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紀日法是什麼?單地說它是漢族民間使用天干地支記錄日序的方法,那麼它是怎麼算的呢?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詳細解析一下。
干支紀日法是漢族民間使用天干地支記錄日序的方法,是農歷的一部份,也是歷代歷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它與干支紀年法一樣,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六十天為一周,循環記錄。
干支紀日是指用干支記錄日序。
古代漢族人民將干支相配的六十個單位,每個單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為甲子日,則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順推為乙丑、丙寅、丁卯等; 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為癸亥、壬戌、辛酉等。
同紀年法一樣,60日一循環。干支紀日法已確知從春秋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末止的2600多年中從未間斷和錯亂過。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長的紀日,對于核查史實所發生的準確時間有重要價值。現今在一般日歷中雖不注記,但確定初伏仍然沿用,規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初伏。
干支紀日法是以六十甲子干支輪流值日,而記錄日子的一種方法,日干支的推算方法與年、月的推算法相對來說,比較繁瑣。一般來說,推算日干支用陽歷,因為陰 歷的大小月和閏月不固定,所以用陰歷推算日干較復雜。而陽歷則不同,以陽歷來計算的話,因為陽歷除了每四年有一次閏二月外,每年大小月都是固定不變的,在 陽歷每年2月是、28天(在每4年有一次閏二月則多一天,為29天),其余的大月為31天,小月是30天,因此用陽歷推算較陰歷方便。
以干支紀日也同樣以六十日為周期,周而復始,依次推算。由于一年的日數為356.2422……是一個無窮小數,不能被60整除。因此,一個月中的日數也不 固定,造成了日的干支與年的干支或月的干支之間沒有明確的關系,不能以年及月的干支來推出日的天干、地支符號。所以日的干支必須根據天文觀測并通過歷算后 來確定。
日干支的更換一定須從子正(半夜十二點)開始,因為日的交換點是以地球背向太陽這一面的子午線正與陽光的直射面成180。直線的時候為準的;換句話說,這個交換點的正對面,恰好是地球白天那一面的中午十二點整,所以日的更換應以午夜十二點為準。
公元紀日換算成干支紀日公式: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紀數減一,y 是年份后兩位(若為1月、2月則當前年份減一),M 是月份(若為1月、2月則分別按13、14來計算),d 是日數。奇數月i=0,偶數月i=6。
G 除以10的余數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數是地支。
計算時帶[ ]的數表示舍去小數點后的數字取整。
例如:查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 將數值代入計算公式。
G =4*(21-1)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3 =160
除以10 余數為0 ,天干的第10位是‘癸’。
Z =8*20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7 + 0 =250
除以12 余數為 10 ,地支的第10位是‘酉’。
答案是: 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是癸酉日。
以上就是關于干支紀日法是什麼 干支紀日法解析的介紹,更多內容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入門知識專題。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3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