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彝族的傳統節日

解夢佬

彝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比較多的民族,彝族有自己的歷史悠久的文化特色,從很早之前彝族就對宗教信仰有著研究,隨著時代的變遷研究的成果也就進入了生活化,那麼有著自己文化的彝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

彝族的節日主要有“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后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火把節

火把節——彝族的狂歡節:"火把節"一般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舉行,是彝族盛大的節日。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有的地區也祭土主,相互宴飲,吃坨坨肉,共祝五谷豐登。火把節一般歡度3天,頭一天全家歡聚,后2天舉辦摔跤、賽馬、斗牛、競舟、拔河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然后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

當夜幕降臨后,人們揮動火把,成群結隊繞村串寨,翻山過田,互相往對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滿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晝。照彝族的習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騰起一團絢麗的火花,并揚起一股香氣,是表示一種美好心愿:后輩對老輩撒,是尊敬,祝福長壽;長輩對晚輩撒,是愛撫,祝愿吉利; 同輩互撒,是親密友愛;青年男女互撒,則是戀愛的開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節日期間,人們彈著大三弦,跳起“阿細跳月”,同時舉行摔跤、斗牛等活動;楚雄、彌勒等地的彝族,也舉行傳統的“祭火”儀式。節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處,到處是“火樹銀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壯觀。

慶年節

慶年節是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十月,彝族人民都要過慶年節,并相互拜祝,載歌歡舞,祝賀節日。

跳虎

在云南省雙柏縣小麥地沖的彝族人過年時有著“跳虎節”的特殊風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廟遺址,殺狗獻“咪司”(“咪”意土,“司”意主人,迷司即為土主神之意),隨后由本村“畢摩”祭土主請虎神。8位村民化裝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們”兩耳高聳,尾巴粗壯,渾身虎紋,額上繪一漢字“王”,頸上掛一個大銅鈴,威風凜凜。“畢摩”念罷祭辭請虎神后,虎王率眾老虎入村。

整個跳虎節期內,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觀虎跳躍和驅趕邪惡鬼怪的一派歡樂氣氛中,當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過一年一度的傳統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體村民才能五谷豐登,人丁興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滿幸福。反映了彝族支系“倮倮”人的一種宇宙觀,他們認為天地萬物是老虎創造的,他們對老虎的崇敬,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總的來說,“老虎笙”原始、古樸,不受外界影響,是儺彝文化的珍存

十月年

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歷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節期5~6天,節日里要殺豬、羊,富裕者要殺牛,屆時要盛裝宴飲,訪親問友,并互贈禮品。

補年節

居住在四川、云南、貴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農歷二月初十和十一,還要過一次年節,彝語稱這個節為“麻龍火”。

補年節

在祭祀活動中,以祭龍規模最大。祭龍選在二、三、四月中的一個龍日,以村寨為單位每人自帶一碗米、一小塊鹽,由老人備香火,在龍樹下集體祭祀;云南彝族則選擇正月的第一個龍日進行祭龍,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長幼,飯自帶,肉共食,是一種大規模的集會。
少女成人禮


神秘“換裙”儀式

在大小涼山地區,彝族少女成年時要舉行一種神秘的“換裙”儀式,彝語叫“沙拉洛”,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彝族少女在“沙拉洛”之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的童裙,梳的是獨辮,耳朵掛的是穿耳線。“換裙”儀式舉行之后,就要穿上中段為黑藍色的三接拖地長裙,原先的獨辮要改梳成雙辮,并要戴上繡花頭帕,掛上耳墜。

舉行“換裙”儀式后,少女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趕場、看賽馬、交朋友、談戀愛了。“換裙”時間是根據少女的發育情況而定的,一般選在15~17歲之間,多擇單歲。因為在當地彝民看來,雙歲“換裙”會多災

“換裙”儀式

多難,終生也不會吉利。至于“換裙”的具體日期,則要請老人好好地擇算一下,才能最后定下吉日佳期。

由于“換裙”是女子由童年到成年的標志,作為父母對此都非常重視。特別是母親,她是女兒的貼心人,也最了解女兒的生理狀況,在臨近換裙前就熱心地為女兒準備好了頭上戴的花邊黑色哈帕、新裙,以及顏色各異的珠子和領上的銀牌等服飾品。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更多疑惑請咨詢本站專業大師。

更多彝族的傳統節日的相關文章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2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