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遠古時代,臘本是一種祭禮。在商代,人們每年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的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后來將冬祀稱為臘祭。因此人們便把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
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在這個月還有很多的習俗。
農歷臘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在這一天人們有熬臘八粥,吃臘八粥的習俗,關于臘八節的來歷,民間流傳的很多傳說。 最早的傳說起源于于漢代,早在漢代我國就規定臘月初八為臘祭日。每到臘八這一天,為了祭祀臘神,民間往往要準備一頓別具風味的粥。這種粥是用五谷雜糧摻入花生、栗子、紅棗、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燉爛,再添加紅糖,做成八色香粥,稱之為臘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幾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盤上、牛馬羊豬圈的門上,以表示同慶豐收、迎吉祥之意。
農歷臘月二十三,民間稱"小年"。如果說臘八是開場的鑼鼓,那麼小年就是大年的序幕。在這一天,我國民間有糖瓜祭灶、祈福納吉的習俗。
臘月二十四。民謠說:二十四,掃塵日。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此習俗向人們傳遞著過年忙碌氣氛的信號。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臘月是指幾月》的全部內容,更多農歷習俗精彩內容,請關注熊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