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如何在修行中培養定力

解夢佬

很多人覺得定力就是耐力,其實不然,耐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而定力就比較難了,一般都要經歷艱苦修行之后才能培養出來屬于自己的定力,因此下面就來簡單的為大家說下,如何在修行中培養定力吧。

座上專修

座上專修就是指坐禪和行禪兩種方式的合稱。坐禪就是學佛之人天天要做的打坐;而行禪則是以步行的姿勢來作禪修,通俗點就和我們的散步差不多,只是在行禪的過程中大多要閉上雙眼,感悟佛經。

密護根門

密護就是秘密地保護,這個不是說不讓別人知道,而是說這個自己知道,而別人從外相上看不出來,不知道。根門就是指六根:就如《般若般羅密多心經》中所說:“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香、聲、味、觸、法。”以何防護?就是用正念來防護,防護什麼?防護六根,讓六根清凈。

正知而行

正知而行,就是你在修行的時候,不管做些什麼事情,以及對所要做的事情都要正確地知道,正確地知道以后,要如理而行,要做到正知而行之前,首先就要做到密護根門,讓自己六根清凈,才能讓內心更好的感悟本質。

飲食知足

修佛之人在飲食方面不能奢求太多,而且要食用符合自己狀況的食物,不能隨便吃東西,以免讓自己沾染習氣。

睡前修行

睡前修行有很多種,例如坐禪靜悟、默念佛經以及愈加等等,可以借此養成良好習慣,讓自己堅持做一件事。

因此綜上幾點,體現出來的就是你這人的恒心、感悟、精進以及好的習慣,只有當這幾點你都擁有的時候,你個人的定力就能源源不斷的增長了。

推薦閱讀:普賢菩薩,拜峨眉山的意義 地藏王菩薩,拜九華山的意義 觀世音菩薩,拜普陀山的意義

初級禪修者如何培養定力

這些禪定起用的妙感,無不是因為定力的滋養。所以,一個修行人一旦沒有定力的長久滋養,也必將在自身業習的戲弄中墮落六道。即使是一個凡夫,若無一定的世間處事定力,也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所以,定力的培養是修行人非常重要的基礎禪修,也是步入解脫道唯一的持久運作。什麼是定力,我們有必要明白。所謂定力,在理論上解釋就是自心面對外界塵相而不動念。簡單解釋就是對境無心的清凈覺性。而在如實修證禪定中對定力的解釋,就不同于理論的詮釋。實際禪修中對定力是這樣解釋的:所謂定力,就是意念與氣長久處于平穩狀態,也就是無我的狀態。無我的狀態就是定力最真實的寫照,也是入定后長久相續的妙覺能量。初級禪修者不僅僅要明白理論上對定力的解釋,更要了達在實修禪定中對定力的描述。而后者才是我們需要體悟的實際定力。一個人明白一個道理,是非常簡單的。如果因為明白道理而如實修證并為自己靈活所用,于中無住,就是難上加難。所以,明白道理不等于運用道理。這就像懂得了吃飯的道理不代表果真能吃上飯。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不等于真正做好人。熟讀了萬部經典,剃度出家一百年,不代表就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因此,對于一個如實修證的修行人而言,最“反感”那些空談而不真實修證的偽學佛人和偽出家人。這樣的人在這樣的戲論中也必將墮落在被自身業習玩弄當中。而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在明白修行的道理后一定是默默無聞地進入禪定親自去體證了。