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是宇宙間萬物的兩個本體。在《周易系辭上》中記載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漢朝巨儒孔穎達認為:兩儀即為兩體客儀,即是所謂的陰陽。
陰陽是事物的兩種屬性,它們都是從太極中產生的。陽儀的符號為—,陰儀符號為--,這其中體現了我國古人一分為二考察事物的方法和思想。萬事萬物最終都可以歸結為陰陽兩儀。其中陽儀的代表取物主要有奇數、光亮、正面、運動、白色、強大、外部、正數、朝下、實際、左方、德生、開放等等:陰儀的代表事物有偶數、陰暗、反面、靜止、黑色、柔弱、內部、負數、朝上、空虛、右方、刑殺、關閉等等。
陰陽的概念,主要起源于我國古代人民對自然的觀察。古人在觀察自然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事物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以及上下等等,并通過哲學的思想方式進行相關的歸納,從而推導出陰陽的敝念。陰陽觀念最早反映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中。之后、陰陽埋論便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包括占卜、宗教、哲學、天文、歷法、中醫、書法、建筑、音樂等等。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栝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陰陽對立指的是世間萬物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如上為陽,下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對立的雙方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任何一方的存在都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基礎和條件,如動和靜,沒有動,便無所謂靜;沒有靜也無所謂動。陰陽之間的這種關系被稱為陰陽互根。互根性是陰陽本性的核心,以人體生理來說,機能活動屬陽,營養物質(津液、精血等)屬陰。各種營養物質是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有了足夠的營養物質,各種機能活動才能正常展開和進行,同時營養物質又需要功能活動來攝取補充,這即是陰陽互根關系的體現。
陰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在不斷的消長變化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消長變化,維持二者之間相對的平衡。但在一定的條件下,陰陽之間還會相互地轉化,即陽生于陰,陰生于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取陰必陽,如某些溫熱病,因體內極重的熱毒,損傷了機體元氣,而由熱證轉化為寒證,表現為體溫下降、四肢厥冷等癥狀,這即是陰陽相互轉化的表現。
本文什么是陰陽,陰陽學說的內容包括什么為紫微府原創首發,歡迎轉載但是請注明來源!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我們。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