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五行八字屬木可以帶金嗎

解夢佬

01 西漢御史大夫張中誄銘分為左右兩厥的因由

1、左輔右弼

張中政斗鎮墓獸銘文為什麼要分為左右兩厥。因為,古代左右代表天子皇帝的輔弼近臣,這里左側銘文主要為《少府頌》,右側銘文主要為《御史大夫贊》,皆為皇帝三公九卿左右輔弼重臣。就像北斗七星之外,還有左右兩輔星一樣。

左右通佐佑,即輔助,左輔右弼。《廣雅.釋詁.卷二》:“佐,佑,助也。”《釋名.釋言語》:“佐,左也,在左右也。” 揚雄《方言》:“祐,亂也。(亂宜訓治。)”

《爾雅.釋詁.第一》:“亮,右也。”晉郭璞注:“相佑助也。”又“亮、相、左、右,導也。”晉郭璞注:“皆謂教導之。”又“相、左、右,勴,也。”晉郭璞注:“勴謂贊勉也。” 又“左、右,亮,也” 晉郭璞注:“反覆相訓,以盡其義。”《釋名.釋言語》:“教,傚也,下所法傚也。”

《漢書.何武傳》云:“左右或譏武事親不篤。”師古曰:“左右謂天子側近之臣。”

《漢書.谷永傳》云:“誠敕正左右齊栗之臣,戴金貂之飾執常伯之職者,皆使學先王之道,知君臣之義,濟濟謹孚(信),無敖戲驕恣之過,則左右肅艾,群僚仰法,化流四方。經曰:‘亦惟先正克左右。’未有左右正而百官枉(曲)者也。”師古曰:“周書君牙之辭也。言王者欲正百官,要在能先正其左右近臣也。”

《漢書.貨殖傳》云:“《易》曰:‘后以財成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師古曰:“泰卦象辭也。后,君也。左右,助也。言王者資財用以成教,贊天地之化育,以救助其眾庶也。左右讀曰佐佑。”

2、左右尊卑

在古代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官階有高低,座次分貴賤,這種以“左”或“右”為尊的做法,是相對朝代而定的。如果單純說古人“尊左”或是“尊右”,都是不全面的。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是以“左”為尊的,約定俗成,習慣而已。

古代左右,不僅僅是方位問題,還體現其政治君臣輔佐護佑、尊卑等級思想、軍事列陣觀思想、天地之道哲學思想、歷史記言敘事思想、文化佩玉道德禮樂思想、宗教吉兇思想、天文星宿隱義思想、生活禮儀男女主客思想等等。

不管是尊左還是尊右,還得視當時的具體情況和朝代而定,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并不是一律的尊右卑左,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文獻中對“左”、“右”兩個方位的尊重,歷代不盡相同,有的甚至互相掐架。

一種觀點認為夏商周,朝官尊左;宴飲、兇事、兵事尊右;戰國時朝官尊左,軍中尊右;秦漢代尊右;六朝朝官尊左,宴飲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慶活動中,以左為貴,在兇傷吊唁中,以右為尊。

一般地,對于漢人來說,先秦祭祀和軍事尚左;而在職官方面,上古三代及兩漢尚右,春秋戰國及漢代以降則尚左。對于蠻夷來說,則為尚左。

02 古代先秦祭戎尚左思想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早期祭祀和軍事尚左,古代的許多事例都可以證明古人早期尚左,如建國家神位時,“周人尚左,古宗廟在左,社稷在右。”

在軍隊中,“軍尚左,卒尚右”;喝酒時執爵尚左,見面或告別時揖手尚左;吉事尚左,兇事尚右......許多資料可以證明,在古人的觀念中,“左”被重視的地位。但在職官上卻是尚左尚右搖擺不定,一會尚左,一會尚右。

03 先秦執政職官朝儀左右尊卑

(一)上古三代,職官尚左尚右不清,文獻掐架

1、夏商周,朝官尊左例證

據《周禮·夏官·司士》,帝王臨朝典禮,司士“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規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東為上,孤面各東以北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為上。

又據《儀禮·覲禮》:“諸侯前朝,皆受于朝。同姓西面北上,異姓東面北上。”同姓西面,從主人之位,異姓東面,從賓位。以此,周代的大致情況是尊左的。且在周前的夏商兩代,亦以左為尊。

《逸周書・武順》:“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左傳・桓公八年》:“楚人上左。”

2、西周尚右例證

古代的官職往往分左右,比如在西周時期有六大職,官職中則是大宰、大宗、大士都是居右,而官職較小的有大史、大祝、大卜都是居左,這也是當時尊右卑左的一種思想。

3、春秋戰國尚右例證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大致情況是尊右的。著名的“無出其右”和“將相和”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