也只有那些自狂自雷的世俗愚夫才整天買弄佛理,狂妄造孽。因為這些人不懂得佛理明白的再清楚,自身無量劫業習還依舊根深蒂固。如果僅僅憑借一兩個悟出來的佛理而能出離自心三界的輪回,那簡單是癡人說夢。這就像眼睛看見黃金鉆石,可不是你的。眼睛看見那些正修行人自在生活,無住當下,可惜你依舊煩惱,仍然愚昧。所以《佛說四十二章經》言:見性容易修道難。難的是什麼?是習性難除,是業習難伏。而狂妄、貪戀、嗔狠、嫉妒、造作、揣摩、偽裝、虛榮、諂曲、妄想、煩惱、愛欲、我見、見慢、邪說、妄說、邪慢、喜吹等等無不是自身業習造就出來的輪回之苦。 培養定力的方法不計其數。在這里,修行鼎然向大家介紹一種比較簡單的初級定力培養: 借事返觀法 第一步:無常疏導具體修行方法:給自心建立世間無常的想法。更要給自心建立一切心念的生起同為無常生滅的。目的是于內不要太過于在乎自己的想法,因為這些想法在剎那間都是無常虛影,沒有一個是永恒不變的。這就像我們起初的想法看似肯定下來,但到了不定時間就會改變。又譬如我們的情緒今天高漲,可到了明天就會低落。所以,給自己的內心強化一切心念的生起無須造作執著,而是自然看待,自然思維,自然運行(所謂自然,就是直心。也就是不造作、不偽裝,不虛假)不要過于計較和揣摩。于外建立一切事物也是無常變化的。目的是讓你不要對外界產生太多的眷戀,免得心時常向外攀緣,促使你的意識散亂浮躁,影響你的本我自然明凈。 第二步:如實覺照具體修行方法:為了培養你的覺性了了分明,意識清清楚楚。就要善于覺知外界所有生滅變幻的事物來減少自我心念的無限攀緣。譬如:當你煩惱了,意識產生分別并伴隨感知而生起的煩惱時,就需要清醒地知道自己起煩惱了而要馬上覺照并向自己問這句話:“我開始煩惱了,煩惱是無常的。既然是無常的,就像夢一樣,我干嗎執著。況且這種執著一定是制造輪回的因!”然后趕緊深做幾個呼吸,吸幾口冷空氣,然后再吐出去。在吐出去的時候開始觀想這些都是煩惱的污氣,意想自己把所有的煩惱垢氣統統吐干凈完后,把心情放輕松點,心放寬點。該干什麼就去干什麼。當嗔狠、嫉妒、愛欲來臨時,也需要清醒覺照。目的是培養意識的明凈和意念的快速專注并瞬間“化空”。在此修行過程中,也有必要培養意念的專注和清晰。譬如:吃飯知道自己在吃飯,然后放空“知道在吃飯的念頭”。刷牙知道自己在刷牙,然后放空。念起知道念起放空,煩惱知道煩惱放空等等初級培養定力的了知覺照。 第三步:夢觀無常具體修行方法:每天早晨睜開眼睛的那一剎那,就給自己的意識強化一種信號:“我從夢境中清醒,我還是夢。我在今天所遭遇到的一切煩惱、妄想、委屈、痛苦、愛貪、虛假、揣摩都是夢,都是虛妄的。我一定不能被這些可能制造輪回苦相所戲弄。我要保持清醒的意識和意念的明凈。”然后,運用自己清醒的意識和明凈的意念去面對你的新的一天。這就像你在入睡前給自己的意識強化一種“我要進入夢境了,我想在進入夢境后依然保持清醒的意識”(這就是給阿賴業識輸送善意的信號,激活善業并伴隨夢境中陰所具有的神通精進修行)。 注意事項 在修“無常疏導”中,面對一切煩惱理應保持心理上的安然和情緒上的平穩。 在修“如實覺照”中,面對一切無常事物理應保持意識的無住和意念的空凈。 在修“夢觀無常”中,面對心理活動和事物運作理應保持心理的安詳和愉悅。 此種方法,是最簡單的,也適合任何人群修習。無論是學佛的還是世俗人,都可以修習。一旦堅持并遵循方法修行,就一定會受益。修行貴在覺醒。而覺醒又貴在精進。精進又貴在無住,無住就是離相。而離相就是念念清凈(明覺)。念清念凈,才會凈法滿足,流露自在。 禪定中如何辨別:什麼是意識?什麼是心識?什麼是覺識?什麼是本覺?什麼是根本識性? 意識,通俗點講就是“想”(當念……)。想,就要分別。