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食存五觀?就是指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內心要抱有五種觀念,即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那麼這五觀都分別代表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具體解析吧。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計功多少,指的是為這份食物付出努力的人所擁有的功德,因為食物只有經歷無數人的辛勤勞動,最終才能成為自己的盤中餐;而后面的量彼來處,則是指通過比較自己和其他為食物辛勤勞動的人所擁有的功德,發覺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們要珍惜食物。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忖己德行即衡量自己今天的修行,有沒有做圓滿,有沒有做足,這樣才能看自己是否對得起這份食物,不然自己胡吃海喝,最終修行落下了,退步了,那麼吃食物豈不是對不起那些辛勤的人的功德?所以我們吃東西的時候,要時常懷慚愧心受食。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為何佛教有嚴厲的規定進食時間,甚至還有過午不食這種規矩?就是因為這一點,我們面對美食,第一點就是要節制,不能暴飲暴食,不然很容易讓身體出問題,這也是佛陀為了我們修行人的健康著想。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面對吃飯,就該和面對吃藥一樣,為何?因為我們不能對食物過于挑剔,否則就是不尊重背后為他付出努力的人,這是不對的,所以我們就要像病人為治病而吃藥一樣,不應挑剔飲食的好壞。
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為了成就自己的修行道業,所以我們時刻要保持身體的健康良好狀態,為了更加順利的修行,所以我們對食物不能抵觸,要接受并且按時就餐。
閱讀推薦:在苦難中感受佛的智慧 修行人應有的五大不在乎(上)修行人應有的五大不在乎(下)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92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