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慶節?
國慶節是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圣人節。雖然絕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于復雜的政治關系,部分國家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比如美國只有獨立日,沒有國慶日,但是兩者意義相同。
中國國慶節——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
如今,中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10月1日。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4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的三次。
清朝“國慶節”惠民政策是什麼?
唐玄宗自從開創出“開元盛世”之后,便將自己的生日定為全國性的節日,命名為“千秋節”,取千秋萬代之意,下令全國放假三天,為自己慶賀。惠民政策一:普查維修廟宇道路。康熙六十大壽之前,曾頒發詔令,命各地方官對當地有損毀的廟宇和歷代帝王陵寢進行修葺,乾隆過八十大壽時,除了下令要對廟宇進行修葺外,還要求對各省道路、橋梁普查維修,既是恩賞,也是為慶祝活動做好準備。
惠民政策二:賞賜耆老。耆老,就是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者。“萬壽節”既然是為過壽而舉辦的慶典,那自然要對長壽之人大加獎勵了。康熙六十大壽盛典時曾舉辦過千叟宴,邀請全國數千位65歲以上的老人參加,且不分高低貴賤,同堂共飲。當時的參加人數有記錄可查的就有近7000人,堪稱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平均年齡最大的一次盛宴了。除了集中宴請,在各地方還給百歲以上的老人建坊、頒發匾額,對六十五歲以上的賞銀、賞物、免除雜役。
惠民政策三:大赦天下。清代萬壽節期間,規定“一月內不理刑名”,除了平常案件照常辦理外,重大案件的審理延期一個月,同時,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罪犯酌情實施減刑、免罪。乾隆時期曾對服刑超過十年且安分守法的流放犯人都予以釋放,其他的予以減刑,惠及兩千六百多人。
惠民政策四:增加恩科。對于想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的廣大士人來說,萬壽節時加開的科舉考試無疑又多給了自己一個晉升官場的機會。自康熙六十大壽時召開第一個萬壽恩科開始,后世逐漸成為定制——文科和武科鄉試每十年加開一次,各省主考官由皇帝親自派遣,鄉試之后的會試根據省份的大小和人口數量確定進士人數。慈禧過壽時的恩科還增加了會試的名額,讓更多的士人有機會步入仕途。
惠民政策五:蠲免賦稅。康熙、乾隆都在萬壽盛典期間頒布過蠲免政策:各省先免三分之一,三年內輪完。乾隆還對受災地區優先實行免賦稅政策。不僅如此,心思細密的他考慮到受雇于富戶的佃戶難以享受到免稅政策,便下令由地方官出面,鼓勵富戶酌量減少佃戶租金,以減輕貧農們的負擔。
國慶節節日意義
是一種國家象征——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是一種功能體現——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百,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3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