《史記·謙頗藺相如列傳》:“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于是廉頗憤憤不平,以相如位在其右為恥,欲辱之,后來才有了將相和一段。

《史記》記載,趙國良將廉頗為古代名將。而藺相如則本為宦者令繆賢的舍人,也就是大太監的門客。因為藺相如完璧歸趙,回國后趙王“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這事,廉頗可忍不了:“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之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云:“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索隱》王劭按:董勛《答禮》曰“職高者名錄在上,于人為右;職卑者名錄在下,于人為左。是以謂下遷為左。”

《正義》云:“秦漢以前用右為上。”

《史記·田叔列傳》:“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能出其右者。” 這又是以“右”為尊的記載。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后,制定了二十等爵位,其中“第十等左庶長,第十一等右庶長,第十二等左更,第十四等右更,第二十等是徹侯”,商鞅,白起等人都曾經做過左庶長。秦國以右為尊無疑。

出土文物也證明了這一點:著名的秦國杜虎符,銘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右符在國君手里,左符在將領或地方,右高于左是肯定的。

五行八字屬木可以帶金嗎

宋代戴埴《鼠璞》:“漢以右為尊。謂貶秩為左遷,仕諸侯為左官,居高位為右職。”

清代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成新錄・左右》寫到:“科場:蒙古、色目人稱右;漢人、南人稱左榜。亦右為上也。”

04 兩漢時期職官,左卑右尊;右就是西面,左為東面

1、左卑右尊

正統的早期漢文化確實是以右為尊的,官職、族群、學校亦如是。“右丞”,高于“左丞”;“右族”,指豪門大族;“右學”,即“太學”,高于“小學”。“左”,低于“右”,于是又有了“卑下”之義,還表示降職。白居易《琵琶行序》稱自己“左遷”為江州司馬。還有“右姓豪門“之說。

據《史記》所載“于是孝文帝乃以絳侯勃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為左丞相,位次第二。” 這就是古代武臣尚左,文臣尚右的說法。

《史記.陳丞相世家》:“(陳)平:高祖時,(周)勃功不如臣平。及誅諸呂,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讓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絳侯勃為右丞相,位次第一;(陳)平徙為左丞相,位次第二。”對此,顏師古作注:“是時尊右而卑左,故謂貶秩位為左遷。”

《史記.孝文本紀》云:“代王西向讓者三,南向讓者再。”《集解》如淳云:“ 君臣也。或曰賓主位東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向坐,三讓不受,群臣猶稱宜,乃更回坐,示變即君位之漸也。”《史記.項羽本紀》云:“鴻門宴上,“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坐。”

五行八字屬木可以帶金嗎

《漢書.高祖紀》云:“二月,行自雒陽至。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師古云:“古諸以右為尊,言材用無能過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他皆類此。”

《后漢書.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更始新立,三輔連被兵寇,百姓驚駭,強宗右姓各擁眾保營,莫肯先附”,李賢注“右姓,猶高姓也”

《后漢書·張衡傳》:“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這里新出現了一個名詞,右姓。右姓和強宗連在一起,當為高門望族,這和歷史上豪門都住在國都之右有關系。豪右一詞,更是直截了當。唐人王讜在《唐語林》中說:“人道尚右,以右為尊。”

2、古代有私(西)東之官。

(1)古代私官。

張中政斗鎮墓獸銘文“郁霜白東”,以部分代整體,即以“東”字代表為相東平國、在東郡等地治河。

因為張忠在擔任少府之前,在東平國任國相,其發跡就是從東平相國(東方木)開始的,由于教化、引導東平王有功,受到漢成帝的重視,提拔為中央朝廷公卿之官云:少府。同時以古代周公留東未還,輔佐成王之事設喻張忠在東平國輔佐東平王改過自新。

相同的事例如《史記正義》孔安國云:“周公以成王未寤,故留東未還。成王改過自新,遣使者逆之,亦國家禮有德之宜也。”

根據漢初諸侯王置吏立法規定:王國二千石官員,均由朝廷代置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員方可由王國自行設置。

