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趙姓起源和來歷

解夢佬

趙姓的來源即是趙姓起源,這里是百家姓趙姓起源。趙姓來源為你詳盡的介紹趙姓的來源,趙姓的歷史,趙姓的字輩,趙姓的宗祠楹聯,趙姓的族譜等相關趙姓所有知識。讓你對趙姓家族起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趙姓的來源即是趙姓起源

百家姓趙姓起源之趙姓的來源

趙姓來源有二
一、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其遠祖為伯益,得姓始祖是造父。
1.趙姓血緣始祖----少(白皋)氏
鳥夷族為趙姓的先祖氏族。
伯勞鳥,趙姓民族的鳥圖騰,其地望在今山西趙縣。趙是少(白皋)氏的后裔伯益的后代。伯益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賢人,他能調訓鳥獸,深曉火的用途,使鳥夷族的畜牧遷徙生活進入農耕定居生活,因此而繼承了少(白皋)氏的贏姓,很得舜的欣賞,并將女兒嫁給他,禹曾想將王位禪讓于他,可惜未能遂愿。伯趙就是伯勞鳥,是遠古主掌司至、通報節氣的官員《左傳·注》里說: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左傳·疏》里:此鳥以夏至來鳴,冬至止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伯趙又名(貝鳥)或(快-忄+鳥),《詩經·豳風·七月》記:七月鳴(貝鳥)。就是說:七月到了,(貝鳥)這種鳥就鳴叫開了。
伯趙有兩個含義:其一,伯趙即伯勞鳥,是一種于七月定期鳴啼,冬至時即止的候鳥。其二,伯趙是上古時主掌司至,通報節氣的官員。趙的始祖是少嗥金天氏,為中國上古時代法度量,調氣律,行二十有八宿的創始人,為人類天文歷法之父。《帝王世紀》說少嗥氏有鳳鳥之瑞,以鳥紀官。,’伯趙又是一種夏至鳴,冬至止的候鳥,這樣,以伯趙為氏族圖騰的趙姓氏族,其首領也就擔任了主掌報夏至、冬至兩節氣的官員。鳥夷族除其首領少(白皋)、皋陶、伯益三個部族,都以玄鳥而演化的鳳凰為圖騰,
少嗥金天氏是鳥夷族的第一位杰出的首領,也就是趙姓的血緣始祖。
少嗥金天氏為中國歷史上傳說中的上古五帝之一。 中國的古籍之中,有關少(白皋)金天氏的記載非常多。《史記》中的《五帝本紀》記載,少嗥金天氏是黃帝之子青陽,又名玄囂。當今著名學者何光岳研究員經考證研究后,何先生認為:少睥金天氏是鳥夷族人的始祖,而鳥夷族人以玄鳥為圖騰,并因此而轉化為鳳凰崇拜。玄鳥即是燕子。在中國的上古語言之中,嬴即是燕,燕就是嬴,嬴與燕二字是相通的。因此,說少睥金天氏是嬴姓,合乎歷史的事實。
少皓金天氏是中國歷史上傳說中的原始手工業與原始金屬制造業和金屬制器使用的創始人。除此之外,少嗥金天氏還是傳說中的中國上古時代原始古樂的發明人。少眸是其名,金天氏為其號。由于少嗥是以金德居于五帝之一,故曰金天氏的名號之中有金。
少睥金天氏也是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第一位天文歷法的學者。據宋代羅泌《路史》中的《后紀七》所記,少(白皋)金天氏領導下的鳥夷族,是中國上古時期最早確定星宿的部落。少睥金天氏曾法度量,調氣律,行二十有八宿,運用天文學的原始知識,來測定天上的星座和確定方位,并以此來記錄氣節,故而在其名號金天氏之中有天。
少(白皋)金天氏的地望在北方燕山一帶。據《通典》所記:北辰為睥宗。意思是說北方的星辰是以嗥作眾氏族的宗主,即少(白皋)金天氏是眾鳥夷族部落的領袖。《帝王世紀》中言:少嗥金天氏作樂曰九淵。所說九淵又稱大淵,即為今時的渤海;因少(白皋)金天氏所領導的鳥夷族人當時居于渤海,少嗥金天氏故而作九淵樂曲,歌頌自己的故鄉。此后,少嗥金天氏帶領鳥夷部落南遷至山東南部。據《路史》一書《注》引休子云:少昊 (嗥)生于稚華之野。稚華即是今河北鹽山縣東南。后率眾鳥夷族人南遷,邑于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而謂之窮桑帝。窮桑和曲阜都在今山東曲阜市。所謂登帝位,實際上是被鳥夷族人正式推舉為鳥夷族部落聯盟的首領。
