,活色生香地構造出中國觀眾心中的“古裝夢”。
不是今天被摁頭審丑,觀眾就看不出好賴。
沒事被碰瓷古裝劇,我怕這些好劇扔出來,打臉太疼。
別碰古裝劇,這些幕后你玩不起
“千萬不要碰古裝。”
2019年6月,上海電視節期間,幾個電視劇的發行人一致感嘆。
在古裝劇影評領域,一直有兩個被稱為行業天花板的研究類型,至今還是B站和抖音的大熱門。
它們一個被稱作“紅學”,一個叫“甄學”。
一共36集標準時長的《紅樓夢》,光是林黛玉一人的服裝造型就用了44套。
從黛玉初入賈府,一襲伶仃不掩風流的文弱氣質:
到中期在賈府諸姐妹中日漸明麗快活的少女形象。
乃至象征賈府命運走向的后期病美人造型。
無一不是見人物即窺全貌。
性格家世處境,均此時無聲勝有聲地凝結在造型里,光憑一張截圖,就能被瞬間代入書中的浪漫年代。
代價是幕后造型師畫費無數張設計手稿。
只因原著里黛玉有一雙“兩彎似蹙非蹙的罥煙眉”,整個紅樓團隊就翻遍古籍,最后才在《西京雜記》里找到卓文君的“遠山眉”為原型。
“淡而曲,望之如遠山”。一個眉含千愁的林妹妹,才從古籍中翩然入世。
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化妝總造型設計楊樹云,曾在一檔綜藝節目里,分享過當年紅樓劇組的幕后故事。
曾經只為黛玉一雙手,整個劇組就化妝2小時。
紅樓中有這麼一個鏡頭,黛玉初至賈府,落轎垂花門,眾人攜其手相迎。
導演安排了這麼一只手的特寫。
素腕纖纖,既不能慘白出戲,光線需符合古代大戶人家的燭光照明,又要一眼便知是喪母孤女。
楊樹云帶著團隊,為黛玉一雙手化了2個小時的妝。
指尖涂著白色的甲油,還帶著特意打造的鑲珍珠銀戒,作為黛玉喪母的遺物,也象征黛玉以身寄外祖家的忐忑與希冀。
這樣的細節在紅樓里比比皆是。
光是黛玉發飾里一根普通的白瓷珠簪都大有講究。
它被稱作是黛玉的“生命之簪”,暗含黛玉為母守孝3年的孝妝之意。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她都戴著這只亡母瓷珠。
紅樓之經典,妝造之精致,演員之用心,后無比肩人。
這是我們1987年拍成的古裝劇,卻永遠是后世看不膩的超神之作。
比起紅學,網絡上解讀《甄嬛傳》的視頻也是熱度近十年不減。
不提甄嬛本人一生中由貴人至太后的造型更替。
就是甄嬛傳里的小人物,小至一個宮女的旗頭,就大有考究。
抖音博主“后宮冷嬸兒”曾舉例熹妃回宮,這一鏡頭里的浣碧旗頭。
這樣的“大拉翅”造型,在整個后宮宮女中,除了皇后身邊的剪秋,再無一人可匹配。
剪秋作為后宮之主的貼身女官,其造型出自清朝歷史上真實的大宮女旗頭“掃帚頭”。
據清史可考,大宮女“掃帚頭”是清朝皇宮中頗受重用,又資歷深厚的老宮女才配梳用。
整部甄嬛傳中,也只有曾伺候過純元皇后,又是蘇培盛老相識的槿汐姑姑才梳過。
如果你問為什麼這樣的古裝劇不會有現代味?
無數的典故,無數挑燈打磨的細節,遮掩在每一處燈光里的用心......
都會帶你身臨其境地進入一個屬于中國人的古裝世界。
我們的歷史上曾有那麼多的華服美裳,名著畫卷。
所以我們的古裝劇里,從來少不了衣香鬢影的古典氛圍還原。
《大明宮詞造型與古畫1:1復刻》
我們的記憶里曾承載無數驚艷盛唐,哀惋千古的名士美人。
所以我們的熒屏之上,也演繹出了無數嬉笑怒罵皆成風流的角色。
《康熙王朝》里的陳道明,一個背影即君臨天下。
《武則天秘史》里人物造型媚骨天成,至今仍是國劇妝容瑰寶。
就連《上錯花轎嫁對郎》這樣民俗趣味滿滿的古偶劇,主演們的編發造型亦是極符合歷史背景。
兩位女主一個溫婉,一個俏麗,造型均考跡于當時的南北方氏族女子圖像。
絕不是現代的亂用發冠可比擬。
而現在,現代拍古裝劇的門檻太低了,低到租個影棚穿上古裝就能演。
模糊的是行業的底線。
踐踏的是先輩們的榮光。
什麼時候,中華古裝劇竟成國產爛劇代言詞了?
