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春分在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前后(公歷大約為3月20-21日期間),太陽位于黃經0°(春分點)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
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祭
春分是古代帝王祭日的日子。從先秦開始,祭日已經成為帝王的獨享祭祀。據《管子》記載,每年冬盡春始之日,天子著青衣,戴青冕,到京都東郊的祭壇祭日。在古人看來,日出于東方,月生于西方,因此,祭日于東,祭月于西。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內要有多次祭日活動;明清之時,則固定在春分這一天祭日。祭祀地點設在京城的日壇。明清兩代帝王祭日儀式的繁縟程度雖然比不上祭天、祭地,但也頗為隆重。帝王春分祭日,民間春分祭祖。此俗流行于浙江、四川、福建、廣東、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區為盛。客家人尊崇祖先,重視血脈親情。客家俗語講“草鞋腳上,靈牌背上”,意思是說,即使生活飄忽不定,也不能丟下祖宗牌位。客家人祭祖有公祭和私祭兩種,公祭是合族祭祀,私祭是家庭祭祀。公祭又有春祭、秋祭和年節祭3種。在贛南、閩西、粵東等地區的客家人,春天祭祖一般從春分這一天開始,一直持續到清明之前。俗信清明過后墓門就要關閉,祖先就享用不到后人的祭祀了。
客家人的春祭包括祠祭和墓祭:先在宗祠內祭祀,有焚香燃燭、施放鞭炮、擺獻祭品、誦讀祭文等儀式;然后去祖宗墓地祭掃,先掃遠祖和開基祖墓,再掃各房、各家祖先的墓。祭祖結束之后,還要合族宴飲。有些大宗族的春祭十分隆重,宗親齊聚,多者可達幾千甚至上萬人,場面壯觀。
踏青
在我國南方地區,春分日婦女多出游,稱“踏青”;兒童則競放紙鳶為戲,諺云“楊柳青,放風箏”。豎蛋
春分豎蛋也稱春分立蛋,是一種玩法簡單的民間游戲: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立起來。人們相信,春分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來,“春分到,蛋兒俏”。小結:以上就是【春分是什麼?有什麼活動?】的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2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