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候我國乃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因此人們對于節氣氣象都十分看重,天氣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耕耘。立春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叫打春。那么你知道立春為什么又叫打春嗎?打春的由來是什么呢?一起來八字入門欄目看看吧。
打春的風俗,最早來自皇宮,傳說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史書上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那樣說的話,年頭幾乎和我們中華民族一樣的老。《京都風俗志》書中曾記載:宮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禮畢散場之后,“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那時,將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之為吉祥的象征。
從唐朝時起,立春日,各州、縣衙門用紙扎成一頭“春牛”,由州、縣官主持,用紅、綠絲線或彩綢編成的“春鞭”打牛三下,稱為“打春”。“打春”意寓讓春牛勉于耕種,為人們換取好的收成。官府為了提醒人們春耕即將開始,立春這一天,在城鎮集圩的廣場上,用黃土塑——頭象征耕種的春牛和一個農夫打扮的“芒神”。
芒神一手執鞭,一手牽繩,仿佛要趕牛下地耕種。芒神和春牛兩者的位置,是根據立春到來時間的早晚確定的:立春在臘月十五日前后,就把芒神安排到春牛的前面,表示當年的耕種要早—,些;立春的時間在歲末年初,就把芒神和春中并列安排,表示舂耕的時間應不早不晚;立春在正月十五前后,芒神就排在春十之后,表示這年的耕種應該晚—些。
以上便是立春為什么又叫打春的詳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6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