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周易》只是一本書
〈〈周易〉〉是一部書,這本書有幾千年的歷史,它的成書時代大約開始于殷商、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完成,不是一人所為,而是多人所作,孔子的貢獻較大,著成五經之首的〈〈易經〉〉,所以〈〈周易〉〉不屬道家不屬佛家,而是儒家的經典之作。它是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的,《易經》是一部信息預測學,專門來研究預測的,分為上下兩部。〈〈易傳〉〉是一部哲學書,它由《象》上下,《系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共十篇文章構成。
儒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第一大思想派系,是古代中國智慧的核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儒家的智慧被公認為中國智慧的標志。周易乃世界遂古之圣典,窮萬物之理,盡生靈之性,為古代辯證法和古代自然哲學之典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源流,為歷代大學問家和世界學者所研究。傳統文化易學管理是祖國文化瑰寶《周易》之精髓,上下幾千年的發展流傳至今,上論天文,下論地理,中論人間世事,有搏大精深的科學性,多少年來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被譽為“科學皇冠的明珠”.由于社會及歷史的種種原因,傳統文化易學在經濟領域甚至在全國各個領域都得到很好的應用,過去有人研究它,只是從哲學的角度出發,在實際應用中不能真正發揮它的威力,今天我們研究它,在市場經濟,在企業發展,在預測事物發展等方面找到它的變化規律,掌握它。預知事物發展成敗的趨勢,發展中的各種信息。世間萬物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有內因也有外因、有人為的以及自然界的風云變化和時空的轉化等因素所影響,傳統文化易學正是適用世間萬物此消彼長,動中有靜的辯證統一原理,經過慎密嚴格的推算,破譯事物的發展變化的信息趨勢,化消極為積極、轉不利為有利,減少損失,少走彎路,使之最大的限度地走向成功。
周易文化認為,陰陽互轉,物極必反。慶幸的是東方艮八運自2004年已經來臨,西方文化一統天下的局面很快將為東方智慧所取代。在這麼一個場合,要為我們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周易文化自豪!
國內外知名人士對中國周易文化都極為崇尚,世界現象學會主席田頃尼卡在第十七次世界哲學大會上指出:“東方哲學比西方更幸運”。西方哲學已走到了分崩離析的狀態,西方普遍受惠于東方而不自覺。…… (我們)要更虛心更踏實的向東方(中國)學習。臺灣南懷瑾先生:“所以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英國歷史學家湯比因此提出:“當今人類已經掌握了可以毀滅自己的技術手段,同時又處于極端對立的政治,意識形態的營壘,是需要的就是中國代哲學的精髓——(周易的)和諧”同時,在《歷史研究》一書中指出:“中國文化本質為陰陽哲學”,他預示“十九世經為英國人的世紀,二十世紀為美國人的世紀,二十一世紀將為中國人的世紀”。湯比因的觀點已基本被歷史證實,同時被世界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所認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er M.senge)在《第五項修練》一書中指出:“在西方世紀,我們的社會已四分五裂”,“學校教育成為片斷知識的傳授和枯燥的學術性演練,最后競發展到愈來愈和個人成長與真正的學習脫節,成效也愈來愈差。政府各部門不得已被分割得各自為政,且被各利益團體的不同而求分害割,變成一部老舊癱瘓,無法有效動作的機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仍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體的觀點來了解萬事萬物運行的法則,以及對于具妙的宇宙萬有本源所體悟出極高的、精而深廣的古老智慧結晶”。周易是生命的學問,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同時,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亞洲的,更是人類世界的!
周易文化對企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這里我們引用歐洲哲學家榮格的一席話:“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來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1886年美國亞特蘭大彭伯頓藥公司老板J、S彭伯頓利用當時美洲土著人為健身壯體食用的古柯葉(COCA)和可樂果(COLA),該公司的書紀員F·魯賓遜給飲料取名COCA—COLA并申請注冊。因為COCA和COLA是當時做種藥的保健品,立即引起人們的關注。
19世紀末引進上海時,無法打開市場。一位首赴歐美考察過的清朝人員在上海發現了一個得體的名稱:“可口可樂”。引用《莊子》:“相李橘柚,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劉基詩:“蘭獨聞國香,麗最可樂”。 好記又好讀的名字一下搶灘了上海。與人們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咀嚼具有魔力的古柯葉是一種美洲最古老的土著文化習俗。而“可于口”則出于中國古老的《莊子》。只有民俗的,才是世界的,中國的企業不必追求洋名稱、洋包裝。我們堅信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二十一世紀周易文化會大放異彩,我們要用周易的研究應用,作為契機以弘揚民族精神,塑造中華民族魂,創造中華大業,使中華民族真正走向世界,立于世界之林!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其實《周易》只是一本書的內容,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幫助。如果您想了解到更多的農歷習俗,請多多關注解夢佬算命網。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您來閱讀。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31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