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重陽節有什麼風俗習俗?不同地方的重陽節有什麼不同?

解夢佬
2020年10月份有3個節日值得期待,中秋,國慶和重陽。重陽節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自然少不了許多風俗習俗,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不同地方習俗自然有點不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重陽節有什麼風俗習俗?不同地方的重陽節有什麼不同?

重陽節有什麼風俗習俗?

1、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2、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4、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征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5、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6、飲菊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不同地方的重陽節有什麼不同?

閩東地區

吃九重糕

重陽節有吃重陽糕的習俗,福建重陽節的糕品種繁多,而且各地也不相同。其中較有特色的是福州地區的“九重糕”。如民國《閩侯縣志》卷22《風俗·歲時》載:重陽“食九重糕,上插小旗。”這種九重糕(福州方言高即糕)共九層,層層相聯又可一一掀開,籍符重九之意。

祭拜媽祖

海峽女神媽祖是于九月初九這一天在湄洲羽化升天的,至今莆田湄洲島上還有“升天古跡”的摩崖石刻,還流傳著媽祖當時羽化升天的美麗故事。所以重九節這天,莆田人民有拜媽祖、求保佑的風俗。

閩北地區

討七彩線,燃金絲
南平政和縣在重陽佳節之時,家里孩子未滿十六歲,就要到各家去討七色線,請陰陽法師念咒語,把七色線打五個節,掛在小孩子衣襟的鈕扣上,祛災祈福。這天,大奶廟請陰陽法師為孩童“過關”,凡十六歲以下的男女按歲數(一歲一兩)用麻搓成線圈,俗叫“金絲”,在線爐焚化,以祈保兒女平安長大。俏皮的孩子常往爐內搶未燃著的“金絲”,用來放風箏。新中國建立后,隨著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祈保兒女平安之俗已無。

閩西地區

過火海(僅三明部分地區)

每年九月九的后塘廟會是中村鄉后焦村后塘自然村人最隆重的節日。有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跳銅”祭祀禮“過火海”。“過火海”作為一種獨特的民俗活動,是為了給四里八鄉的嬰兒祈福,祛病消災。

閩南地區

補重陽、吃雞進成年

閩南人習慣在重陽日進補,稱為“補重陽”。民間多以家禽肉燉當歸、川芎、黨參等中藥吃。

閩南民間還有一個獨特有趣而且保健強身作用的“吃雞進成年”節俗。這一天,凡是年滿15歲的少男少女,人人都要進食一只用“十全大補”藥,或用中藥田七、人參、高麗參等名貴滋補藥材燉熬的全雞,男的吃雄雞,女的食雌雞。當地民間諺語用“重九一只雞,來年好身體”形容。

送順風、脫草鞋

舊時閩南重陽還有獨具特色的民俗“送順風”。閩南自古有海上遠洋貿易的傳統,閩南九月東北季風起,俗稱“九月展秋風”,在親人們將要遠洋之時,親朋好友都會準備公雞、線面、名貴中藥材和家鄉土特產,上門祝其一路平安,俗稱“送順風”。來年的四、五月,商船平安歸來,則親朋好友們又要來為其接風洗塵,俗稱“脫草鞋”。


http://www.dishen.com文章,轉載請聯系!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8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