分別就是意識。但這只是最膚淺的解釋,卻沒有說出意識的根本運作之性。因為在想的過程中,總是有感知的。而這種感知到底是意識呢?還是分別呢?還是覺受呢?答案都不是。意識具有分別和抽象思維的功能,但意識本身卻沒有感知的功能。說的再簡單些就是意識根本就沒有它本身具備的覺受。而真正的覺受就是業的起用,也就是意識之所以能夠感受或感知外界并產生明顯或微弱的覺受,就是業的參與。而業的參與總是不離氣的推動。而氣的推動也必將離不開意念的能量。所以,我們在坐禪時,總有明顯的感覺意識分別的覺受以及色身感知及其意識出現諸多雜想而引起的思想情緒的反映,無不是業的起用及其氣的推動,也必將在意念能量的浮現中“完美起航”。此時,坐禪人就感覺到身心的不同反映及其入空后的頓然無住。因此,一個真正的禪師,是明白并懂得培養意念的專注,也只有讓意念的專注維持在長久明凈和堅固當中,促使意識本身產生長久平穩,然后再于氣完美融合并形成“意識、意念,業”的平穩運作。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本覺才可以隨意顯露并借助更加清凈的意識在禪定中了悟諸法實相,通達煩惱的根本之性。這就是“平等覺觀”。那麼,什麼是平等覺觀呢?隴上鼎然將告訴大家:平等覺觀,就是念念清凈。也只有達到相續性的“自性相應念”,才會讓我們的佛性恒常光明,才會流露出凈法滿足的本覺之利。所以,意念的明凈和專注也必然在意識的分別中,產生覺受。而覺受的參與,也離不開業與氣的相互運行。而意識只是在分別中充當空洞的氣球,推動氣球上升的力就是氣以及業的引力。如果不深入大定,是不可能明白其中的真義。也自然被所謂的意識分別蒙在鼓里,一無所知。這就必然導致坐禪人執著意識的分別而忘卻了這樣的執著意識分別的心,本身就是業的自然操縱而最終墮落在枯燥和乏味甚至愚妄和消極的禪坐當中,徘徊迷茫。意識的功能猶如氣球,看似氣裝在氣球里才可以讓氣球上升。但上升的不是氣球,實質上是氣。所以,諸多愚癡的坐禪人一味地執著意識的分別和沉寂甚至昏沉和愚思,卻忘記了實質上是氣與業相互作用的“禪定引力”而已。如果不透破它,禪定的進展就像蝸牛一樣,遲鈍而停滯。隴上鼎然看到如今末法坐禪人還愚迷其中,不得以才向公眾公開此秘密坐禪密解,為結緣上根禪修者提供可直接入定的“秘密通道”。什麼是心識?書面語言解釋就是“因緣的變化量”。通俗地講就是“意識在業的推動中所變幻出來的幻境界”。心識就像一碗白糖,在機器猛烈的轉動中伴隨著熱量,在機器突然停止后所變化出來的棉花糖。白糖譬如我們的心識,機器譬喻我們的意識。猛烈轉動所產生的能量譬喻我們無量劫所帶的業。突然停止譬喻意念。棉花糖譬喻心識變化出來的幻境界。連起來的意思就是:心識的完美展示,必須借助意識在業的能量推動中,通過意念的明凈和持久,所變顯出來的幻境界。而這些變顯出來的幻境界總不離心識。也就是一切由心識變化出來的禪定境界,皆是自心妄起的虛相,始終不離本心。這就像沒有白糖,制造棉花糖的機器就不能發揮它應該顯露的能量相。所以,我們只有明白了這個實實在在的禪定變化,才可以順利地進入更加深層的心識境界(禪色定)。譬如:禪定時間達到28小時(一坐)后,整個色身已經無有任何感知。但心識的凈覺卻了了分明。修持者進入這樣的禪定狀態,色身已經沒有任何知覺。隨之替代的就是心識的更加清明,更加明凈。在此狀態中,修持者的外六根基本處于凝寂狀態(通俗講就是封閉),內四根以及下部前后兩門也自然處于極度的“膠凝狀態”。也就是說此狀態的坐禪人懶得睜開眼睛和懶得下坐以及根本就沒有任何世間愛欲的想法和覺受。即使用意識造作感受自己的色身,也是“找不到的”(身體四大假合從此開始分解)。