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節是怎麼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紀念日。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這一天正式成立。《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于1949年10月9日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會議選舉產生第一屆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常務委員和秘書長。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馬敘倫因病委托委員許廣平向會議提出“請政府明定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10月10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會議決定送請中央人民政府采擇施行。
《2》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宣告:“自一九五〇年起,即以每年的十月一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
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游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游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幾年間,均采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游行。
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國慶慶典。
不同國家的國慶節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
國家標志性事物的由來
《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
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該法于當年10月1日起施行。
《國歌》——1949年9月27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在國歌未正式制定以前,以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
1978年,經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天安門廣場看紅旗——每逢國慶,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因此,利用國慶長假去北京游玩的人們,通常會趕早來到天安門廣場看國旗班的軍人升旗,以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看著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心中的激動無以言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3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