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五行”如何與“四時”相配這個問題難壞了古人!

解夢佬

五行:木、火、土、金、水

四時:春、夏、秋、冬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概念,大家應該很熟悉了。然而,在古代,如何將五行、天干地支與四時相配,并與傳統哲學體系自洽,卻是一件頗為傷腦筋的事情。為此,古人提出了不同的學說:

在《管子·五行篇》中,是將從冬至日開始,至下一個冬至日的一年,均分為五個等份,每等份72日,依次配以木、火、土、金、水。從干支來看,此說是將甲配木,丙配火,戊配土,庚配金,壬配水。

不難看出,此法實際上是不考慮四時,而將一年分成了五季,故不能與人們通用的四季相協調。所以后來作了改動,將四季中的每一季,分為孟、仲、季三個月,則:

春季的孟春、仲春、季春三個月,位于東方,五行屬木,配甲乙。

夏季的孟夏、仲夏兩個月,位于南方,五行屬火,配丙丁。

夏季的第三個月季夏,位于中央,五行屬土,配戊己。

秋季的孟秋、仲秋、季秋三個月,位于西方,五行屬金,配庚辛。

冬季的孟冬、仲冬、季冬三個月,位于北方,五行屬水,配壬癸。

這就是土王季夏說。它的一大特點,是使五行相生的規則得以解釋四季的變遷:(春)木-(夏)火-(季夏)土-(秋)金-(冬)水,依次相生。此說影響很大,例如在《黃帝內經》的天人系統中,就是采用這一說法。

不過,由于將夏季的三個月分屬了火和土,這就出現了五行配月的不均衡:木、金、水三行各配3個月,而火行僅配2個月,土行更只配了1個月。火行與土行對應的時間偏少,顯得力量偏弱,這便與五行應處于均等的地位不能相洽。對此,《淮南子·天文訓》提出了一種解決辦法,即以木、火、金、水各治一個季節,而將土單拎出來,認為土居中央,執繩而制四方。這實際上是將土排除在了統四時之外,而給了它一個制四方的虛名。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則進一步解釋說:五行莫貴于土,土之于四時,無所命者,不與火分功名。也就是說,季夏不應由土分管,而仍歸火治理,因為土是比其他四行更尊貴的一行。

或許是覺得土行徒有虛名有所不妥,人們又提出了一種配置辦法,即以春夏秋冬四季的末月(季春、季夏、季秋、季冬之月),交由土來分管。這就是土王四季說。

如此一來,土配了4個月,而其他四行各只配了2個月,土又嫌太盛。于是后來再進行改進:將四個季月的最后18日拿出來配土,共72日,這樣五行在一年中分管的時間就都是72日,只不過土分管的72日是分布在四個季月。

這樣一來,既符合了土制四方、五行莫貴于土的思想,又使五行與四時的配屬趨于均衡,如此改進后的土王四季說,便一直沿用至后世。

盡管如此,此說仍然難言完美,主要是在五行與十二地支的配屬問題上,不像五行與十天干,一行各配以二干,比較均衡;而是木、火、金、水四行各配以二支,土行則配以四支:寅、卯配木;巳、午配火;申、酉配金;亥、子配水;辰、戌、丑、未配土。

從時間上看,一個季月只有18日配土,但對應于該月的地支卻全部配土,似有不妥。從方位上看,戊、己二天干配土,被安排在了中央;辰、戌、丑、未四地支配土,卻未被安排在中央,而是列于周邊,也似有不妥。

對此,你怎么看?你覺得五行、四時、十天干、十二地支的配屬,還能有更理想的方案嗎?

以上就是“五行”如何與“四時”相配這個問題難壞了古人!的全部內容,如果你想閱讀更多易經的相關資訊,搜索“紫微府熊掌號”關注并回復“易經”,免費為您解答。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3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