這就充分說明,意念的長久明凈和堅固持久,足夠超越色身的束縛而直達另一種超絕狀態(入定狀態,此狀態可以有明顯的禪定中陰在凈業的能量下所浮現出來的神通變化相)。也只有在此狀態,修持者只要保持氣的柔順,意識的凝寂和意念的明凈狀態后,則可以徹底進入色界,起用妙觀察智(觀音菩薩的凈土)來了悟諸法實相。這就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心經》的平等性智(已證七識之凈覺色空智,起用末那妙覺)。雖然這樣的菩薩不怎麼徹底究竟(八地次位菩薩),但已經很不錯了。最起碼通達了色空無二的自性平等覺(念念清凈),只是這樣的菩薩不那麼想舍“念念清凈”而浮現出來的“清凈覺相”而已,當然也自然無法進入更加深層的禪定“陀螺識”(第56地懸定菩薩位)。有機緣,隴上鼎然再繼續接著實說大禪定中所解析的“覺識”、“本覺”、“根本識性”。 有人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當中的“諸法空相”是什麼意思?鼎然答:一鏡照萬物,光性不滅,體也不生。續問:不太明白。鼎續答:鏡子之光,物來則照,光性不動。物去無影,光性不移。本不動者,光性是。本不移者,光體是。不移不動,相應成性,無雜無染。所以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續問:還是不太明白。鼎然答:火燒木頭,木頭被火燒“完”了,火也就“滅”了,虛空不滅。天上的云今天看似多了,明天看似就少了。這些云“好象”有多有多,虛空卻不增不減。什麼木頭、火、云,都在虛空,不曾遠離。木頭與火,誰生誰滅?云在虛空,誰多誰少?其實都是一性所顯,無二無別,不離虛空。所以,云不增也不減,火與木,相融無二,彼此未曾生也未曾滅。萬法歸一,一歸無住。于無住處,生一切法。就這麼簡單。但在實修禪定中,這樣的解釋就顯得非常淺薄和幼稚了。至于進入大定如何解釋“諸法空相”呢?隴上鼎然也自然不可能告訴你。 破析附體及其密修載體的中陰變化所謂附體,就是在中陰狀態,靈息(幻識)與靈息(業氣)之間的相互轉化。說的再簡單些就是內在靈息(幻神識)處于間斷或過度時期的心識變化與外界靈息(虛妄的神靈業氣或稱為地方氣或某些西藏密修獨有的觀想,鼎然在這里不公開具體修法)瞬間相融后的心識演變狀態。外在本無一個實體的所謂“神靈”。而是自心心識在極度緊張或恍惚中促使意識暫時出現相續性的間隔或過度(中陰狀態),在此心識狀態中造作出來的虛妄幻相。依此虛妄幻相導致內氣產生紊亂,直接ciji大腦出現意識恍惚性的幻覺,從而影響人的正常意識分別和意念的清凈靈活。于是所謂的“附體”就產生了。因為我們的神識(中陰識)具備五種或潛行十種異能變化,所以,被“附體”的人或修過“載體”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神通玩意”。但這些都是造作出來的而不是自然顯露的,所以也自然有著業的墮落因果存在。“附體”產生的條件也很簡單。一定需要人的意識處于緊張或驚恐或恍惚狀態中,強制壓抑心識的相續起用,導致“清醒狀態的中陰”以及“禪定狀態的中陰”甚至“將死狀態的中陰”浮現。這些所謂的自心虛幻的意識造作,在伴隨業的相互參與,也自然形成了所謂的“附體”狀態。世俗愚童一旦出現這種意識沉寂中的“恍惚中陰”狀態時,就會在行為、言語、思想上所表現出來的某些不那麼被正常人所接受的瘋癲行為、胡言亂語、妄覺幻顯。這些世俗愚童在自我瘋癲狀態中以為自己有了所謂的“神靈”附體,則更加瘋癲造作。皆是自我心識造作出來的虛妄幻覺,也自然增加了業的無限膨脹,導致這樣的世俗愚童更加的瘋癲和狂妄。這些不正常的心理現象,在精神病醫院十分常見。所以,在末法時期,這樣的精神病患者在修西藏密宗和修心中心法當中十分明顯。