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分為公歷和農歷,農歷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后一個月份,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月份,它包括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傳統節日,臘月初九作為臘月中的一天,雖然不是什麼隆重的傳統節日,但位于臘月中,也需諸事小心,避免相沖最好查詢當日黃歷進行行程安排。
為什麼叫臘月
臘月初九并沒有什麼特殊的習俗和寓意,但同樣需遵守在臘月中的一些禁忌,比如不搬家、不動土、不定親、不打碎物品等等。十二月為一年的最后一個月份,俗稱為歲尾,有臘冬、殘冬、窮冬、臘月、冰月、余月、極月、清祀、冬素、大呂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說,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個紀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時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傳統民間都要獵殺禽獸舉行大祭活動,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這種祭奠儀式稱為“獵祭”。因“臘”與“獵”通假,“獵祭”遂寫成了“臘祭”,因而年終的十二月被叫做臘月。此風俗起源于秦漢時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下令制定歷法,將冬末初春新舊交替的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臘日”。
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可以說,到了臘八這一天,你會發現年味兒越來越足了,臘八要先喝一碗臘八粥,以前臘八粥是北方的傳統,現在南北不限,來碗雜糧八寶粥,都能享受到節日的氛圍。除了臘八粥,還可以吃臘八蒜,這個蒜通常是10-15天前腌制,大蒜剝好晾一會兒,用米醋和冰糖腌制1-2周,放到10度左右陰涼位置,直到蒜頭變綠即可食用。
臘月期間習俗
1.臘月十五,趕廟會:有些地方臘月十五會有廟會,相傳這一天是拜玉帝,求平安的日子,現在都已經改成娛樂活動了,廟會上有吃喝玩樂,也是很熱鬧的。
2.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祭灶神:臘月二十三,大家都知道是小年夜,小年也是年,可以搓頓好的,其實這一天也是祭灶神的日子,過去家里都是燒柴火灶,這一天要準備好灶神像和貢品糖瓜,拜一拜,讓灶神保佑灶臺興旺,年底回天庭復命時多多美言幾句。
3.臘月二十四,掃房子:臘月里都是節,連打掃衛生都是節日,想偷懶都不行,家人們提前做好分工,你擦窗我掃墻,一年到頭沒有管過的地方都要清理一遍,窗明幾凈,好好迎接春節的到來。
4.臘月二十五,吃豆腐,貼窗戶:吃豆腐,相當于吃“福”,過去村子里都有石磨,還要自己推磨做豆腐,辛苦但是意義深刻。除了豆腐,臘月二十五也是接福的一天,寫福字,貼窗花都可以走起。
5.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過去沒有冰箱,家里養的豬要留到年底這幾天宰,這樣才能吃到新鮮肉,村里會請專門殺豬的屠戶來殺豬,還有親戚朋友過來幫忙,完了一起吃個殺豬宴,也是很熱鬧的。
6.臘月二十七,趕大集:年關將近,該買買買啦,其實整個臘月都在備年貨,但總有些忘了的,還有必須趁新鮮買的,大家會提前列好清單,全家出動去趕集,這時候的集市熙熙攘攘,一整天都很熱鬧。
7.臘月二十八,打糕把面發:以前做饅頭,沒有現在這麼方便,記得小時候家里年底做饅頭,專門去找村里的老奶奶要一塊老面兒,和面的時候加進去充當酵母,和面發面就要大半天,想吃上就到第二天了。
8.臘月二十九,祭祖蒸饃要打酒:臘月二十九這天,早上祭祖,再把昨天發好的面做成饅頭、菜包、豆包、芝麻包、糖包、紅棗饃饃。如果蒸的太早不好存放,二十九這天蒸出新鮮的是最好的,再把過年酒打上,靜等除夕。
9.臘月三十除夕夜:臘月三十過大年,這一天是最隆重的,不過每家過年的時間也不一樣,有的早上過,有的中午過,更多的還是晚上過,吃完除夕年夜飯,再守著電視看春晚,迎接零點的鐘聲響起。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9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