被侮辱的古裝劇
自《甄嬛傳》《瑯琊榜》《花千骨》等現象級古裝劇播出,娛樂圈一度刮起了一股古偶劇熱潮。
光2016年5月備案公示的古代題材電視劇就多達29部。
古裝,儼然成了新一代國劇收視密碼。
不管是披著“偽大女主外衣”的宮斗劇,還是層出不窮的瑪麗蘇仙俠劇。
去網文網站買部大熱IP,找幾個流量小生,投資到位,服化全抄,一部古裝劇就可以熱熱鬧鬧上映。
全的是各方利益的胃口,割的是被摁頭喂廢料的韭菜。
一次又一次失望,一回又一回打出一星,視頻網站會員充得再多,也找不到一部能看完的古裝劇。
假就是假,難看就是難看,恨不得把糊弄擺在明面上。
我想問一問個別古裝劇導演和演員,你們究竟拿古裝劇當什麼?
或者說,拿生你養你的這塊土地的文化,當個什麼?
不尊重史實,篡改歷史,甚至侮辱前人,已然在國產劇改編圈“蔚然成風”。
2013年開播的《陸貞傳奇》曾火遍大江南北,男女主在劇中正直智慧,吸粉無數。
實際上陸貞的原型陸令萱,是北齊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歷史罪人,其女權傾朝野、陷害忠良,最后亡北齊于其子手中,而男主更是荒淫無道,死于酒色。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亡國妖婦成一代明相,荒淫昏君成一代明君。
熒屏上的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對得起真實歷史中的森森白骨嗎?
曾被一封7000字舉報信帶火的歷史大戲《巴清傳》,更是打臉至極。
2018年,兩位熱愛秦國文化的姑娘實名向廣電總局檢舉《巴清傳》崇洋媚日,扭曲史實。
首先就是人物造型上的抄襲。
以秦朝為時代背景的歷史劇,造型竟全盤抄襲日劇《平清盛》。
這個樣式其實是日本平安時代(大致與中國晚唐至南宋同時代)的“十二單”。
女主范冰冰的造型直接全盤日化。
從款式到文字,完全復原了日本平安時代的“垂纓冠”和“狩衣”。與秦朝時期莊嚴廣袖的服裝大相徑庭。
這已經不是古裝劇組第一次被檢舉“漢服日化”。
《武媚娘傳奇》和《美人制造》這兩部以唐代武則天時代為背景的電視劇,在服裝和妝容上,都曾明目張膽地照搬日本女子。
甚至將一代女皇抄襲為日本藝伎。
真可笑啊,大唐文明何其絢爛,天朝盛世萬國來朝,絕代風華至此。
后世人的翻拍,竟只能守著一小小藩屬國抄襲。
民族自尊之低,令人震驚。
《大漠謠》歪曲民族英雄霍去病的形象,把僅24歲就捐軀沙場,殺匈奴10萬人的戰神魔改成無恥之徒。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歷史上的慈禧操縱朝政,賣國求榮,甲午之恥開啟百年近代屈辱。
到了《大太監》,她反而被“洗白”成為國家甘愿背上惡名的“好人”,就差為她作碑立傳。
她姐想問,為了賺錢,就要不顧史實嗎?
三歲黃口小兒皆知的民族歷史,怎麼就能堂而皇之的搬到熒屏上胡說八道?
藝術性、娛樂性從來不是二選一的相悖命題。
越是在資本逐鹿、IP林立的時期,觀眾越期待從編劇、制片到導演、演員都用心的精品好劇。
在龐大的市場蛋糕面前,古裝劇創作更需背負民族使命,傳承民族文明,這才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燦爛的壯麗的中華古裝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別糟蹋這麼好的文化,真的,求你了!
古裝劇從來不缺好觀眾,看膩了輕浮油膩的古偶神劇后,市場勢必會呼喚相對嚴肅厚重的歷史正劇。
中國人骨子里的家國情結,從來就不允許被踐踏。
就像人民日報發文怒斥的那樣:
劇不古,情盡裝,注水改編哪家強?
歷史不是小姑娘,打扮也要有質量!
真的,別拿古裝開玩笑。
點個在看。
老祖宗的古裝劇,中國人做主!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