而“附體”產生的心識能量是隨已經進入中陰狀態的造作者意識相續或間斷而定。因此,許多被“附體”過的世俗愚童在意識不等的間隔或過度時期都處于恍惚狀態。而在自我意識造作清醒后,則會重新恢復正常狀態。這樣的精神病患者(修蒙密者或修心中心者或修載體者或修奪舍法者或修空樂雙運者或修幻身法者等等)足可以欺騙那些世俗正常人而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名、聞、利、養、貪、嗔、疑,慢。這就像一個人在正常狀態中喝酒。言語、行為、思想基本是正常的。可他自己知道喝的越多人就越“不像自己”。于是這樣的人也就在自我造作的意識下這樣的去迷醉自己,從而出現了“醉酒狀態下的病變行為”。也只有這樣的醉酒人才會說出、做出、想出自己任意放縱的事情來。這就是業的相續作用。但這樣的醉酒人內在是清醒的(還沒有徹底醉死)。只是酒精(業)的長期作用讓他的言語、行為、思想無法趨向徹底的清醒狀態。等到酒醒后,整個人也自然恢復正常,但其面色也必將在業的折磨下呈現出憔悴和恍惚的神態。“附體”是一種心識虛幻的狀態。如果西藏密修“載體”的修持者一旦把自己的意識和意念通過氣的強力運作在不同的輪上,強加于某個所謂的“上師”、“本尊”、“佛”、“菩薩”、“神靈”、“空行母”、“種咒真言”,“觀想”等等虛妄想象中并注入自我造作下的意識信息符號(能量咒),然后整天把意念專注于自己的所謂“觀修對象中”并通過自己的身體行為運動、言語無限乞求、思想強烈造作作用,甚至通過各種“乞愿”用意識強迫輸入其造作信息符號來獲得外界所謂的“神靈”加持自己并乞請其神靈“附體”于自己的身心。這樣的精神病患者通過那樣的“載體”相互之間的作用,也自然產生這樣的密修者出現所謂的“世間異能”而浮現于世俗當中。譬如:看病、占卜、算命、看風水、灌頂、他心、宿通等等人為造作出來的生滅幻識。這些所謂的被世俗人稱為“神通”的玩意,其實就是自我意識通過各種外界虛妄想相產生相互的虛妄連接而浮現出來的生滅幻相。這就像你時常把自己造作出來的意識信息,通過自己時常專注(觀想)的某個對象傾注于你自己的全部精神能量于它。就這樣不斷地凝神傾注,再傾注。隨時間和意識專注的幻修過程,就會出現自我“附體”。然后再通過這樣的中陰“附體”在清醒或半清醒狀態折磨自己的精神靈魂趨向更加強烈的凝神傾注信息,再傾注信息,直到所謂的“栽體”出現。這些讓正常人很可能產生可怕和恐懼的西藏“神秘”修法以及心中心“神秘”次第修法甚至所謂的西藏壟斷和控制性的菩提次第道論,足可以讓那些世俗幼童迷于這些“神秘修法”當中。其精神靈魂及其自身自由,在悲慘的控制下愚迷墮落,任其這些密修上師操縱,酌情讓人感覺可憐。所以,宗教迷信害死人,真實不假。一旦沒有佛陀心密純正的見地和精妙的智慧,上當受騙和任人宰割的結局,在那些已經愚迷其中或即將愚迷其中或正在愚迷其中或準備愚迷其中的世俗凡夫而言,必將來臨。佛陀心密,是離一切相的,是徹底的清凈無住。縱然修任何所謂的“方便漸次法”,也需要因地發大菩提心(清凈無念,平等無求)。如今末法愚童,不看正宗的佛陀經典(十二部經),反倒學起了歪門邪道的密法。這樣所謂的密法,其華麗的偽裝功夫,是一般世俗人難以分辨的。這些打著或盜竊佛陀正法并進行偽裝后的惡狼,它時常在眾生面前表現出無比的慈悲、莊嚴、智慧、仁慈、平等、寬容、清凈。可在他們深層的黑暗背后,卻演義著一場場淫愛貪婪和嫉妒占有的“幫派”競爭。而這些所謂的密法及其上師(阿奢梨)正在逐漸吞噬著我們的佛陀正法趨向滅度。在他們心目中,一切為他們所用的眾生,只不過是墊在他們腳底下的石子,加速了他們滅我正法的速度。而這些世俗愚童,還面帶笑容,心甘情愿地做他們腳下的傀儡石子。