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地農村有一個習俗,就是在立春時刻,不論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幾口蘿卜,這習俗叫啃春或者咬春。要說這咬春習俗的來歷,還有個神奇的傳說。
傳說,遠百時候,人們在狩獵的同時,開始搞農業,那時候三皇五帝都把種糧列為萬行之本。鄉人呢,更是以種糧為天職。所以,不論三皇五帝,還是鄉人百姓,對一歲之首的春,心里更是十分重視。那時候,人們到了立春這天,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儀式來慶祝。
有一年立春前,當人們收拾利落田地場院,準備熱熱鬧鬧迎接立春時,不料,瘟疫四起,所有人都傳染上了一種說不出的疾病。這種病很怪,人人心虛氣短,失神落魄,沒有一丁點兒精神,那模樣真像I:I曷醉了酒似的,個個都頭重腳輕,連抬抬手的力氣也沒有。
立春前一天,一個老道打扮的人來到了一個村莊。他見村莊里靜得聽不到雞鳴狗叫,更不見有人走動,覺得奇怪萬分。他來到了村邊的一戶人家,敲敲門,沒人咬春應聲。門虛掩著,他尋思了一下,便說著:屋里有人嗎?推門進屋。屋里的炕上躺著五口人,個個臉色焦黃,昏沉沉像睡著一樣,滿屋塵土,看樣子已是有些日子沒人打掃了。道人連呼幾聲沒人應,他趕緊來到一個中年人跟前,連聲問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著眼用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說:全村人都得了一種像我這樣的病。道人一連去了幾家,情形都是一樣。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來到村東頭一棵古樹下,面南盤坐,挑起單掌,合眼靜坐,口中念念有詞。原來,他向南海的觀世音菩薩祈求醫治瘟疫的方法。約莫過了三個時辰,道人長出一口氣,猛然站起來,飛快地跑回道觀,掄鎬便刨,他刨出一袋貯藏的蘿卜,又飛快地跑到了村莊。這時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從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蘆花大公雞,拔下幾根雞毛,插在了地上。道人合眼禱告著,腦海中又出現了靜坐時與觀音菩薩對話的場面:觀音菩薩告訴他,等地氣通時,讓鄉人百姓每人啃吃幾口蘿卜,瘟疫便可自動解除。過了約莫有一袋煙的工夫,插在地上的雞毛突然動了起來,道人驚喜萬分,他喊著地氣通了,地氣通了奔向了村莊的每家每戶,讓人們啃吃蘿卜。結果,還真靈驗,人們吃了蘿卜之后,全都好了。
人們紛紛給道人跪下,謝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說:大伙請起,別謝我,應該感謝觀音菩薩。不過,大伙現在應該去救別人。我的觀院里還有許多蘿卜,大伙帶著快去鄰近村莊救人吧!鄉人聽后,帶著蘿卜奔向了十里八村。瘟疫解除了,人們又過上了平靜安樂的生活。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那位道人,更不會忘記讓他們從苦難中解脫出來的蘿卜。
從此,鄉人便在立春這天啃吃幾片蘿卜,以求平安。啃春的習俗也就形成了,一直到今天,人們在立春日還有咬春盤、咬春餅、咬春卷、咬蘿卜之俗,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
春盤是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或自食,稱為春盤。杜甫《立春》詩曰: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周密《武林舊事》載:后苑辦造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踏,翠柳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春盤晉代已有,那時稱五辛盤。五辛廣義講是指五種辛辣(蔥、蒜、椒、姜、芥)蔬菜做的五辛盤,服食五辛可殺菌驅寒。那時是將春餅與菜置于同一個盤內。到唐宋時吃春盤春餅之風盛行,皇帝以春酒春餅賜予百宮近臣。宋人陳元靚撰《歲時廣記》稱: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餅,并以酒賜近臣。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精致。至清代時,皇帝也以春餅春盤賞賜忠臣近侍,受賜者感激不盡。
這種吃春盤春餅之俗傳向民間,更以食餅制菜并相互饋贈為樂。清代《北平風俗類征·歲時》載: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熏及爐燒鹽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雞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餅卷而食之。這正是清末民國時期老北京人吃春餅應景咬春之節俗,至今北京仍傳承著此食俗,俗話有打春吃春餅之語。
說到春餅,過去講究的人家到鍋餅鋪去買。民國初時,北京西單報子街有一家叫寶元齋的蒸鍋鋪,那兒烙的春餅,質料地道,手藝精湛,在京城首屈一指,買回家稍加熱,夾上羊角蔥絲,抹上六必居的甜面醬,夾上合子菜,來碗小米粥一吃,那才是一頓節令美食。
如今吃春餅隨時可在家庭中自制。用溫水燙面烙制或蒸制,形狀可大如團扇,小如碗碟大小,一千克面粉約可烙出十六合,兩頁為一合。烙時每張餅上的一面抹些香油,吃時則很容易揭開。菜俗稱和菜(古稱春盤)除必備的蔥絲、甜面醬,其他菜據一家人愛好可多可少,生熟兼有,葷素齊全。其中熱菜應有炒粉絲豆芽、攤黃菜(雞蛋)、炒韭菜,有豆腐干則最好。食春盤春餅,老北京最講究一定要卷成筒狀,從頭吃到尾,俗語叫有頭有尾。立春日,闔家圍桌食之,其樂無窮。
炸春卷,亦是古代裝春盤內的傳統節令食品。《歲時廣記》云:京師常識富貴人家造面蠶,以肉或素做餡……名日探宮蠶。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后來蠶字音轉化為卷,即當今常吃的春卷。古時常用椿樹的嫩芽為餡,元代用羊肉為餡,現今則多以豬肉、豆芽、韭菜、韭黃等為餡,外焦內香,是很好的春令食品。
咬春之俗還有嚼吃蘿卜。《燕京歲時記》中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卜而食之,日‘咬春’。謂可以祛春困也。
蘿卜古代時稱蘆菔。蘇東坡有詩云:蘆菔根尚含曉露,秋來霜雪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1日時藥典認為,蘿卜根葉可生、熟,當菜、當飯而食,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常食蘿卜不但可解春困,還有助于軟化血管、降血脂、穩血壓,可解酒、理氣等,具有營養、健身、祛病之功。這也是古入提倡在立春時嚼吃蘿卜的本來用意吧。北方人多愛吃生蘿卜,尤以心里美和小胡蘿卜為最佳。舊北京以南苑咬春吃蘿卜補氣大紅門的蘿卜最受歡迎,俗有大紅門的蘿F叫京門之俗語。
老北京賣蘿卜的小販和農民常挑擔或推著小車串胡同叫賣:水蘿F哎,又脆又甜喲!主婦們出院門挑好蘿卜后,小販用小快刀先嘎巴一刀將心里美一刀去頂,再飛快幾刀旋開蘿卜皮,不切斷再將紅蘿卜心按方格樣兒橫豎幾刀切成方形條狀,整個蘿卜被切得好像一朵盛開的紅牡丹花,非常好看。拿回家全家掰開嘎巴、嘎巴咬著吃,那可真是又脆又甜又有點辣的極水靈的好春令食品。
在立春日,運城地區的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稱為迎春。臨汾地區則習慣請女婿吃春餅。河北南部地區有打春吃瓜,活到八十八的民諺,瓜指的是南瓜,當地居民有在這天吃南瓜餡兒餃子或南瓜餡兒包子的習慣。
關注解夢佬算命網官方微信,獲取更多民間習俗獨家資訊。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3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