到漢景帝以后又規定,王國四百石以上官員均由朝廷任免。諸侯王也不得對朝廷大臣私行賞賜。因故,在地方諸侯國做官遠沒有在中央朝廷做官那麼榮耀。

源于西將東相,左將右相,關東多出相,關西多出將的說法。古代的關東關西,是以函谷關為界。相對于秦朝都城咸陽、漢朝都城長安來說,都是屬于東方。

又按古代天文五行觀念,東方屬木,貴臣卿大夫之象。又因長安在西,諸侯國多在長安之東,且私與西古音相近,私東又叫西東。故在地方諸侯國做官叫私東之官。

漢代私東,周代私王,都叫私官,即在諸侯國做官。周朝最高長官叫天子,齊楚燕趙韓魏秦等各國最高長官叫王。漢代最高長官叫皇帝,其下諸侯王也叫王。

因此,在中央朝廷做官叫公卿,命卿;在地方王國或諸侯國做官叫私東或私王,這是相對于在中央朝廷三公九卿做官而言。而且私東之官肯定不如公卿之官尊貴,甚至立功了也不一定會受到中央朝廷的褒賞。

《荀子.成相》云:“君法明,論有常,表儀既設民知方,進退有律,莫得貴賤,孰私王?”

其意是:君主(天子、皇帝)法令制度明,判斷決定一貫有標準,榜樣設立百姓知道了方向,官員升遷有規章。君主不能隨意偏愛,使人尊貴或輕賤,誰還會私下去討好地方諸侯國呢?

《史記.陸賈傳》云:“陸生以此游漢廷公卿間,名聲藉甚。”《史記.賈誼傳》云:“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賈生既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寬慰)。其辭云:‘……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

《集解》孟康云:“怵,為利所誘杈也。迫,迫貧賤,東西趨利也。”《索隱》引《漢書》亦有作“私東”。

應劭云:“仕諸侯為私。時天子居長安,諸王悉在關東,群小怵然,內迫私家,樂仕諸侯,故云‘怵迫私東’也”。李奇云:“‘私’多作‘西’者,言東西趨利也。”

《詩經.小雅.大東》云:“小東大東,杼柚其空。”小東大東,就是指周王室對東方諸侯國的嚴重壓榨及矛盾。

西漢“吳楚七國之亂”以后,許多人以作“私官”為恥。漢代法律規定諸侯國之間的臣民不得無故越界,從而在人際關系上進行一定上隔離,防止相互串通謀反。

西漢理財著作《鹽鐵論》云:“春秋無名號,謂之云盜,所以賤刑人而絕人倫也。故君不臣,士不友,于閭里無所容。”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任隴西太守,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中,“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徙為上谷太守。”《集解》文穎云:“廣為漢將,私受梁印,故不以賞也。”

東漢學者朱穆在《絕交論》中說,古時的人信不結私交,只在宮廷見面,只參加符合規定的聚會。

與此相反,現在的人與人之間為了私利搭成聯系。他還寫了一首絕交詩給劉伯升。

朱穆說,在一個社會腐敗的時代,一個君子應該進入社會關系網,在孤獨中提高自己的修養,堅守古代儒家所倡導的“慎獨”思想。作為回應,著名的學者蔡邕寫了篇《正交論》。

東漢學者朱穆在《絕交論》中說,古時的人信不結私交,只在宮廷見面,只參加符合規定的聚會。

與此相反,現在的人與人之間為了私利搭成聯系。他還寫了一首絕交詩給劉伯升。

朱穆說,在一個社會腐敗的時代,一個君子不應該進入社會關系網,在孤獨中提高自己的修養,堅守古代儒家所倡導的“慎獨”思想。作為回應,著名的學者蔡邕寫了篇《正交論》。

3、“私東、私官”銘文文物。

從考古角度看,2013—2014年,在陜西西安財經學院出土的秦始皇祖母墓中,其葬制是按天子六駕的規制,并出土了一些玉器、金銀器和刻字陶器等物。尤其是在陶器上刻有“私官”字樣。

這是因為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僅僅是孝文王(秦始皇祖父)眾多妃子之一,而不是正室王后。而正室王后則是秦始皇的養母華陰太后。夏太后所生之子莊襄王即秦始皇之父繼位后,尊稱華陰太后為孝文王后,稱自己的生母夏姬為夏太后。

秦始皇七年(前240年),夏太后病逝,由于夏太后非正室太后,所以不能與孝文合葬,故單獨埋葬在杜原之東。而孝文王和華陰太后則合葬在壽陵,夏太后的兒子莊襄王則葬在芷陽。

之所以選在杜原之東,是因為夏太后的遺愿“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當有萬家邑。”(《史記.秦本紀》語)

4、《左官律》、《阿黨法》、《附益法》

(1)左官、左遷

《史記 陳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秦二世時期,服役的都是居住在閭左之人,右姓是不去的。所以,漢魏以后皇親貴族也稱為“右戚”,世家大族稱“右族”或“右姓”。貶官被稱為“左遷”。

