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與人類生活。風水學與人類生活。風水學是人類生活的產物,養生送死,向為古人所看重。三代以降,自從擺脫了穴居而野處,人要防避自然災害,力求安全無虞,就需要住宅;而有生必有死,死后又不能再暴露于地,就必然要安葬。故住地與葬地,誠為人一生中所不可缺少的。
風水學
在人類生活中首先要考慮的是住宅。三代之時卜宅擇其地形之善者無非一要土厚水深,二要負陰抱陽。然而同為土厚之地,水尤重于其他。所以古代大自城市的興起,小至民宅建設,無不與環境,特別是與水有關。世界各大河的三角洲,都形成重要的城市,就關聯一個水字。有水則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有利于生活之用,有利于舟楫交通之便。即使住宅建筑,亦與地形、日照、地下水位,建筑美學等等有關。
古人認為最不好的住地是土薄水淺。土薄即地勢低下,建宅就難以避風以向陽,又難以尋覓野生食物(包括獵取野味)。而水淺則易干涸。地面無水,甚至連地下水也短缺,恐怕不大會有人去居住的。所以,考察遠古的聚落遺址,幾乎沒有不濱水的。由此可見,上古人講究風水主要是實用主義的。
秦漢以后,相宅相墓講究風水是不是全錯了呢?恐怕不是全錯。事物總是由低級形式向高級形式發展的。隨著人口的增多,教育文化的發展,政治經濟的變化,很多人從山上走到山下,從黃淮邁向閩粵,始而是講究陽宅,這就有了《宅經》之類的出現,繼而有了墓地的選擇,于是有了《葬書》的誕生。從此,撰著陽宅陰宅書者,日漸其多。歷代官書,不便名之為學術,而稱其為術數,即用種種方術觀察自然或社會現象的學問。
中國古代從一開始在建筑上,搞理論與施工的就各有分工。三代卜宅,是通曉卜筮的人相地,工匠實際操作。三代以下,風水家仍然是搞設計的,而百工就主要管干活,發言權并不多。
誠然中國沒有類似古羅馬時代專談建筑的《建筑十書》,不過由于我們的傳統就搞分工,那些《陽宅十書》、《陽宅集成》,實際就是建筑理論—部分,那些不拿書而在相地時指指畫畫的風水師,則是無聲的建筑書。
這些有字無字的建筑書都是以風水好否做為指導思想的,而這在古代也符合每一個人的需要。當然,江湖術士的胡說除外,而我國的風水學也主要是在相墓上被術士弄糟了。
更多風水學與人類生活的相關文章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1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