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周易第20卦:風地觀(觀卦) 巽上坤下

解夢佬

20 風地觀(觀卦).jpg

周易第20卦:風地觀(觀卦) 巽上坤下

【觀卦-綜合詳解】


觀摩學習、萬民觀仰,神道設教。

“觀”的字義有兩面性:展示讓人用心觀看是觀,用心觀看展示也是觀。觀卦也有兩面性,而這個兩面性則是用古代的“灌”禮來體現,觀卦典故即源自于“灌禮”:帝王以灌禮展示王道,下則以觀看灌禮而受到教化。

灌與觀的字源同樣來自于雚字,因此觀亦假作灌,王家臺秦簡就作“灌”。灌通盥、裸。灌禮是禘祭中在獻牲之前,以加了香料的酒澆到地面以求神降臨。這是因為周人重視氣味。《禮記.郊特牲》:“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陰達于淵泉。灌以圭璋,用玉氣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陰氣也。”這里的臭就是味道,《說卦》“巽為臭”,觀卦巽上坤下,巽為臭,為鬯臭澆于地也就是灌祭之象。

古代圣王透過灌禮來展示王道,達到風行草偃的教化功效。這是以宗教來感化人心,也就是所謂的“神道設教”。《彖傳》曰:“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象傳》曰:“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臨卦陽爻在下,為君長監臨百姓;觀卦則是君長在廟堂之上,百姓仰觀。上為風,下為地,風行地上,巽為命,坤為眾為邦,為向眾人、邦國發號命令之象;風潮行于邦國之象。觀卦:巽木在地上,有「告示」,法律施行的意謂。而風行地上,則意指「風行草偃」,以德感化百姓。

木為地上最為可觀者,木在地上即為觀之象。《說文》目部:“相,從目從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于木。”《漢書.五行志》:“木,東方也。于易,地上之木為觀。其于王事,威儀容貌亦可觀者也。”

卦序上觀卦與臨卦為相綜的對卦,是繼國家有事(蠱)之后而來,整飭邦國,勵精圖治的時候,一是監臨百官,也就是臨卦;另一是令行天下,教化百姓,也就是觀卦。

王弼曰:“觀之為義,以所見為美者也,故以近尊為尚,遠之為吝。”得觀卦要多觀摩學習,自我反省,熏陶日久,自然可以水到渠成。而觀摩的吉道在于能夠接近權貴,最怕的就是距離太遠而什麼都看不到。王弼說的“近尊為尚,遠之為吝”。有如觀看國慶大典,越是離總統位置近的,越能對全貌觀看清楚,而越是用心觀看越能看出門道。因此卦爻的判斷上,以九五為君,為群眾仰觀之中心,與九五近而能見其美者為吉。

【觀卦-卦辭詳解】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觀看祭典,就要看澆灌香酒請神最隆重的一段,這時與祭者最為虔誠而莊嚴。至于后面獻牲禮開始就沒什麼好看的。此比喻觀禮要虔誠與用心。

《彖傳》解釋說,這是以宗教儀式的觀摩來感化、教化人心,讓人觀看到天道與神圣,也就是“神道設教”。“大觀在上”之觀為觀示、演示,指與祭之君王高高在上為眾民所觀。“下觀而化”的觀為觀摩之義,為百姓在下觀看而受到教化。

盥或作灌、裸。盥與薦是君王祭天的兩個過程,盥禮在前,以香酒澆灌地面以請神,此時隆重而精神專一,眾人態度虔誠而莊敬,這也是整個祭禮最為可觀的精華時段。待請神之后,神明降臨,則開始以牲禮敬獻,為薦禮,這時眾人已散亂而無秩序,態度隨便而不專一虔誠。所以《論語.八佾》孔子說:“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有孚顒若,很虔誠而莊敬的樣子。孚,信實,這里形容虔誠。顒,音ㄩㄥˊ,原意為大頭,頭很大的樣子。引申形容莊敬、虔誠的樣子。但“顒若”有兩種相反的解釋,一是形容君王在上,威儀莊重,受萬民景仰的樣子。宋明以前多作如此解釋。二是形容百姓瞻仰虔誠的樣子,此為宋明之后的見解。

【觀卦-爻辭詳解】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童仆或兒童的觀點,小人沒有罪咎,君子就很可鄙。

言初六之觀禮有如仆童或兒童,所觀膚淺、淺薄,從頭到尾不知道祭典在做什麼。小人如此無可厚非,故曰無咎。君子如此則不識大體,很可鄙而有吝,吝者言其小疵而趨近于兇。

初六距離九五最遠,與上體又無系應,無法觀祭的一爻,此有如小孩或童仆之觀看祭典一樣,完全是“外行人看熱鬧”,不知在看什麼。對小老百姓、小人來說,這原本就沒什麼罪咎可言,反正就是去湊熱鬧。但是對于那些高官、君子而言,觀看祭典卻不用心而不能進入狀況,則是很可鄙的事。

童原指為奴之罪人。古代有罪而為奴隸者男曰童,女曰妾,此為童仆、仆人之由來。后世亦以童為童稚、小孩之稱。


六二:闚觀,利女貞。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丑也。

從門縫看祭典,只適于女子的貞靜。

從門縫窺探祭典,所看非常偏狹而不完整。對女性而言,這樣的行為與胸襟無傷大雅,因此說有利于守貞守靜的女性。但此亦告戒君子,行為與心胸不當有如三姑六婆以窺探他人私事為業,應當志在四方,放眼外面的大世界,注重大的問題與事情。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開始觀看自己的行為,面臨進退的決定。

對于祭典既無法像小老百姓一樣漠不關心,又無法像國賓一樣直接參與,居于進與不進,退與不退的決定之間。

三已近九五之君,又與上六相應,因此是可參與祭典者。但所應的上六并非主祭的君王,再加上六三以陰居陽不當位,代表身份參與祭典并不洽當。三又是多憂之位,上有互體艮山止于前,所以前往觀看有許多難處。因此有進退之象,只能視自己的情況而決定是否參與祭典。

觀我,觀察自我,即觀察自我的情況。對于是否參與祭典,就要看自己。

生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朱熹以生為“行為”。朱震認為生為動,動之所自出。虞翻認為是生民,“觀我生進退”指君王觀看生民百姓的進退,或指展示祭典之進退給百姓看。另外,灌禮中有迎牲之禮,生或者為牲,觀我生指觀我之牲禮。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觀看國家之光,宜于受邀成大王的貴賓。

直接參與盛會的觀眾,也是祭典的上賓,可以目睹一切的慶典盛事。利于去拜訪別人的國家,將受到貴賓的招待。

觀卦中能夠觀看祭典最清楚,位置最好的,就是六四一爻。因四為近君之位,就在國君旁邊,六四又承九五之君,因此為國家貴賓。所觀看者最近而最詳。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自我觀察,自我反省,君子沒有罪咎。

九五是舉辦慶典的主人,也是大家所觀摩的對象,但是另一方面也在自我觀看。此言君子當反身自省,則可免罪咎。三與五同功,故皆曰觀我生。

六三與九五都說“觀我生”,但兩者大不相同。六三是參不參與祭典都很尷尬,所以就自己看自己的情況,衡量是否參與,說“進退”。九五的看自己,是因為九五是祭典的主人,所以本身就是被觀看的對象,因此對于祭典,等于是在看自己的演出。因此也有自己反身自省的意謂。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觀看他人的行為,君子沒有罪咎。

上九雖然高而無位,但也是高高在上。此言上九觀九五之行為。本文取自易學網。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7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