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即農歷的三月三日,在這一天,許許多多的靚男少女成群結隊對歌定情,互贈信物,幽會密林深處,這場面和歐美國家的情人節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農歷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那么,2020年農歷三月三這一天有什么民俗活動?又到了陽春三月,花紅柳綠的時節。萬物復蘇,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魔靈星座為您整理 2020年農歷三月的詳細資料!
2020年農歷三月三是哪一天?黃歷如何?
農歷 二〇二〇年 三月 初三日 大 (陰歷)
公歷 2020年 3月 26日 星期四 白羊座 (陽歷)
【今日老黃歷所宜】
【日值紅紗 大事勿用】
赴任 納財 求嗣 豎柱 上梁 栽種 蓋屋
祭祀 出行 牧養 求財 求醫 解除 開光
【今日老黃歷所忌】
【日值紅紗 大事勿用】
移徙 入宅 安香 安床 齋醮 祈福 破土
行喪 安葬 放水 納畜 修造 動土 置產
筑堤 納采 嫁娶
今年三月三這一天【日值紅紗 大事勿用】,因此一定要注意行事!
1、薺菜煮雞蛋
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正是采食薺菜的季節。農歷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鮮香可口、營養豐富的野菜。《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
2、舉家出游賞杏花
三月初三,舉家出游,有的人家帶著酒菜在郊外野餐,而這時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開放的時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說法,還有“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說法。實際上作為賞花來看 ,杏花并不算好看 ,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是“東風第一枝”開得早,農歷三月已經綻放,在城市內蟄伏了一個冬天的人們,春暖乍寒,人們走向郊外賞杏花成了“三月三”的一個活動了。
3、吃雞矢藤
農歷三月三吃雞矢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將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
4、放風箏
三月初三還有放風箏的民俗,“正是人間三月三,風箏飛滿天”,風箏的來源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曾為戰爭中傳遞情報的功具等,但在民間是一種游戲。大人、孩子都喜歡放風箏,有人認為是一種健身活動。風箏的做法形形色色,難得有大的不同,許多已經成為工藝品。人們也認為經過了冬天,應該到戶外活動,其實不僅這一天 ,可以說從上巳日到清明都是放風箏的好時節,所以三月初三放風箏。
5、吃“春餅”
吃“春餅”也是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種食俗,把面趕成薄薄的餅,把雞蛋煮熟剝去皮,搗碎,有的人家還加進去蒜泥,把薄餅卷起來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經有了小蔥,用春餅卷小蔥吃。
1、漢族
福建、臺灣等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采鼠麹(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臺灣府志》),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抬巴蔓子的偶像繞城游行,后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彩,燃放爆竹,熱鬧非凡。
2、土家族
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三月三、踏沙灘”是象山石浦鎮的一種民俗。關于它的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與生產勞動有關:當地農歷三月初三前后,地溫和水溫開始升高,淺海辣螺爭相爬上灘頭繁殖。當地人便在這個季節去沙灘拾螺,由此產生 “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
3、黎族
三月三是“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只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峰,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頂峰,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后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后,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云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
4、畬族
三月三是谷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 傳說,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饑而軍威大振,于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畬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在畬族民眾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并論的重大節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辦婚禮。節日里吃烏米飯。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畬民善對歌,此日往往要邀請省內外各地的畬族歌手登臺獻藝,場面十分熱烈。節日里還要趕舞場,跳起火把舞、木拍靈刀舞、竹竿舞、龍燈舞、獅子舞、魚燈舞。同時還有問凳、操石磉、腹頂棍、操杠、趕野豬等畬族民間競技。
5、壯族
壯族人民在農歷三月三舉行盛大的節日歌會——歌圩,壯語稱“窩被節”。相傳這天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遇難 日,故設節紀念。劉三姐是唐中宗時壯族著名的女歌手,這位歌圩培育的歌仙,會唱許多優美動聽的山歌,被人們尊為對歌活動的創始者和傳播者。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做用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等染成的五色糯米飯,還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來旁觀助興。對歌的內容十分豐富,有知識性的盤歌、斗智的蠻歌和情歌等。內容則是天文地理、文學、社會、倫理道德等無所不包。其中情歌又分為見面歌、邀請歌、愛慕歌等等。
6、侗族
三月三花炮節是侗族人民傳統的體育盛會,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這天,湘、桂、黔交界的侗、壯、瑤、苗、漢等族的男女青年,身著民族盛裝前來廣西 三江富祿地區赴會。后生們紛紛向姑娘們贈送糖果,哪個姑娘得到的糖果最多,她便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姑娘。搶花炮是花炮節的主要活動。待炮聲一響,那個圈有紅綠布條的鐵圈沖上天空,立即成為全場注目的焦點,場上上百名隊員爭相搶奪,搶走花炮的選手意味著智勇雙全,他們不僅能獲得長者頒發的獎品,也會得到姑娘們的青睞。花炮會上,大家聚在一起吹蘆笙、對歌、唱彩調、看侗戲,斗牛、斗雞、斗鳥等,到處是一片歡樂的景象。在三月三這天,布依、彝等族要宰牛殺豬祭祀灶王和山神,同時還要掃寨趕鬼,外人絕不能在這天進寨,否則被認為是破壞掃寨。
7、瑤族
三月三是“干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并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后云集于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8、其他民族
“三月三,耍西山 ”是昆明民間傳統習俗。這天,彝、白、傣、苗、哈尼、納西、僳僳等民族的青年男女,身著節日盛裝,呼群約伴,到西山踏青游春,大家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節日的歡樂,日暮興盡方歸。至今,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5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