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荃本對立面。陰,為寒、為暗、為聚、為實體化:陽,為熱、為光、為化、為氣化。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范躊。陰陽的最初含義是很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后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跳動和寧靜等。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進而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關系,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中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并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陰陽的位置是不斷變化,周而復始的。我們所能看見的事物為陰內陽外(這就是聚合生成陽居于上的正物質),反之則為反物質(類似黑潤),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陰陽的規伸和結構,就像人出生(是.合)然后死亡(消散),這就是陰陽的規律,而人體內陰陽失衡或陰陽所在的位置不對,人就會生病。
這些就是陰陽真正的含義,也是據此所畫出的太極圖的根本愈思所在。國學(中醫、天文、地理、效術、哲學乃至各家經典)無不以此為基礎,并深刻影響了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陰和陽不但統攝了萬物萬象對立的兩個方面,而且具有兩種相反的不同屬性。然而,事物和現象中對立著的雙方所具有的陰陽屬性,既不能任意指定,也不能顛倒,而是按照一定規律歸類的。陰與陽之間有著互根、消長轉化的關系,陰和陽就是在這種互相依存、互相轉化、此消彼長的變化中,推動著世間萬物的變化和發展。
所謂陰陽互根,是指事物或現象中對立著的兩個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為用的聯系。陽與陰的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沒有陰,陽不能存在;沒有陽,陰也不能存在。正如沒有乾,就沒有坤,沒有天,也就沒有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陰在內,陽守之,陽在外,陰之使也。因此陰和陽是互相依存、互相為用的。
所謂陰陽消長,是指事物和現象中對立著的兩個方面,是運動變化的。其運動是以彼此消長的形式進行的。由于陰和陽這兩個對立的矛盾,始終處在彼消此長、此進彼退的動態平衡之中,才能保證事物的正常發展變化。日往夜則來,月往日則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來暑往,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成歲焉。所謂往來就是陰陽消長,白天變黑夜,黑夜變白天,天氣由熱變冷,由冷變熱。用日月、寒暑的變化的規律,反映事物發展的規律。如果這種變化出現了反常,也就是陰陽消長的異常反應。
所謂陰陽轉化,就是陰陽變化,事物或現象的陰與陽兩種不同的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向其對立面轉化。《系辭》說陰陽合德,則剛柔有體。陰與陽是對立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只有陰陽統一起來,才能推動事物的變化和發展,這樣陰陽才能長期共存。
生活中的《易經》:陰陽學說學是哲學思想,又是方法論。它告訴人們什么才是正確的思維方法,應該怎樣去思維,應該用什么觀點去觀察和分析本物。
以上就是什么是陰陽,陰陽之間有哪些作用的介紹,更多關于陰陽學說的內容請繼續關注“紫微府熊掌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