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5日就是農歷的立夏,立夏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天文學上夏日天的開始。在古代立夏的中的夏是大的意思,指春天時播種的植物已經長大直立,對古代人民來說非常重視。那麼立夏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為此小編查找了一些相關資料,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立夏的由來吧。
立夏的由來
立夏,在戰國末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歷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如《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嗚叫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以上就是立夏的由來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都對此有了比較多的了解。
以上就是立夏的由來的全部內容,更多農歷習俗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