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佛教五大明王是什麼(下)

解夢佬

在佛教之中有五大明王,每一尊都有莫大的威嚴,天生克制妖魔。而這五大明王的名稱,都在《仁王經》中出現過,即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與金剛夜叉明王。同時它們又被稱作五大尊、五忿怒、五部忿怒,乃九識所變,系五佛為降伏內外魔障所變現之教令輪身。

軍荼利明王

軍荼利明王,乃是位于男方的明王,意思即“盤繞的東西”,因為從佛教的圖示來看,該明王身上有許多蛇型飾品,因而看起來就像被蛇纏繞一般,所以名稱也就這樣定下來了。軍荼利明王的造像,通常是一面八臂,左足稍稍上舉,做出踏空的姿態,而中央的左右兩手各自伸直食、中、無名指,然后再用大拇指掐住小指,將兩手在胸前交叉,這種威嚇對方的印相,是軍荼利明王的代表姿態,其余的手,分別拿著金剛杵、寶輪、三叉戟等法具,表示以他強大的力量祛除種種障礙。

大威德明王

大威德明王,乃是西方的明王,意思即“具有大威力德性”。在佛教之中,把該明王當做文殊菩薩的眷屬或者化身,所以才身具“大威德”之名。大威德明王的一項特性,是他一定騎著水牛,這是反應原始社會所謂魔神征服水牛的神話。大威德明王的造像多是六面、六臂、六足的姿態,因此,又此,又有“六足尊”之稱。他的六只手所握持的東西是劍、戟、棒、索、弓、箭。但演變到最后,大威德明王竟然是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的形態,同時臉部成為牛面。

金剛夜叉明王

金剛夜叉明王,在佛教的記載來看,該明王乃是后來才出現的明王,所以名稱顯得特別不同,其造像的特色,是他臉上的五只眼睛,有兩對是兩只眼睛左右上下并排,然后在額頭中央,再放置第五只眼睛。五只眼和三張臉,使人有恐怖之感。除此之外,金剛夜叉明王將左腳舉高,擺出了丁字形站立的姿勢也很特別。他的左右第一只手,分別握著金剛鈴和金剛杵,顯示他是金剛界體系的尊格。

推薦閱讀:禮佛的七大意義(上) 禮佛的七大意義(下) 佛不是萬能的,佛有三不能

佛教中的五大明王

【五大明王】 又作五大尊、五忿怒、五部忿怒。即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與金剛夜叉明王。  
此五尊乃九識所變,系五佛為降伏內外魔障所變現之教令輪身。
中央之不動明王為大日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一切諸魔。
東方之降三世明王為阿閦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大自在天。
南方之軍荼利明王為寶生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五陰魔。
西方之大威德明王為無量壽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人魔。
北方之金剛夜叉明王為不空成就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地魔。
若就內魔而言,
不動頭上之蓮華表第九識,
降三世之八臂表第八識,
軍荼利之遍身纏蛇表第七識,
大威德之六面六臂表第六識,

佛教的八大菩薩和五大明王

【五大明王】 又作五大尊、五忿怒、五部忿怒。即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與金剛夜叉明王。  
此五尊乃九識所變,系五佛為降伏內外魔障所變現之教令輪身。
中央之不動明王為大日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一切諸魔。
東方之降三世明王為阿閦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大自在天。
南方之軍荼利明王為寶生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五陰魔。
西方之大威德明王為無量壽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人魔。
北方之金剛夜叉明王為不空成就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地魔。
若就內魔而言,
不動頭上之蓮華表第九識,
降三世之八臂表第八識,
軍荼利之遍身纏蛇表第七識,

大威德之六面六臂表第六識,

【八大菩薩】
《藥師經》說:文殊菩薩、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
《七佛八菩薩經》說:文殊菩薩、虛空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脫菩薩、跋陀和菩薩、大勢至菩薩、得大勢菩薩、堅勇菩薩。
《舍利弗陀羅尼經》說:光明菩薩、慧光明菩薩、日光明菩薩、教化菩薩、令一切意滿菩薩、大自在菩薩、宿王菩薩、行意菩薩。
《般若理趣經》說:金剛手菩薩、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拳菩薩、文殊菩薩、才發意轉輪菩薩、虛空庫菩薩、摧一切魔菩薩。
還有一種說法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地藏王菩薩,彌勒菩薩。

佛教中的五大明王、十二神將、十羅剎女之間的地位孰高孰低?