2.受姓始祖----造父
鳥夷族的第三位杰出的首領伯益與玉女的長子鳥俗氏繼承部落首領之位時,夏朝還國事太平。鳥俗氏大廉的長子名叫費昌。費昌繼承部落首領之位時,正是夏桀當政之際。在夏桀當政時,朝廷大臣們幾乎都在荒淫無度、奢侈腐朽中生活。一些關心江山社稷、敢于直諫的大臣,或被莫須有的罪名治罪,或被貶官革職。廣大勞動人民遭受的剝削和壓迫越來越嚴重和殘酷,夏王朝的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日益尖銳。
面對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反抗情緒,費昌為夏王朝的前途十分擔憂。他再也不能緘默不語了,于是冒著被砍頭的危險,多次向夏桀進諫,勸其儉奢華、輕賦稅,減輕人民的負擔,以緩和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荒淫無道的夏桀不但不聽其勸告,反而認為費昌是在收買人心,圖謀不軌,于是暗中下令將費昌入獄待斬。費昌事先得報,舉家逃到了正在匯集天下英雄,商討滅夏大事的商國。
夏桀統治的后期,夏朝的天下已開始分崩離析,朝廷的政令不通,各路諸侯各自為政,互相侵伐。定居在亳(今河南商丘)地的商湯治政有方,國事興旺。商湯委任賢人伊尹為相,委以國政,征服了與商為敵的部落葛(今河南寧陵北),并先后滅掉了韋(今河南滑縣)、顧(今河南范縣)兩個諸侯,又滅了昆吾氏(今河南濮陽縣),開始舉兵西向,準備與夏桀爭奪天下。費昌就是在這種形勢之下,避難逃到了正處于旭日東升之勢的商國。
費昌是當時頗有聲望的一位賢臣,伊尹早就建議商湯與其聯系,以便削弱夏桀身邊的力量,今見費昌避難本國,商湯與伊尹都無比高興,于是立即召費昌入宮,三人連夜商討滅夏桀的大事。《史記》中的《秦本紀》記曰:費昌為湯御。即指費昌充當了商滅夏的開路先鋒。費昌統兵伐夏,夏兵多于戰前倒戈,商兵勢如破竹,夏桀只得親自統兵迎戰。費昌敗桀于鳴條(今山西運城安邑鎮),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顯赫戰功。
從商湯開國直至商朝第九代王太戊帝,費昌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贏姓多顯,遂為諸侯。其子孫后代,或在中國,或在夷狄,遍布于九州之地。費昌之子中衍,為帝大戊御。其孫名中(氵+橘-木),任商朝西戎(今甘肅省)守土官。中潔有子蜚廉,蜚廉善跑,惡來力大如牛,父子二人頗得商紂王的器重。紂王憑借蜚廉父子二人之力,坐穩王位后,即行暴政,舉國上下怨聲載道。蜚廉知紂王無道,必無善果,于是借口為紂王尋找神石棺而離開京城,隨后隱居于霍太山(今霍山,又名太岳山,位于山西省霍縣東南)。惡來因為是紂王的貼身護衛統領,故而未能走脫。后來周武王伐紂,惡來盡職而殉身。惡來的后代由蜚廉撫恤養大,逐漸繁衍成日后強大的秦族,仍繼承舜帝賜給遠祖伯益之姓——贏。
蜚廉退隱霍太山后,因而避免了戰爭之禍,并喜添一子,取名季勝。季勝有子名孟增,自幼聰明過人,對商朝的甲骨文造詣頗深,因而幸于周成王,被周成王召人宮內,當上了講學的太學士。不久,孟增就得到了周成王的嘉獎,被賜封于皋狼(今山西省與陜西省交界之處的河套地區)。孟增以地名顯貴,被周成王賜名皋狼。皋狼有子名衡父,衡父有子名造父。造父得信于周穆王,并因功受賜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由此而得姓為趙氏。