如今蹲在中國寺院里面的偽和尚,打著用福報和功德甚至消業和佛陀以至因果和輪回的旗號,來嚇唬或欺騙那些善良的居士替他們買苦力。這樣廉價的苦役,在這些偽和尚心目,是多麼的輕松,多麼的劃算。而這些甘愿在寺院里做苦力的居士,就這樣白白耗費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修行時間。可到了最后,這些善良的居士依然煩惱,照樣妄想,依舊痛苦和貪戀。當這些居士最終明白一切的時候,死亡已經來臨。在他們心目中是何等的悔恨和痛苦。而那些偽和尚,繼續著他們欺騙的伎倆,一大批一大批的居士也依舊重復這樣耗費時光的日子。因為這些居士不懂得修行是調心,也只有自心妄想和煩惱調伏好了,才會有福報和功德。而不是在他人的誘導下,拿著有所求的心態,來通過所謂的苦力可憐求取福報。所以,末法時期的居士滋養了一大批一大批好吃懶惰的和尚。而這些被滋養過的和尚,又會騰出充足的時間繼續他們人間索取的貪愛工作。這些和尚一天比一天富裕,而那些善良的居士卻一天比一天貧窮。尤其是他們的心,更加的貧窮和愚昧。這些和尚的心卻更加的貪婪和狂妄。在這個末法世道,一切學佛的眾生為什麼就聽不到真正的佛陀心法呢?這就是因果,也是這些眾生甘愿造就的惡果。也許,再過若干年,末法居士以及和尚就會活活“餓”死在滿寺院都是佛經當中。 在這個世間,富的人更富,窮的人更窮。在這個中國佛教以及世界佛教世間里,愚的人更愚,智的人更智。在現代中國寺院和尚以及世界寺院和尚,造孽的更造孽,貪婪的更貪婪。 ——釋隴道(隴上鼎然) 禪定中陰啟用的奧妙 世俗人的意識在欲界是呈現出分別中的清晰與昏沉中的分別。這是世俗人在欲界意識產生的明顯變化。所以,世俗人很難洞見自我本真的微妙變化,基本是在意識過度分別中步入昏沉和迷醉,又在昏沉和迷醉中,呈現清晰的間斷覺醒。在此狀態中,業的滋擾和自我習性的放縱導致人這一生已經具備六道所有的特性。所以,世俗人活的非常痛苦,因為極度痛苦而處于迷醉狀態,從而產生了意識粗相的輪回和自我渴愛的墮落。這就好象坐禪人起初在坐禪過程中,色身的極度疼痛在修持者強烈的忍耐中會逐漸趨向酸麻和腫脹。在此狀態中,修持者就會出現心理上的強烈煩躁和無限的恍惚,導致修持者心臟產生極大的壓力并出現精神上的惶恐和色身上的無限痛苦。甚至某些初級禪修者在此狀態會出現強烈的“舒樂”感,導致修持者產生極度的精神超然狀態,使修持者出現強烈的極樂感受并呈現出極度的迷醉。這些現象足夠產生業與氣的雜亂運轉,從而導致修持者出現精神上的幻覺和色身上的疼痛及其強烈的身心抽動。這些內氣不平穩的運行也足夠摧殘修持者神經系統的紊亂。最終出現精神上的瘋癲和禪定中的幻覺。這樣的精神病變者和神經紊亂者在修西藏密宗和修心中心法當中十分顯著,只是這些“禪病患者”在夜間或夢境中發瘋的幾率比較大而已。當然了,發病者自己是不知道的,這就是“中陰附體”式的間接禪業,也是輪回墮落的直接感受并導致當前的因果顯現。 一個良好的禪師以及精妙的禪定智慧,也只有在進入大定中才可以無限顯露而自在受用,這是世俗人所無法見到的他方世界,那就是禪定中的色界(明覺中陰界)。我們簡單稱為禪定中的中陰界。在這里隴上鼎然有必要為修持禪定的人介紹一下什麼是“禪定中陰”?所謂“禪定中陰”指的是修持者的世俗意念已經完全脫離世俗意識的牽引后演變成更加清凈穩當的深層心識而產生的狀態。譬如:幻光、明覺相、光覺相、宿命通、神足通、他心通、天耳通、天眼通、中陰速光相、廣長透光相、剎那明覺相、神通游弋能量相,業息相等等由心識所幻起的明光境相和凈識運轉過程中出現的宿業痕跡。這基本是色界出現的簡單境相。修持者一旦出定,隱性的“神識凈覺”則繼續在欲界發揮作用,這就是相續禪定狀態,也是“佛法不壞世間相”的自然延伸。 