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11月是冬月還是臘月?
寒冬臘月分別指的是農歷十月稱為寒月,農歷十一月被稱為冬月,農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這三個月是一年當中最冷的三個月。農歷十一月為“冬月”,又稱幸月、暢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的話,又稱“子月”稱“建子”。
農歷十二月才是“臘月”,又稱臘蠟月、嚴月、大呂、冰月。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的話,又稱“丑月”稱“建丑”。冬月和臘月別稱有什麼來歷?
冬月為什麼被稱為是冬月?冬月指冬天。冬天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季節,其他的為春、夏、秋。天文學上認為是從12月至2月,中國習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歷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根據我國農歷歷法規定,冬至這個節氣必須出現在11月,如果運行出現誤差,則運用閏月的設置來進行調整。據《史記·封禪書》載:“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這就是說在黃帝時便以冬至為元旦(朔旦)了,不只是“沿襲”周代(“姬家”)“建子春”,冬至曾是“年”(“歲首”“元旦”)已是由來已久,后來“冬至大如年”的由來原是因為“冬至曾是年”。農歷十一月也因此被稱為冬月。
冬至習俗原是周代年俗的殘余。但隨著年代日益久遠,及歷法的變遷,冬至節曾是年節已逐步被淡忘。臘月為什麼被稱為是臘月?農歷十二月,也就是漢族民間俗稱的“臘月”。
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臘”與“獵”通假,“獵祭”亦為“臘祭”。相傳早自周代我國一些地方便有在這個月舉行“歲終之祭”,亦稱“臘”。臘祭的對象,則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門、戶、天窗、灶、行(門內土地)。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漢代前,臘祭的具體日期并不固定。漢代后,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后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不過在這一天并不喝臘八粥,而只是作為祭奉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歷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因“臘”與“獵”通假,“獵祭”遂寫成了“臘祭”,因而年終的十二月被叫做臘月,此風俗起源于周或秦漢時期。
『dishen.com』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8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