漢代的大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這樣解釋趙字的:趨趙也,從走,肖聲。又說:走趨也,從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屬,皆從走。再說:肖骨肉相似也,從肉小聲。依據許慎的考證,走與肖二字結合為趟字(今簡化為趙),趙的含義就是親近的隨從仆人。正如許慎所言,趙姓的受姓始祖造父,正是周穆王的親近車御,并因此而受賜趙城,獲得趙姓。
造父為少嗥金天氏的十三代孫。造父因祖父孟增皋狼的功德而成為周穆王的親信隨臣。造父與周穆王歲數相近,并又有共同的喜好,都喜愛收養天下的名馬,擅長狩獵。周穆王于是封造父為御馬官,專管天子車輿。一日,造父游潼關馬市,發現了六匹毛色無雜的駿馬。其時,周天子的車乘為八匹駿馬,并且品種統一,毛色一致。造父心想,買下了這六匹駿馬,若留下自己來用,其品種優于周穆王車乘之馬,自感不妥;若送與周穆王,又還少了兩匹。若不買下這六匹駿馬,造父內心實在難以平靜。這樣,造父在馬市上轉了一天,直到得知這種駿馬在潼關東南山中的桃林地方還可以找到,就毫不遲疑地買下了這六匹駿馬,并親自深入東南山桃林去找尋同一毛色的駿馬。
據《史記》中的《趙世家》正義所云:桃林之地,廣闊三百里,樹木參天,遮天蔽日,捕獲千里駿馬,談何容易。造父在三百里桃林之中,風餐露宿,人蛇蟠之川,闖虎穴之溝,終于獲得同一毛色的千里駿馬兩匹。造父將所得之八匹千里駿馬送給周穆王。周穆王萬分喜悅,立刻更換新輿,并賜造父深入桃林親自捕獲的兩匹千里駿馬名為驊騮、驪耳。從此以后,驊騮驪耳就成為贊美千里駿馬的代名詞。
周穆王自從換了新坐輿后,喜歡得不得了,對造父更是倍加寵愛。周穆王有時高興,還常賜造父與自己同乘。一日,周穆王召造父與自己同乘,出都城豐鎬(今陜西西安),縱馬西向,八匹千里駿馬如騰云駕霧,不一會就將隨行的衛隊遠遠地甩在身后,不見蹤影。周穆王和造父,君臣二人,乘興揚鞭催馬,不出半日就來到了西域。兩人第一次來到西域,見地廣人稀,山川壯麗,景色古樸,大大異于關中;加之珍獸猛禽遍地,激起了他們射獵之心。君臣二人追禽趕獸,好不得意;所乘千里駿馬又十分貼近人意,真乃隨心所欲,意到車到,心想事成。不出一刻,車輿上就堆滿了射獵的珍禽異獸。
其時天色已晚,難以辨別回關中之道。君臣二人決定在西域寄宿一夜。二人已感疲憊,于是不講君臣之禮,二人并肩躺在車輿上,任憑千里駿馬在西域千里荒漠上馳騁。良駒識途,千里駿馬通神靈。八匹千里駿馬奔馳了近半個時辰,將君臣二人送到了西域瑤池。瑤池乃凡人難以見到的仙境,主宰西域的土地娘娘西王母就住在這里。《史記》中《趙世家》篇的《索隱》記載:周穆王與造父得到了西王母的熱情款待,并在瑤池之上與西王母觴,三人對飲仙酒作歌,周穆王與造父都樂之忘歸。正在此時,傳來徐國(在今江蘇泗洪縣南)徐偃王造反的消息,穆王非常著急,在這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穆王迅速返回鎬京,及時發兵打敗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將趙城(在今山西洪洞縣北)之地賜給他,自此以后,造父的后裔便以封邑為氏,稱為趙氏。造父受周繆王(即穆王)賜,得趙城為趙氏,下傳六世至奄父,名公仲,為周宣王近御,助宣王中興,趙姓初興。
二、皇帝賜姓和少數民族改姓趙氏:
在趙姓的發展史上,由于賜姓、冒姓和改姓及其他途徑加入趙姓的也不少。
中國歷代帝王為籠絡、褒獎臣屬,不但用慣常的封官加爵、賞賜錢財等手段,還通過欽賜國姓來達到目的。宋代皇帝對歸順的少數民族首領等賜姓趙,以示恩寵。北宋太宗時,居住在今寧夏、甘肅和陜西北部的黨項族拓拔部首領李繼捧和李繼遷先后歸順,朝廷分別賜姓名趙保忠和趙保吉。宋神宗時,任命木榮為榮州(今四川榮縣)團練使,賜姓名趙思忠。宋哲宗時,河湟羌族隆贊(首領的稱號)青唐隴拶為河西軍節度使,任鄯州(今青海西寧)知府,封武威郡公,并賜姓名趙懷德;其弟邦啐勿丁(口瓦)受賜姓名為趙懷義,任廊州團練使,并任湟州 (今青海湟中縣)知府。