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7日,都代表著一年最熱的時候就要開始了。小暑是二十四節氣里的第是一個節氣,那麼為了慶祝最熱的時候馬上就要帶來,各個不同的地方會有什麼不同的慶祝活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民間習俗
六月初六日為天貺節。據史書記載,此節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貺即賜,即天賜之節。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稱天貺節。
民間還有:曬書畫、衣物等習俗。傳說此日出曬后,蟲可不蛀。故有:六月六,曬紅綠這說語。
舊時有六月六,吃炒面的習俗。這是古時六月伏日吃面的演變。最遲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盛行。《魏氏春秋》上說:三國時,人稱傅粉何郎的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其面至白乃非傅粉也。《荊楚歲時記》中載: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辟惡。這說明魏晉已后,六月伏日進湯餅,已明確為的是辟惡。
過去民間還有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后第一個辛日。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詳細》
民間傳說
在六月的小暑時節里,民間也有很多美麗的傳說。
六月六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民間說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傳傳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被銀河分割在兩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這一天可以相會。但在他們中間卻橫阻著一條銀河,又沒有渡船,怎麼辦呢?所以六月六這一天,天下的兒童多要將端午節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讓喜鵲銜去,在銀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樣美麗的橋,以便牛郎和織女相會。
相傳這一天是小白龍回家的日子。因為小白龍犯了天條,被龍王父親囚禁在很遠的一個小島上,失去了行動自由。唯有六月六這一天,龍王恩準其回家探母。小白龍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晝夜兼程,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暴雨。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暑節氣》的全部內容,更多農歷習俗精彩內容,請關注熊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