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與太陽歷
與24節氣對應的歷法是太陽歷。太陽歷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和民族通用的歷法,簡稱陽歷,又稱“公歷”。二十四節氣也是太陽歷。二十四節氣按照歷法的定義也是一種歷法,可以稱為“節氣歷”,它和古埃及的太陽歷可謂并駕齊驅。先民們通過土圭觀察日影的變化確立了“二至”“二分”節氣,又通過“二至”、“二分”節氣的回歸計算,得出了一個回歸年大約是365~366天的論斷。又根據日影長短變化的規律,結合氣候寒暑變化的規律,相繼確定了“四立”節氣。僅憑這“二至”“二分”“四立”八個節氣,便勾畫出了一年四季完整的圖像。
節氣與太陰歷
太陰歷,簡稱陰歷。據可靠史料記載,世界上一些文明古國,都是在數千年前先后制定和運用了太陰歷。太陰歷是依據月相的變化周期來制定的,比較直觀,容易掌握,故為世人最先采用。節氣和陰歷是我國古代的太陽歷和太陰歷。曾一度對兩種歷法分別并用。用節氣歷來記述一年之中寒暑、季節、氣候、物候以及農事時段的演變規律和特征;運用陰歷主要來記述月、日時段,如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及諸多的民族祭祀日期,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巧節、中秋節、重陽節以及除夕等。沿海地區的人們根據陰歷月相判斷海洋的潮汐日期和時間等。
節氣與陰陽合歷
把太陰歷和太陽歷二者配合起來的歷法叫作“陰陽合歷”。在我國的夏朝后期,將陰歷和節氣歷結合起來制定了陰陽合歷。陰陽合歷是在夏朝制定的,因此在歷史上長期稱其為“夏歷”,近代改稱為“農歷”。一個節氣歷一年是365天,而陰歷的一年是354天,二者一年相差11天,經過一定年限后,在陰歷的年月中寒暑的日期則完全顛倒。改進的方法是給陰歷增加天數、設置閏月,設置閏月的陰歷年份稱作“閏年”。
現在我們知道了與24節氣對應的歷法是太陽歷,但是也不能忽視節氣與太陰歷之間的關系。節氣歷和陰歷并用時,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紀錄季節氣候、農事時段的演變規律和特征。這些都是先民們經過長期總結下來的智慧,需要現在的人繼承和完善。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4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