遼政權光祿卿馬植,本燕人,為遼國大族,與遼皇帝不睦,向宋朝廷透露了遼政權的內部情況,并建議宋、金聯合滅遼,宋徽宗賜他姓趙,名良嗣,先授秘書丞,旋升任右文殿修撰,頗為寵信。后因事貶謫彬州,于貶所處死。南宋初年,鮮卑族人宇文虛中圖謀救出被金朝擄去的宋徽宗、宋欽宗,因寡不敵眾被殺,但南宋朝廷認為他功在社稷,賜他姓趙。另外,自唐代起,就有大批猶太。人進入中國,尤以宋朝為最。他們有的從海路來,經江浙逐漸深入內地;有的從陸路來,經波斯、印度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原。宋代,猶太人向朝廷進貢西洋布,皇帝對他們說:歸我華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于是他們就在中國居住下來,散居于北京、杭州等地,尤以宋都汴梁 (今河南開封)最多,猶太移民的姓氏均由皇帝親賜,據明弘治二年(1489年)碑記,當時的猶太人有李、俺、艾、高、穆、趙、金,周、張、石、黃、李、聶、金、張、左、白等17姓 (其中兩李、兩金、兩張系同族異姓)。明朝永樂年間,有一位加入中國籍的猶太醫生 俺誠,以奏聞有功,欽賜趙姓,授錦衣衛指 揮,后升任浙江都指揮僉事。清朝康熙年 間福建漳南道按察司趙泱乘也是猶太人。明太祖朱元璋對歸順的蒙古貴族寬大優 待,分別賜予漢族漢名以示褒揚。有個蒙古貴族其巴圖,受賜名叫趙忠美,他們后代也就姓趙了。在古代,一人受賜國姓,舉族以為榮耀,全體族人均改姓國姓,這就極大地擴充了趙姓人口。
歷史上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趙的也不少。今河南省原陽縣城東南馬頭村有幾戶趙姓人家,每逢年節祭祖便合族集中,懸掛祖先畫像,鄭重參拜。據說他們掛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像。相傳這刀家是明朝皇室后裔,明亡后,改姓隱名,遷居此村,原姓朱后改姓趙。1983年,在殯葬趙永全時,在墓側掘出殘碑一通,上刻:……我祖是大明之君,自崇禎失基,播遷于此。我本姓朱,隨以趙為氏焉。可惜 1942年日本侵略軍掃蕩馬頭村火燒房子時,這支趙氏祖先像遭火焚毀。曾任清貴州提督的趙德光,祖上本姓張。元朝時,有一個女真人姓術要甲,由于發音問題,被誤傳為趙家。元世祖忽必烈擢升其為官,詔書呼其為趙氏,他也就改姓趙,取名趙良弼,成為元代名臣。明朝時,蒙古人阿勒楚爾古特,外祖父是女真人,姓兆齋氏,他從小在外祖父家長大,人們傳言他隨外祖父姓趙(兆齋與趙同音),他也將錯就錯,改姓趙。女真人是滿族的祖先,清兵入關時,引起漢族人的反抗。康熙帝時,將漢軍鑲紅旗人一支改姓趙氏,以緩和民族矛盾,清初名將趙宏恩、趙國祚都出自這支。清朝廷后又將漢軍正藍族人一支改為趙姓,清末名臣趙爾巽、趙爾豐都出自這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清朝皇族愛新覺羅氏失去了尊貴地位,他們紛紛改姓趙、劉、金三姓,從而擴大了滿族中趙姓的人數。滿族喜塔喇氏、阿顏覺羅氏、覺爾察氏、伊爾根覺羅氏、阿塔覺羅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絡氏等均有改姓趙姓者。
隨著歷史的發展,本為漢姓的趙姓,滿、蒙古、回、布依、苗、藏、阿昌、土家、朝鮮、瑤、壯、哈尼、德昂、佤、景頗、鄂倫春、錫伯、彝、白、傣等族中也有了趙姓。在古代匈奴人、唐代時云南白蠻部落、唐代胖柯蠻等中也有趙姓。
據《漢書》中的《列傳》記載,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一位叫趙安稽的匈奴人,世世代代居住在甘肅塞外的匈奴領地,為當地的匈奴王。漢武帝時,趙安稽投降漢朝,被漢武帝冊封為昌武侯。西漢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匈奴左賢王舉兵反對漢朝的統治,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統率大軍征討。趙安稽率領所屬部落協助驃騎將軍霍去病出擊匈奴左賢王,屢立戰功,被冊封為堅侯。
