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很多教條,例如五戒、八正道、十善等等,大多都是為了讓佛教徒得到約束,讓自己能夠更好的去修行,同時也是為了創造和諧的社會,而其中的十善分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
不惡口
意思就是不口出狂言、不故意辱罵別人、不能隨便攻擊別人,如此即為不惡口,同時還要用好言好語來和對方交談,因此這即是止惡口之善;但一般人是很難做到這一點,凡是心性不穩定者,都可能會因為別的事情而破戒。
不綺語
所謂不綺語,其實就是指不用華麗的詞匯來發表華麗的話,意思就是不說漂亮話,我們做事應當講究真善美,而不是追求華麗自滿,所以當你能夠認識這一點,并且制止,那麼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當行質直正言之善也。
不貪欲
每個人都有貪欲。不滿足就是最好的體現,而我們修行之人也有貪欲,不過這個貪,乃是對佛法追求的貪,是一種求知無止境的狀態,所以惡之貪,我們該制止,善之貪,我們可以提倡,因此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欲,當行清凈梵行之善也。
不邪見
意思就是不偏邪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當行正信正見之善也。
不嗔恚
意思就是不要時常發脾氣遷怒別人,世間很多斗爭,往往都是因此而產生的,所以佛教中把制止這些行為列入了十善里面,當我們能夠嚴格遵守時,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當行慈忍之善也。
推薦閱讀:佛教合掌的含義詳解(四) 我們為何要燒香禮佛? 加持和氣場分別是什麼
佛說十善十惡分別是什麼?
十善是不殺、不盜、不淫、不貪、不嗔、不癡、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
十惡是殺、盜、淫、貪、嗔、癡、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十惡業道即:
一、殺生。
二、 偷盜。
三、邪淫。
四、妄語。
五、兩舌,即說離間語、破語。
六、惡口,即惡語、惡罵。
七、綺語,即雜穢語、非應語、散語、無義語。乃從染心所發者。
八、貪欲,即貪愛、貪取、慳貪。
九、嗔恚。十、邪見,即愚癡。
擴展資料:
佛說善惡還有天臺宗的六種善惡
天臺宗所立之善惡有六種,即:
(一)人、天之善。指五戒、十善等之事善。但因于人、天之果報盡時,仍將墮于三途(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之中,故亦為惡。
(二)二乘之善。二乘人能遠離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苦,故為善;但二乘人雖能自度,而不能度他,故亦為惡。
(三)小乘菩薩之善。小乘菩薩慈悲兼濟,故為善;但因于自身之中,未斷任何煩惱,故亦為惡。
(四)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斷見忍之煩惱,故為善;但因未見別教中道之理,未斷一分之無明,故亦為惡。
(五)別教菩薩之善。別教菩薩能見中道之理,故為善;但因所見之中道為隔歷之中道(隔離而不融通之中道),而非圓教之圓融中道,故其所行帶有方便,不合于理,是亦為惡。
(六)圓教菩薩之善。圓教菩薩所見之圓妙之理,本為至極之善,但由‘順、背’及‘達、著’等二義而言,則亦為惡。‘順、背’,謂順實相之圓理為善,背之則為惡;‘達、著’,謂達此圓理為善,而于圓理生起執著,則為惡。其中之第二義,系以達、著二者判別善惡,為天臺宗獨特之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十善十惡
請問佛教所指的十善業是什麼意思?
佛教所指的十善業是指十種善行。十善業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癡。或稱十善業道。
1不殺生殺是殺害,生是生命,不殺害眾生之生命,名為不殺生。即對一切眾生,應一視同仁,勿殘殺加 害。因為佛教主張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釋尊以平等慈悲教義,為被殺害的眾生呼援,指示眾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殺。而孟子也曾說:“聞其聲,不忍食其 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愛,而憐憫被殺害的眾生。由此看來,能慈心于仁,無殺害生靈,生命界則可盡其天然,爭斗仇恨的事,便可消滅,天下豈不太平?
