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概念
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歷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
天干地支對照表的淵源
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自古代時期就有了,那麼它的來源是什麼呢?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天干地支的作用
考古發現,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當時的日歷。這也說明在商朝時已經開始使用干支紀日了。根據考證,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發生一次日食。這是中國使用干支紀日的比較確切的證據。而使用皇帝年號紀年則是漢武帝時期建元年號。支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因此對研究歷史非常有幫助,非常容易推算歷史時間。
天干地支在人們的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我們知道有十二天干,也有相對應的地支。可是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就不是那麼容易看仔細看明白的,天干地支對照表中反映出來的信息,對于風水學說以及歷史研究推算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學者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研究它。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5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