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端午
流行于浙江、安徽等地。每逢農歷端午節,女兒、女婿挑著粽子拜見岳父母。若是新女婿,岳母需以新衣一套回贈女婿。時間一般始于農歷五月初一,止于初五中午,而各地均以初四日為重。因方言四與喜諧音,有彩頭;而五與無諧音,犯忌諱。民間認為初五日吃過午飯后,便不再是端午節。
賽龍舟
賽龍舟即龍舟競渡,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在我國普遍流行,尤其是南方各省,廣東、臺灣等地稱之為扒龍船,四川合川一帶叫搶江。《事物原始》載:競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踐,今龍船是也。漢代趙曄《吳越春秋》也認為,龍舟起于勾踐,蓋憫子胥之忠作。清代詩人邵長蘅有五月胥江怒,水嬉歡競渡的詠嘆。
南北朝以后,賽龍舟的習俗廣泛傳播,唐敬宗曾下詔命地方官修造龍舟二十艘,宋太宗于淳化三年(公元993年)親自到開封金明池觀看龍舟賽。明清兩代,宮廷中端午有龍舟表演。清代自順治、康熙起,每年端午,都要在西苑舉行龍舟大賽。參賽的龍舟起碼是兩艘以上,一般有五艘,分為青、紅、黃、白、黑五色,代表東西南北中五方,也有六艘或七艘的,至多十幾艘。
比賽時,船上結彩張旗,槳手奮力劃船,鑼鼓喧天。過去的蘇州龍舟賽更分武賽、文賽兩種。武賽時龍舟上劃手,以整齊劃一的動作拼命劃槳,兩岸鞭炮齊鳴,河邊觀者如云。優勝者到達終點時獲錦標,風光無限。較特別的是之后的文賽,比賽的是龍舟造型、臺閣創意。
比賽前通常有請龍祭龍的儀式。比如在湖南淚羅的屈子祠村,賽龍船之前,橈手要扛著龍頭祭祀屈原,叫做祭龍頭。在江西萍鄉,午飯后,參賽者云集龍王廟,焚香燃燭,祭禱龍王后,在龍王首上披條紅巾,然后將龍舟龍尾迎下小舟。
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農歷五月五日都要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劃龍舟也先后傳入日本、越南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87年,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首次舉行了第一屆國際龍舟節,至今已成功舉辦十多屆。如今,龍舟節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重大旅游節慶活動之一,岳陽被國內外朋友譽為龍舟之鄉。
掛艾蒲
端午節上山采藥是我國的民族習俗。在漢代,人們有用朱索纏繞葷菜以驅邪的記載。所謂葷菜就是有芳香氣味或辛辣味道的植物,如艾草、草蒲、蒜之類。《清嘉錄》說: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于床戶,皆以卻鬼。
在民間,菖蒲被看成具有防疫驅邪作用的靈草,端午節時懸艾葉、草蒲葉于門窗,飲草蒲酒,可以驅避邪疫。有些地方把農歷的五月稱為蒲月。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菖蒲在蒲類植物中長勢最旺盛。又因為它的葉子像劍刃,亦稱劍水草。菖蒲的根莖可作香料,具有提神、通竅、殺菌功能。
每逢端午節,廣東、安徽等地家家將蒲艾懸掛在門頭。山西沁源清晨采艾插到門框上。遼寧遼中將艾蒲高插到房檐上。吉林樺甸大門小門都插上艾蒿。陜西宜川習慣端午當日清早采艾葉,遍插門窗、墻壁及兒童耳夾,說能驅邪避毒。浙江臨安在瓦盆巾栽植葵艾放到廳堂下。山東冠縣門首、神像前都插艾枝。曲阜、鄒縣一帶有諺語說:門口不插艾,死了變個大整蓋。
縫香包
陜西南部等地,少女們在端午節前夕用色布彩線,精心縫制成各種香包,形狀有粽子、老虎、金鹿、蝴蝶、燕子、孔雀、金瓜、壽桃、梅花等,下墜五光十色的絲線纓穗,內裝用中藥配制成的香料。到端午節這天,她們就將自己縫制的香包佩戴在胸前。如男青年乘其不備將香包搶去,被搶的少女會因自己的手藝受到異性的喜歡而高興;反之,如所佩香包始終無人來搶,就會感到不光彩。
采百藥
采百藥又叫采百草。農歷五月正是天氣炎熱、疾病多發的季節,很多毒蛇害蟲繁殖活躍起來,容易給人造成危害。為了防御疾病,保持健康,到了端午之時,人們便要遍尋百草,采集藥材。《清嘉錄》介紹了蘇州采百草的習俗:士人采百草之可療疾者,留以供藥餌,俗稱草頭方。藥市收癩蛤蟆,刺取其沫,謂之蟾酥,為修合丹丸之用,率以萬計。人家小兒女之未痘者,以水畜養癩蛤蟆五個或七個,俟其吐沫。過午,取水煎湯浴之,令痘瘡稀。
《吳郡歲華紀麗》說:今吳俗,亦于午日,采百草之可療疾者……又收蜈蚣蛇虺,皆以備攻毒之用。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五月》: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藥品,以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靈驗。采來的草藥除在端午節用于飲食、沐浴、薰煙和門飾外,還有的在曬干后收藏備用。
戴香囊
每到端午,各地的大人會在小孩胸前佩戴用五色線系住的香囊。這些香囊繪制了十二生肖、獅子、雙魚、花草、珍禽、瑞獸、蔬菜、瓜果等吉祥圖案。香囊形狀分長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雞心形、菱形、斗形、月牙形、扇面形,上繡花、草、蟲、鳥及羅漢錢,款式極為精美;或者用五色絲線做成各種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香囊工藝講究,需裁剪、刺繡、挖補、粘貼、纏繞。香囊有的內裝香料,有的裹著獨瓣大蒜,讓孩子佩戴可以避邪鎮惡,祛痘除病。
以上就是芒種農歷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的詳細內容,更多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其它相關文章。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3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