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最終日期確定為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來源于春秋時期嗎,節日意義是什么?日子是有好壞之分的,并不是所有的日子都是好日子。 2020年農歷三月有哪些好日子呢?想要了解更多就到魔靈星座2020年農歷三月專題看看相關文章吧。
——寒食節來源于春秋時期晉文公與忠臣介子推的故事
【1】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
【2】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
【3】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節日起源:祭祀
——節日活動: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
——節日飲食:只吃冷食
——節日意義:為紀念介子推
——設定地點:晉國
——設立機構:晉文公
——設定時間:春秋
——從歷史傳說故事上看:寒食節是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
(1)寒食節是春秋時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而設的節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
(2)歷經各朝代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雖經東漢周舉、東漢末年曹操、后趙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斷,卻屢禁屢興,寒食習俗蔓延全國,深入民心。
(3)唐玄宗順應民意,頒詔將寒食節拜掃展墓編入《開元禮》中,并定為全國法定長假,豐富多樣的寒食活動,充實了社會生活,增進了社會人際和諧關系,對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不斷前進起了重要作用。
(4)特別是北魏、遼、金、元和清代兄弟民族統治者對寒食節俗的認同和參與,通過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對促進民族團結和政權鞏固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現代意義:推動民主建設、實現和平統一
寒食節蘊含的介之推憂國憂民、忠君愛國、清明廉潔的政治抱負和“功不言祿”、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是古代社會倫理準則,是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紐帶,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寒食文化以忠孝為核心的內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來的誠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礎,也是維系民族、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
當今,更是聚民心,凝國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活動方式和精神理念。
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愿望,對于當代進行民主政治建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5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