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百家姓的歷史背景介紹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了姓氏,并且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得延續。百家姓中有七成姓來源于洛陽偃師。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是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著明顯的區別。姓源于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姬,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后,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
《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個姓姜,一個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于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后才逐漸消亡。
《百家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十世紀北宋朝代起在中國廣為流傳。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迷。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最早在他的詩《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詩人在注釋中指明他的靈感源自兩本書,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開始流傳了。
宋朝的皇氏姓‘趙’,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宋朝的一位學者相信‘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統治者--李后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的開場白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清朝后期又出現了另外一本有關百家姓的書《增廣百家姓》,書中記錄了444個單姓,60個復姓,結束語為百家姓序。
現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圖畫,每頁上方除了記錄歷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屬家族外,旁邊還有他的圖像;每頁下半部是由四個字或姓氏組成的短句,讀起來很像古時的四句詩詞。
《百家姓》有幾種修訂版,如:明朝末年修訂的黃周姓,清朝康熙年間修訂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訂的百家姓三編。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現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盡管如此,它們還是無法取代原稿,這體現了原稿對后來創作的深遠影響。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在中華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經》。《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很像一首四言詩,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百家姓》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如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等等。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斷發展,同姓異源,或異姓同源等情況十分復雜。《百家姓》早先收集了411個姓氏,后經增補到500余個。但據有關報道,研究姓氏的專家從古今文獻上能夠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內的數千個姓氏。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斷出現新的姓氏。如為孩子取名時,取男女雙方兩個單音姓合成復姓,又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百家姓》本來收集411個經增補到504個姓,其中單音姓444個,復姓60個。
居士 本文關于百家姓的歷史背景介紹為解夢佬算命網原創首發,歡迎轉載但是請注明來源!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