在佛教里面如果從佛祖釋迦牟尼向下排的話是:佛,菩薩,羅漢,聲聞,帝釋,比丘。
如果按照佛教僧團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彌(準和尚),居士(俗家弟子)。
另外比丘是代表受過具足戒(250條戒律)的出家人
沙彌是受了沙彌戒的出家人(十戒)
居士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現在我們擬用最短篇幅,將佛教徒所敬拜的對象分類如下,約可分成佛部、菩薩部、明王部、天部、眷屬部等五類。
一、佛部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級和最受敬拜的對象,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廣受敬拜,有的佛卻遭冷落。十五佛中,僅釋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過做人的歷史,后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無歷史根據。因為佛教特別注重「人修道、人開悟,人成佛」的三個「人」的修行佛道過程,所以任何佛、菩薩如沒有在這世界做過人、修過道的歷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種想象中的崇拜對象罷了。但佛教卻另編出一套神話,說某佛在無量劫前如何發心修道而成佛,但都無歷史根據,不足無信。
按「佛」一,梵文 Buddha,意為「知」、「悟」,原指佛教修道人知道明白了佛教的「因緣法」等教理而言,本無任何神秘色彩。與釋迦同時代的耆那教教祖尼提陀菩提子(Nigantha Nataputu),也被他的信徒稱為Buddha呢!但釋迦經后代佛教徒予以神化后,佛陀釋迦也變成有如上帝一般了。佛教覺生雜志在社論中指出,「先就佛陀而言,后來,漸次神圣化、神秘化,無形中人間的、歷史的佛陀,慢慢地被一幕幕的神話掩飾成非人間寓言的佛陀了。……觀今日信仰佛陀者,或視諸為神明,或比諸為上帝,神佛不分……」(見該利,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
十五佛的名稱稱是:釋迦牟尼佛、大日如來、盧遮那佛、阿彌陀佛、藥師如來、寶生如來、不空成就如來、開敷華王如來、天鼓雷音如來、寶幢如來、一字金輪佛頂、佛眼佛母尊、多寶如來、定光如來。「如來」,梵文是Tathagata意為「如實地到達」、「宣示如實之理者」、「如實的覺者」、「如實的教師」。「如」,如實(Tatha),「來」,到達(gata)。此「如來」為釋迦的十個稱號之一,以后,「如來」也被用別的佛上。
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說法。根據「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現在賢劫千名經」、「未來星宿千佛名經」等所載,在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麼「南無電燈光佛」、「南無光游戲佛」之類的,真是無奇不有。再根據「賢劫經第八嘆古品」,當喻星宿劫時,有八萬佛出現,重清凈劫時,有八萬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顯得不希奇了。南傳小乘佛教泰國,只尊釋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發生前的遺風,泰國的幾個大寺院,只供奉釋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釋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薩。
二、菩薩部
菩薩,又作菩提薩陲,梵文 Bodhisattva,意為「覺有情」,Bodhi(覺,菩提),Sattva(有情,眾生)。根據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勸人發菩提心,就是發菩薩心。我國已故太虛法師說:「凡發菩提心學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薩。」所以,「菩薩」原是佛教中一個極普通的稱呼,既適用于僧尼,也適用于在家學佛的居士們 。
佛教把全宇宙的靈界與佛界劃入「十界」之中,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阿修羅界、人間界、天上界,以上稱為「六迷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以上為「四悟界」。即是說,佛是最高,菩薩次之。據說菩薩(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漸次上進。從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稱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覺」、「妙覺」位、最后一個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薩的思想,以后也逐漸起了變化,予以神化,最后竟產生了許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薩出來了。這些在天上宇宙間菩薩,有男有女,據說能賜人幸福與快樂。但我們從宗教學的立場來看,與其稱他(她)們為菩薩,毋寧說這是佛教中的一種變相多神多靈崇拜,與原始佛教的無神論,不知已相距多少個十萬八千里了。
菩薩部中較重要的菩薩有:圣觀音、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不空絹觀音、馬頭觀音、準提觀音、三十三體觀音、葉衣觀音、大白衣觀音、彌勒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藥上菩薩、藥王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延命菩薩、五大虛空藏菩薩、大隨求菩薩。另又有廿五菩薩的說法,自觀世音菩薩至無邊身菩薩,共廿五尊。據說他們都是保護那些念阿彌陀佛名號的菩薩。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馬鳴、龍樹、世親三人,也都被稱為菩薩。以上的許多菩薩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薩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馬頭明王、大元帥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門天、廣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羅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寶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屬部」神將:藥師十二神將、般若守護十六善神、普賢十羅剎女、十六羅……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許多鬼神,各有專司,或為佛教的護法,或賜人福樂,或服侍于天界等不一,他(她)們有的廣受佛教徒敬拜。單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薩、神、鬼等的數目,便多至兩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釋迦牟尼佛當年的十大弟子,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臺灣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廟,還供有關公、媽祖、呂純陽、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張天師、太上老君……等與道教及民間信仰有關的神明,讓人膜拜。這些塑像原與佛教無關,但為了適應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經濟收入起見,有些佛教寺廟也竟樂此不疲。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834148.html?fr=qrl3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9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