2不偷盜
偷謂詐騙潛竊,盜謂強劫豪奪。不偷竊強奪人家的財物,叫做不偷盜。因為一切事物,主權轉移, 必依正義,不與取而取,非分取而取,無功而取,都是偷盜的行為。能資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義”。知利己而須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 他,叫做“義利”。人人行義利,節儉日用,奉養父母,維持家庭生活,樂其天倫,與朋友金錢往來而能守慎,則無偷盜之事發生,社會既可安寧,個人與家庭也能 得到幸福。3不邪淫
即正式結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茍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間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貞良守禮。亦即組織家庭之后,夫婦須相敬如賓,不有其他yinluan行為,便能和睦相處,成為美滿家庭。4不妄語
以術愚人,以言詐人,喜說謊話,是說不是,不是說是,叫做妄語。不妄語就是說話誠實,不說虛偽誑騙的話。如能遠離妄語,便能做到誠實不欺,則父母、兄弟、親屬、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觸,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實為得樂之道。5不兩舌
不兩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離間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業,常有兩舌之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兩舌災禍,可導致無風生浪,是非煩惱,擾亂身心,甚至動武傷人,實為殺人不見血之罪魁。茍能遠離兩舌,說正直話,豈有是非之爭端?6不惡口
不惡口即是不說粗惡毀辱他人的話,及不說咒詛他人的惡毒言語。常人多患惡口罵人,且傷人父母祖宗三代,是為大惡口。經云:“犯惡口者,當受畜生果報。”故不惡口而出言慈和,可積德成善,為人敬愛。7不綺語
所謂綺語,即花言巧語,輕浮無禮,說不正經的話,導人生諸邪念,或出言戲弄,胡亂開口,以為 取樂,都叫做綺語。說此綺語者,不惟無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業報所在,死墮惡道,生而為人,永遭輕賤。故要說合于禮儀,不乖違真實的正經話,便叫做不綺 語。如能遠離綺語,則心正言順,彬彬有禮,莊嚴威儀,也必為人敬仰。8不慳貪
自己的財物不肯施人,叫做“慳”,他人的財物,但欲歸我,叫做“貪”。慳貪的人追求財、色、 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會造出種種罪業,故要遠離慳貪,不慳吝自己的財物,也不貪求他人的財物,把謀生得宜的錢財,用以奉養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費 用外,對于貧病孤苦者,能給與同情慈濟,或捐助社會福利事業,即是慈心舍施,經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貴。”但不可有貪,佛陀說“貪多業亦多,取少業亦 少,萬般苦惱事,除貪一時了。”人生因貪而受苦,因貪而違法亂紀,危害他人社會,佛教乃勸人慈心舍施,以對治慳貪。9不嗔恚
嗔恚即遇事不順,埋恨于心,發怒于形。甚至脾氣爆發,可導致殺害災禍。常人說:“火燒功德 林”,這話是說一個人無論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發,動怒于人,以至動武打斗,發生種種不幸,因此曾做過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燒得凈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對治 嗔恚,即所謂“忍字上面一把刀,為人不忍禍自招,能忍得住片時刀,過后方知忍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遠離嗔恚過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 他大事業。10不愚癡
愚癡是無明,迷昧,沒有智慧,對事理無所明了,不能辨別是非,不信因果法則,固執邪見,無正見正信,胡作亂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進智慧,便可導入正見,做個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經說,修般若慧以對治愚癡,使令遠離邪見,是名不愚癡。佛教中的“五戒十善”是指什麼
五戒: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十善: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貪、不嗔、不愚癡、不傲慢、不疑惑。
下輩子想要在為人必須做到這是善才可以,這是最低標準,所以凈空老法師說現在的人百分之95都要下地獄的,所以要好自為之啊。您可以看看印廣法師講的《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看完您就都明白了,宇宙萬法哪里來的,阿彌陀佛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9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