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來說,弗洛伊德提出了三個我:超我,自我,本我。自我,就是有主觀能動性的那個意識的我。超我,是社會屬性的我,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良心,老子所說的德,榮格所說的社會集體潛意識。當然,不是完全對等,是相對于。弗洛伊德意識到有個社會屬性的我,但他沒有深入的研究,榮格完成了這部分的研究。另外還有個我,就是我提出的“物我”的概念,這個物我,是從能量的角度來說的,弦理論的提出,提出了波動學說,即一切物質的東西最本質的狀態,都是一種能量波動。物我的概念就是建立在這個理論基礎之上的。我們現在經常會講到說,我們要多接觸正能量的人,多接觸正能量的環境,其實就是物我的體現。這個概念的提出,自然有其理論基礎與現實意義,這里不多討論。另外還有一個我,即“無我”,這是修行人所追求的一種境界。
總結:
“意識”有:意識,無意識(潛意識),集體潛意識。
“我”有:超我,自我,本我,物我,無我。
就目前來看,對于意識及“我”的研究,最深入細致的,還是佛教。在佛教中,意識分為九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阿摩羅識。
前五識最容易理解,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感覺。科學的講,叫條件反射。末那識,就是所說的主觀意識,佛家講叫分別心,通常也叫作“精神”。眼睛看到一個女人,沒有末那識(或說心的參與),就相當于看到了一個物體而已,有了心的參與,這個女人就有了美、丑之分了。這個分別心,就是我們的意識,就是自我。
還有一覺“直覺”,也就是常說的第六感。這個第六感不等于佛家講的那個“意”,這個第六感,或說直覺,近似于佛家的第八意識“阿賴耶識”。這之前還有一識末那識,這一識,即“我”,這個我,即執著,因為有第六識的分別心,第七識的這個“識”執著于第六識所產生的分別的結果,于是有了我們這個精神世界。
前面這七識,如果能夠明白,并且能夠體證的話,恭喜你,你已經看破紅塵,不再有俗世的各種煩惱了。
那第八識“阿賴耶識”又是什麼呢?這一識,又叫“藏識”,這一藏(cáng)識,有三個意思:能藏,所藏,持藏。這三藏,我舉例說明,就象是一只瓶子,能裝東西的功能叫能藏,把東西裝進去,有所裝,叫所藏,裝進去的東西,不想倒掉,執著于此,叫執藏。所以,把瓶子換成我們的意識來理解就行了。藏,兩個讀音都講得通,自己品品。
所以說,我們每天見到的,聽到的,哪怕是一個念頭,完了之后,一般人會以為,我現在看不到了,記不得了,所以,那見到的、聽到的,或者,起的那個念,都不存在了。事實上不是這樣,全都存在,存哪里了,就存在“藏識”(叫阿賴耶識似乎不好記,就叫藏識好了)里了。一點都不會少的。并且,永遠不會丟失。這些,都象是意識的種子一樣,存在這里了。那麼,等到外緣成熟的時候,這些種子就會浮現出來,變成真實的念頭,有這念頭,再變成行為,最后再變成事實,結果。
舉例,看到一張裸體的照片,就起了一個想做那事的念頭。但沒做,自己以為了不起,能把持得住。但是,日后,日后的日后,來世的來世,在某一場合,某一條件下,外緣成熟,就會真做出那樣的事來。想一想,為什麼在戰爭中,殺燒奸淫,人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人性,這就是條件成熟了,因為之前種過這樣的因,這時就由不得自己,就會干出不理智的事情。這是有科學家做過試驗的,別以為自己很善良,當放到一個不善良的環境里,人的惡就顯現出來了。不善的環境就是外緣,惡就是以前種的種子。
再舉例:有些話,有些念頭是不能有的。有些人動不動會說,氣死了,倒霉死了,動不動就說,不行死了算了。別以為這只是說說而已,機緣成熟,就真會死掉。開車出意外死了,不小心怎麼的死了,或者自殺了,這都是意外嗎?絕不,意外只是個傳說,那是因為,意識里已經有這個種子了。我對自殺略有研究,凡是自殺者,之前都一定講過要死的事情。
再舉例:有些人去見某老和尚,問,我與佛有緣嗎?老和尚一定會講,有。若再問,緣深嗎?老和尚一定講,深。有多少人問,老和尚都是這樣回答的(這本來是秘密,讓我給講出來了)。為什麼呢?因為,當你問的時候,你就有了這個念頭,那就必然與佛有緣。老和尚站在佛家的角度來看,這樣回答,是絕不叫妄語的。又比如,你此刻想,這樣講的話,我起個念,我以后要成佛。萬分的恭喜你,你已經種了一顆佛種,早晚決定成佛,絕不會有假的。所以佛家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從這一層面上來說的。
眾生畏果,菩薩畏因。菩薩所畏懼的,就是這個。
看到這里,如果看不懂,別著急,哪怕似懂非懂,你也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因為,能真正明白了第八識,并且證到第八識的,就已經證得了羅漢果位,及初地菩薩果位。這是一個很大的關口,聽到未必理解,理解了未必相信,相信了未必證到。必須聲明,我沒證到,充其量是知道大概是這麼回事。
「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講的就是第八識的境界。那第九識呢?第九識叫“阿摩羅識”,也叫凈識。這一凈字的意思,就是所有的執著心,一點都沒有了,連這個“我”的心也沒了,就是沒我了,無我了。這一境界,就是三地以上的菩薩及佛所達到的境界了。
「心經」中,“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后面講到了很多無,就是第九意識的狀態。注意,這個無,不是沒有,是不分別,不執著。六祖當年聽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在這第九識中發心,“無”中發心。發無分別心,無執著心。講到這里就不能再講了,佛說,講法四十九年,只字未講。為什麼?因為,他所講的一切,都不能把這個境界講清楚。這是語言無法描述的,必須親證,證到那個境界,就心領神會了。
所以說,我們對自己了解有多少?我們經常講,我了解自己,這個了解,充其量也只是停留在第六意識和第七末那識上,而這些,加起來,也只是“全部的我”的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小到沒法形容。所以,我們對自己是壓根都不了解的。佛祖開悟時說,原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說,我們跟佛菩薩是一模一樣的,那為什麼又不一樣呢?佛菩薩就是提純了的,100%純度的金子,而我們,是摻了沙的金子,因為沙太多,以至于只見沙子,而不見金。沙子,就是我們的妄想執著分別心,把這個除掉,凈化我們的意識,就可以增加我們金子的純度。這個過程,就叫修行。
解夢佬算命網獨家使用,轉載請聯系網站管理人員!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7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