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2019年農歷臘八是幾月幾日?
答:臘八節是農歷是臘月初八,戊戌年(豬年)乙丑月庚戌日。
問:臘八節怎麼過?
答: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臘八習俗,這里大師為你舉幾個省份的例子。
廣東
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各地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杭州靈隱寺、蘇州寒山寺等名剎至今仍會在臘月八日施粥,而在廣東,臘八節的氣氛卻很淡。
為什麼廣東人不興臘八節?這與地理位置和廣府人自古以來的生活習慣有關。古代的嶺南水鄉尚未開發,土著人生活不以耕種為主,都是靠水上撈蝦撈魚謀生,而熬制臘八粥所需的豆類、谷類根本沒有人耕種,所以也不會有吃這些東西的習俗。
廣東也有一些民眾過臘八,不過主要在珠三角一帶,是客家人從北方帶來的習俗,但用來做臘八粥的材料已經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紅棗,而南方則多用糯米、百合、蓮子等等。
廣西
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大柳村,當地盤瑤群眾有制作糍粑過臘月初八的習俗。當地瑤族群眾將糯米原料浸泡蒸熟后,放在石槽里搗成泥狀,然后揉捏成形制成糍粑。糍粑糕點香糯可口,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湖南
臘八節這天,各寺廟用香谷、果實等做粥供佛,稱臘八粥,流行于民間。長沙等地除吃臘八粥外,也做臘八豆,成為家常菜肴之一。鄉間常在這天以糯米、臘肉、紅棗、核桃等做臘八飯,臘八豆也是以此日所做最佳。
長沙還有“臘鼓鳴,春草生。臘鼓動,農人奮”的諺語,故十二月初八日俗稱“臘日”。這一天,會有很多人祭祖,將煮好的臘八粥先祭拜祖先,再分給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也保存著吃幾天,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兆頭。
長沙的臘八粥一般是甜粥,但腌制的臘八豆基本上是咸的。湘南等地還有臘八吃腐乳、做腐乳的習俗。在新化和湘西等地,臘八節這天還有敲鼓的習俗,叫做驅儺,意思驅鬼、避疫。
福建
福州的傳統臘八粥有個有趣的特色:在粥上放個由幾種果子做成的小獅子,取避邪之義。過去福州人一般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制作臘八粥,細細燉上一夜,次日清晨,臘八粥就熬成了。
有的人家會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形狀,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獅”。脆棗剔核烤干后做獅身,半個核桃仁做獅頭,桃仁做獅腳,杏仁做獅子尾巴,然后用糖漿把各部分黏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面大,還可以擺雙獅,取“避邪吉祥”之義。在大寺院里,還有見到用棗泥、豆沙、山楂等帶顏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羅漢、壽星公等小造型。
臘八粥熬好后,當天清晨先敬神祭祖,然后贈送親友鄰居,中午前送出。最后全家人分食,要剩下一點兒,取“年年有余”的兆頭。在數九寒冬,喝一碗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驅寒暖胃,對人體健康也有裨益。
江西
南昌人視“臘八”為過年的前奏。從臘八開始,家家戶戶就要準備花生、瓜子、腌肉、置辦年貨。民間有“吃罷臘八粥,就把年來盼”的說法。“臘八日子不用揀,大吉大利福壽錦。”在南昌,臘八也是個傳統的黃道吉日。這一天,南昌人除了要喝“臘八粥”,還常舉行定親、娶媳、嫁女之類的“臘八婚”。
古時臘日的習俗除祀神祭祖之外,還有“儺”。儺是江西特有的文化,是一種驅逐疫鬼的儀式。史料中記載,表演者一般頭戴面具裝成金剛、力士、方相等,持刀執鉞,眾人擊鼓呼噪,以逐除厲鬼、疫病,這也叫做臘鼓驅疫,傳說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后來在民間轉換了形式,變成吃炒豆、炒麥等,無論豆、麥,要炒熟炒爆,然后讓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大師有話說:這個臘八節,愿有人問你粥可溫,愿世人皆有感恩心。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2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