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們在暑往寒來、春華秋實的生活體驗中逐漸認識了年的存在,產生了年的概念。用干支紀年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測定了回歸年的近似長度。《尚書·堯典》中說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就是一年366天。殷代后,認定一個回歸年是365.25日。到秦漢時,規定這個數值為歲。需要注意的是年和歲的含義是不同的,年是以月亮運動為依據的,是陰歷的時間單位。從陰歷的正月初一朔日到十二月三十日(有時是29日)也就是354天為一年。而歲是地球繞太陽一周所需要的時間即365.25日,是陽歷的時間單位。我們過春節都說是過年,而沒有人說過歲。不過,人的年齡要稱為歲,可能與太歲紀年法有關。所謂太歲紀年,就是木星紀年法,木星就是太歲。太歲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是十二年(11.86年),恰與十二地支相對應。2007年是亥年,俗稱豬年,太歲在亥方,即西北稍偏南的方位。俗話說在太歲頭上動土,是指豬年在亥的方位動工修造。
今天我們常說的陰歷,實際是陰陽合歷,比較準確的說法應當叫農歷。它是把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時間即—個朔望月作為—個月,同時又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即回歸年作為一年。這種歷法的長處在于月相代表著日期,比如每月的初—必為朔日,絕對看不到月亮。十五、十六必為滿月,七、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同時,又與—個回歸年的春夏秋冬相協調,是很符合我國農業立國的國情的。
排年柱的方法很簡單,翻開萬年歷,一查便知。如某人是1941年生入,1941年是辛巳年,辛巳就是該人的年柱。其它年份的四柱查法依此類推。用掌上干支圖也可以推算出年柱,那就不用翻本本了。
排年柱有兩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其一,一律用農歷,只知道公歷則需要對應為農歷;其二,以立春為年的分界,也就是說立春節氣是年的界線,立春前出生的,哪怕差幾分幾秒,也要用上一年的干支;立春之后出生的,哪怕差幾分幾秒,也要用當年的干支。
更多八字排盤之排年柱的方法的相關文章請關注紫微府!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5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