到西漢時期,由于諸侯國的反叛,特別是經過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的影響,漢朝中央制定《阿黨法》、《附益法》、《左官律》,凡是官員違犯法令私自到諸侯國任官者,構成“左官罪”。而經朝廷中央任命派遣到諸侯國任官者叫私東之官。相對于在朝廷公卿而言。

所謂“左官律”,根據《漢書.諸侯王表序》云:“武有衡山、淮南之謀(反),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服虔云:“仕於諸侯為左官,絕不得使仕於王侯也。即仕于朝廷為尊,仕于諸侯為卑。”應劭云:“人道上(尚)右,今舍天子而仕諸侯,故謂之左官也。”師古云:“左官猶言左道也。皆僻左不正,應說是也。漢時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為尊,故謂降秩為左遷,仕諸侯為左官也。”

《史記.張丞相傳》記載高祖采納符璽御史趙堯的意見,將御史大夫周昌下派為趙相:“高祖:‘吾極知其左遷,然吾私憂趙王。’”《索隱》案:《諸侯王表》有左官之律。韋昭以為“左,猶下也,禁不得下仕于諸侯也。”然地道尊右,右貴左賤,故謂貶秩為“左遷”。

《淮南子.繆稱》云:“凡高者貴其左,故下之于上曰 左之,臣辭也;下者貴其右,故上之于下曰右之,君讓也。故上左遷,則失其所,尊也;臣右還,則失其所貴矣。”

此句第一個“左”指左方。面南而立,左東右西。東為“陽”方,西為“陰”方,陽為吉、為上、 為天、為君,所以古人以左為尊貴。

第二個“左之”指輔佐,臣對君起輔佐作用。前一個“右”指“右”方。所謂“貴其右”,是說臣甘守下位,以忠君為本分才算自尊自重,若違其本分,則失其貴。

第二個“右之”指佑助,指君對臣只起幫助引導作用,不代臣行其職。“君讓”即指君王避讓臣事而安居君位。左遷,即遷離君位。右還,即離臣位,讓君待臣如臣的尊位。

5、阿黨罪、附益罪

《漢書.高五王傳》注引張宴云:“諸侯有罪,傅相不舉奏,為阿黨。”

《漢書.諸侯王表序》顏師古注:“附益者,蓋取孔子云‘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之義也。皆背正法而厚于私家也。”

05 漢代以降(后),尤其北朝到兩宋,職官以左為貴

中國后來又演變為以左為貴,從何而起,無從考據。東漢時期還是尚右的,而南北朝時期官職則左高于右。這或許和北魏建立北朝,本為鮮卑族有關系。后來代北周而統一中國的隋文帝楊堅,其家族歷代仕于北朝,唐高祖李淵父子也是,所以極有可能約定俗成用了北朝尚左的禮儀。兩宋時期也就延續了隋唐尚左的習慣。

后來蒙古族建立元朝,則改變了這個傳統。《元史·百官志》載:“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員……統六官,率百司…”清人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成新錄·左右》中寫道:“科場,蒙古、色目人稱右榜;漢人、南人稱左榜。亦右為上也。”

從明朝時尊右卑左的現象開始更改,明朝時期的左官都是大于右官的,代表的是左侍郎的官職要大于右侍郎,尊右卑左的現象也在明朝時發生改變。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后,又改以左為尊。沿用到清朝。《明史》記載:“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吳元年命百官禮儀俱尚左,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

可見朱元璋最初是尚右的,在朱元璋稱吳王后,開始定下百官禮儀尚左,這種尚左的風俗一直沿用到清朝。這個原因應該和朱元璋反元,所以改元代尚右為尚左有直接關系。

06 外夷蠻族匈奴等左尊右卑

古代“中國 ”漢人和蠻夷的區別在于:漢人右尊左卑,而蠻夷正好相反。所以說,楚人尚左,和他的蠻夷身份非常符合,恰好是東周華夏諸侯國尚右的反證。

只有楚國是與眾不同的。楚國的左司馬高于右司馬,左尹高于右尹,左軍在三軍中的地位次于中軍,高于右軍。這和楚國以蠻夷自居,不與中國有關。

《左傳.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君必左,無與王遇,且攻其右,右無良焉,必敗。”

《史記 楚世家》:“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孔夫子也說:“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史記.匈奴列傳》云:“其坐,長左而北向。”《正義》:“ 其座北向,長者在左,以左為尊也。”師古注:《漢書.匈奴傳》時亦云:“左者,以左為尊。”

《史記.魏公子列傳》云:“公子(信陵君)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空出左位),自迎夷門侯生。”

再者體現在漢人束發,蠻夷披頭散發。漢服右衽,蠻夷之服左衽。所謂右衽就是衣服的前襟向右,漢人只有死者才左衽。這和蠻夷完全不同。

End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