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重視立夏節氣。周朝時,每逢立夏日,帝王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舉行盛大的迎夏儀式,并指令司徒等官分赴各地,勉勵農民抓緊夏季耕作。
在民間立夏的習俗更多的是和飲食有關。有的地方時興吃霉豆腐,相傳立夏吃了霉豆腐,霉運就會遠離自己。也有的地方立夏當天家家戶戶吃用白米加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做成的五色飯,稱之為立夏飯。立夏之日還有稱人習俗,吃完立夏飯,大人小孩都要雙手拉住秤鉤稱一稱體重。重了為發福,輕了為消肉。
浙江新昌在立夏日吃用糯米烏魚混合煮成黑白相間的花飯,吃紅燒黃魚、鹵蛋、蠶豆、酒釀、櫻桃和青梅。安徽南陵的農民會帶上面餅,到田間地頭焚香禱告,這叫祈秧。祈禱完畢,路人爭食其餅,這叫搶秧餅。江蘇南京要坐在門檻上吃豌豆糕,認為可以使自己在工作時精神百倍。浙江定海這天吃帶殼煮熟的雞蛋、鴨蛋,認為可以使人像蛋一樣肥白健康;又吃蘸著麻油醬油的新筍,認為可以健腳。
民間也有立夏見三鮮的嘗新習俗。時至立夏,不少當年生產的農作物,都可以采摘上市了。三鮮有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之分。地三鮮流傳較廣,只是不同地區有不同的三鮮品種,相對常見的為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為櫻桃、枇杷、杏子,但也有的地方把梅子和香椿頭列人其中。水三鮮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說法,主要有鰣魚、海螄、河豚、鯧魚、黃魚、銀魚、子鱭魚等。但無論如何變,鰣魚始終是水三鮮的主打品種。鰣魚每年立夏前后集群由大海口溯江而上產卵,如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的,初夏時有,余月則無,故名鰣魚。鰣魚脂肪豐厚,細膩嫩滑,現在不多見了。
《月令粹編》中說,婦女在立夏這天把李子榨汁混入酒中喝下肚,稱為駐色酒,認為能青春永駐。諺語也有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的話。
進人夏天,由于天熱,不但食欲大減,吃不下飯,晚上也睡不好覺,古代中國稱這種情形為疰夏。為了避免疰夏,在立夏這天有許多禮俗來預防。除了坐在門檻上吃豌豆糕、吃健腳筍外,蘇州人還喝七家茶,茶葉不能用自己家的,要向鄰舍乞討,還不可少于七家,把討來的茶葉混在一起,用去年堆在門墻邊的撐門炭來燒水泡茶喝。喝了七家茶,夏天就可以身體強健,百病不生。小孩子則喂他們吃貓狗吃剩的食物(蘇州人稱之為貓狗食),如此一來,小孩也會像貓狗畜生一樣好帶好養。
人們在立夏吃的食物,寄托著祈福保平安的愿望。浙江嵊州在立夏日吃雞蛋拄(支撐的意思)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湖南長沙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象征力大無比;上海郊區用麥粉和糖制成約一寸長的條狀食物,稱為麥蠶,說是吃了可免疰夏;湖北通山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要吃泡(方言,就是吃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筍壯腳骨;閩南地區購買海蝦摻人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后變紅,為吉祥色,而蝦與夏諧音,表示為對夏季的祝愿。
以上就是立夏的民間習俗有哪些的全部內容,更多24節氣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3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