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星和地煞星是怎麼來的?
天罡星和地煞星,也是天地陰陽相對應的星群,在中國道教學說里很盛行。
天罡星,古人中的文化人通常指北斗星或者僅指北斗七星柄上的那三顆星。但在民間,把天罡星擴大為三十六顆星,還都各自有名目。地煞星,是過去星相家指的主管閃殺的星,共計有七十二顆。天罡、地煞加起來一共108顆。星的名稱在《水滸》和《封神演義》里排列得非常齊全,梁山好漢們排座次和姜子牙封神.都有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的名稱。如果要一一指出天上星空里哪36顆星是天罡星,哪72顆是地煞星,那實在是勉為其難,W為現實IU:界沒有,只有神話世界里才有。
紫禁城里有地煞星嗎?
紫禁城是仿天象而營建的城,逮筑體是現實的,貫穿的建筑理念是超現實的帶有神話色彩的,因此在紫禁城倒是可以尋覓到天罡、地煞108顆星。
紫禁城內的七十二地煞星,其實指的是七十二眼并。
我們知道北方的井水有的很深,人探頭朝下面望的時候,常感覺井里涼颼颼、陰森森的。所以它代表陰,代表著煞氣。井,在禁城內并不罕見,每個宮殿院落,甚至門里門外都有。雖然不是為了洗菜淘米做飯做點心用,但是日常洗涮器皿家具,打掃殿堂,都需要水。特別是有個小火小災也需要水,身旁有口水井就方便多了。故此,紫禁城在營建之初就已經計劃開挖出七十二眼并,以應地煞星七十二的數目。先規劃建房舍而后掘井,這是中原地帶自古以來的建城規律。
井,對我們來講并不陌生,至少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井”字。在考古挖掘中,發現早在新石器時期,河姆渡的先民們就已經有井,并在并上建亭了。紫禁城的水井沿襲古代習俗,也在每一眼井上建造有一間井亭,來保護水源,也方便打水人在雨雪天避免雨淋雪濕衣衫。當然也有視井為陰,不可直面天日的理念在內,否則為什麼以“地煞”來稱井呢?
一般的并亭,為采光,方便打水和淘井,也需天光透井,井亭正中的頂端部分不封口,而是露笤一塊天。這就是“井亭”與一般生活觀賞亭不一樣的地方。
紫禁城最廣為人知的井,就是北部貞順門內的珍妃井。她是清末光緒帝的妃子,1900年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時,被慈禧命太監推進這口井里而身亡。
經過明清網朝使用,紫禁城里的井顯然已經超過了七十二眼,但是人們還是習慣稱它為七十二。就猶如朝陽門外東岳廟,塑造有數十間陰曹地府審判司.人稱七十二司,但實際上卻是74間陰司。保留“七十二”數量,無非是要應合地煞星的數量。
www.dishen.com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79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