大家明白了禪定中陰,理應明白人之所以無法超越欲界自我的意識束縛,就是因為不善覺悟自我意識分別的虛妄,也不善時常禪定心識變化中的凈覺定性,更不懂得六道輪回念念在侵襲著自己而無所知覺。這就是欲界三大無明:“生處狀態的無明”和“清醒狀態的無明”以及“睡夢狀態的無明”相互在欲界泛濫的真實過程。而身在塵世當中的迷眾,又有幾個是醒來的呢? 培養意念的專注力(定力)和明凈度(妙覺),目的就是為了出離六道聚集“出離”的能量。這就好象有了充足的火箭燃料,就可以出離地球引力的牽引了。在禪坐中培養意念的堅固和明凈就是為了出離意識分別后的情識牽引。這是最基本最基礎最初級的“覺觀”禪修。所以,基礎禪坐是最關鍵的關鍵,是逐漸培養意識的長久平穩和意念的相續明凈,為即將進入色界(更加清凈的心識狀態)打下堅實的基礎。當意念與意識相互處于凝寂狀態,在氣的平穩參與下,修持者就可以進入禪定中陰了(入定狀態)。所以,相續達到無我的狀態,就必須使意識與意念以及氣長久相續在極度凝寂、明凈、堅固、平穩、安然狀態,才會出離欲界的牽引而順利步入色界。而色界就是一切凈識與宿世業識相互反映的中陰狀態。在此禪定中陰狀態,修持者的神識可以出離色身,任意穿梭。為什麼修持者進入相續的禪定后,神識可以出離色身呢?這是因為宇宙能量所產生的“暗信息”與修持者入定后產生的“神識信息能量”是相互感應的。所以,在修密法當中,心輪是接受宇宙信息能量的反饋處,而眉輪則是顯露宇宙信息與修持者神識信息的顯示器。而他心通,就是最顯著的信息能量感應定。這就象你心想什麼,一個良好的入定高手是完全可以“撲捉”的到你的內在想念從而快速顯現在禪師心輪處繼而出現“信息或圖象”(隴上鼎然提示:不是世俗人想象的那種所謂的人間信息和人間圖象)。而宿命通則更簡單,就是禪定高手在入定后,禪定中陰借助宿世業識而進入對方的阿賴業識當中冥變出來的玩意。這些所謂的神通都是生滅無常的,也都是由心識幻顯的有為虛相,了不可得。而某些幼童般智商的修密人卻以為這些是好寶貝,貪戀炫耀。就象自己撿到了有毒的放射性物質,還沾沾自喜。這樣愚昧的幼童,能不墮落在輪回的道路上嗎! 進入禪定中陰,的確不同于欲界。修持者在此狀態,基本是不起用世俗意識的。而是更加清凈的心識。在此禪定中陰境,基本是業與光以及神識鑒明參與。此狀態就是“冥想定”,也叫作“禪思定”。是“不死”的一種簡單禪定狀態。而更加復雜的禪定則在無色界頂——滅盡定。 有因緣,隴上鼎然將繼續為大家演繹一場《無色界苦空修行幻思記》。 三界如夢,夢如三界。雖然看似你我時常相逢、相牽、相愛、相依。其實在我們不知覺中,你我已經輪回幾萬年了。而這個念念生滅的幻見,其實在你我相逢時、相愛時、相偎時,早已經成為永遠的記憶了。只是,我們依然感覺到是在今天彼此纏綿…… ——隴上鼎然

佛家以外的人如何修煉定力?

道法自然。可以依照自然法則如太陽東升西落。春發夏成秋收冬藏。生活中處處有禪機。路就在腳下。就在你是不是看得破,放得下。是不是有清凈的心,平常的心去看待世事。定力既可以用禪修獲得。也可以在實踐中獲得。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一定要得正確的方法。佛法博大精深。佛經里既有可思意力。也有不可思意力的理論。所以自古有練功不修佛必定要著魔的說法。就是因為要練習定力佛法的理論闡述最通透。

修行哪部佛經能增加定力

都可以。
佛經都可修心,自然都能增加定力。因為定力取決于心。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9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