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古代有什麼風俗習俗?
1、打霜降相傳清代以前,江蘇常州府武進縣的教場演武廳旁的旗纛廟有隆重的收兵儀式。按古俗,每年立春為開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們便會集廟中,向旗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
禮畢,列隊齊放空槍三響,然后再試火炮、打槍,謂之“打霜降”,百姓觀者如潮。2、祭旗纛
古時,春季在驚蟄日祭祀,秋季在霜降日祭祀。明代祭祀旗纛,在每年仲秋祭祀山川之日,由專人在旗纛廟里的壇內進行;箱降日,在教場祭祀;歲末祭獻太廟的時候,則在承天門外祭祀。清代在霜降日五更時,鳴炮致祭。吳地民間,這一天天未亮時,人們就相互提醒,以免沉睡錯過,只要聽到信號,就爭相趕到教場觀看儀式,稱之為看旗纛,據說如此能拔除不祥。
3、習戰射《春秋感精符》所記載:“季秋霜始降,鷹隼擊,王者順天行誅,以成肅殺之威。”
自從漢代以來,就在季秋之月講習武事,操演比試射技,以進行賞罰,已沿襲成為慣例。賈思艦(齊民要術》還將其列為農家九月中的事宜,“繕五兵,習戰射,以備寒凍窮厄之寇”。4、谷物滿倉
霜降是每年秋后農業收獲的一大節氣。武進農諺日:“霜降到,嘸老少。”意即此時田里的莊稼不論成熟與否,一齊都可收割了。5、霜降賞菊霜降時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此時,民間會舉行菊花會。以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廣廈中,先是家人按長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賞菊,賦詩潑墨。
6、霜降吃柿子在南方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俗話說:“霜降吃燈柿,不會流鼻涕。”民間認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會感冒、流鼻涕。
7、霜降送芋鬼在廣東高明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霜降時節,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點燃,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這在當地稱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人們以這樣的方式,辟兇迎祥。
8、霜降掃墓古時候,霜降時節人們還要去掃墓。如今,霜降掃墓的風俗已少見。但霜降時節的十月初一“寒衣節”,在民間仍較為盛行。
9、霜降進補此外,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民間食俗也非常有特色。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
10、嶺南放風箏嶺南一帶,霜降重九時可以放風箏,春季反而放不上去。福建、廣東各地,晚秋多放紙鳶,式樣繁多,高的可以直凌云霄。當地有一種叫抬云的風箏,掛著藤弓,在半空中發出嚓亮的聲音.非常惹人喜愛。
古人眼中的霜降是怎樣的?
霜降蟹膏肥(元·王冕·《舟中雜紀 其十》)微霜降而下戒(先秦·屈原·《九章之七 惜往日》)
霜降山水清(唐·白居易·《早冬游王屋,自靈都抵陽臺上方望天壇,偶吟》)
北風降霜松柏雕,天形慘澹光景銷。山河夜半失故處,何地藏舟無動搖。少年志愿不成就,故年主人且恩舊。及河之清八月來,斗酒聊為社公壽。(《古樂府白紵四時歌》黃庭堅)火燒寒澗松為燼,霜降春林花委地(《謫居》白居易)
九月降霜秋早寒(唐·白居易·《杜陵叟》)霜降石自出(宋·文天祥·《山中感興三首》)
北風降霜松柏雕(宋·黃庭堅·《古樂府白紵四時歌》)霜降同夜萎(唐·白居易·《讀《漢書》》)
文章來自♀解夢佬♀算命網,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8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