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最早是指向著太陽的一面和背著太陽的一面,后來古人發現自然中任何事物都有相對的兩面。如山有陰面和陽面,人有男和女,月有圓和缺,日有白天和黑夜,年有寒冬和炎夏,現代科學又發現磁場有南極和北極。
這些事物雖然相對,卻此消彼長,此進彼退,并且在某些條件下一方還可向對立面轉化。這種動態的平衡,正是天地運行的重要規律。由此,古人認為世界就是由陰陽兩部分組成的,它們相互依存、對立、轉化,維持宇宙的平衡。但如果陰陽不調,就會出現不好的結果。
風水用陰陽來標注每個物體的屬性,可以方便了解事物之間是否達到了陰陽平衡。
陰陽的觀念至遲在三千年以前的殷商時期就已經成熟。那時我們的先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并總結出來相其陰陽的生產經驗,認識到向陽者豐收,向陰者減產。殷周之際形成的《易經》是陰陽觀念的第一次系統展現。《易經》雖然沒有提到陰陽的概念,但卻用—、--兩種不同的符號表達了陰陽觀念。《易傳》一書,最后成書于戰國末年,以陰陽對立統一的道為核心,擴展開來則形成兩個側翼。《易·系辭上》指出:一陰一陽之謂道。又說: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也就是說,陰陽相交興萬物。《易傳》還多次論述陰陽相交的問題。
世間任何事物均可以分為相反的兩個方面,即陰與陽。陰陽現象無所不在。陰陽的劃分規律是:凡類似明亮的、上面的、外面的、熱的、動的、快的、雄性的、剛強的以及單數的屬陽;凡類似黑暗的、下面的、里面的、寒的、靜的、慢的、雌性的、柔弱的以及雙數的屬陰。在《易經·系辭上》中對陰陽有以下描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像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以上就是紫微府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什么是陰陽,陰陽是如何形成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陰陽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