匈奴趙氏
堅侯趙安稽的同族人之中,有一位叫趙信的匈奴人,曾任匈奴國的相國,有胡小王之稱。胡小王趙信初投降漢朝,被封為翕侯,賜將軍名號。當時,匈奴國的皇帝伊稚斜單于十分器重趙信的才干,將自己的姐姐嫁給他,并封趙信為匈奴國次王。故此趙信叛漢投匈。其時,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大軍進攻匈奴,匈奴國君伊稚斜單于幾番交戰,都大敗而歸。趙信于是建議伊稚斜單于率領所部先遷移到漠北,以迫使漢軍罷兵歸朝,然后再率領所部返回漠南的塞外故地。伊稚斜單于從其計,將所部遷往漠北。不料,趙安稽的家臣探知此計,向趙安稽報告了此計。趙安稽于是建議驃騎將軍霍去病將計就計,利用趙信誤以為漢軍不會出擊漠北的思想,遣大軍遠征漠北匈奴,殺了伊稚斜單于一個措手不及。驃騎將軍霍去病從趙安稽之計,率軍直搗漠北,遠征伊稚斜單于而大獲全勝。單于被迫派趙信為使者與漢室和親,西北邊境由此安定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堅侯趙安稽一脈趙氏家族,也因此得到了一個繁衍發展的大好時期。
越族趙氏
西漢武帝之時,世居南越的趙光因歸附漢朝,而被西漢武帝封為隨桃侯。
趙光世代居住在蒼梧(今廣西省梧州),南越王趙佗之后,為南越國的貴族子弟。趙佗創立南越國時,將桂林郡南部的梧州封給趙光。趙光受封為蒼梧王,以控制西江中游。
南越國被漢武帝派兵滅亡之后,漢朝為了拉攏趙光,以便于鞏固漢朝對南越的統治,對趙光采取了懷柔政策,保留了趙光蒼梧王的稱號。趙光為了表示自己與漢朝勢不兩立,拒絕了漢武帝賜封的蒼梧王稱號,自號蒼梧秦王,以示反漢。趙光之所以在原蒼梧王的名號之中,加上一個秦字,一是因為漢朝賜封了蒼梧王,趙光以示不接受;二是自稱本族姓秦,自號秦王。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趙光與聯姻的原南越國貴族呂嘉一齊起兵反對漢朝。漢武帝遣派將軍路博得率大軍去平定。趙光是一個非常識時務的人,他之所以起兵反對漢朝,是得到了關于漢朝內部不確切的情報,因而起兵想試探一下漢朝的反應。當漢朝真的派出大軍來征討時,蒼梧秦王趙光自知不是漢朝大軍的敵手,立即上書漢武帝表示言和。漢武帝原本想趁此機會廢掉蒼梧王,沒想到趙光見風使舵如此迅速,
加之討伐的漢軍還沒有準備充足,只得接受了趙光的上書。為了表示對叛亂的責罰,漢武帝撤消了漢朝原賜給趙光的蒼梧王稱號,改封為隨桃侯。趙光為了表示對漢朝再也不懷二心,重新宣稱自己恢復有功于漢朝的趙姓,再也不提自己姓秦。現今南越族之中的趙姓成員,多是隨桃侯趙光的后裔。
白族趙氏
在中國歷史上的五代之時,居住在云南大理一帶的少數民族白族建立了一個名為大長和國的小國。在這個大長和國之中,有一位名叫趙善政的白族貴族十分有名望和地位。依據《新唐書》與《南詔野史》的記載,白族之中的趙姓是一個資深的貴族世家。在一些古籍之中,就有了趙姓早在魏晉南北朝以前成為白族貴族的記載。關于趙姓是如何進入云南大理一帶,并成為白族大家庭之中的主要成員之一,史書的記載不一,其主要的觀點是:東漢末年,由于政治腐敗,致使中原一帶社會動亂,加之當時黃河發大水,居住在中原的趙姓家族成員之中的一支就舉族向南遷徙,進入云南后在大理定居了下來。
中原趙姓遷徙進入云南,并定居在白族居住的大理之后,將當時中原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文化帶人到當地,使白族社會的生產力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明顯的提高。為此,中原趙姓在白族社會中的地位得到了鞏固,不久就被白族的酋長賜為貴族世家。趙姓成為大理白族的貴族世家以后,其家族成員之中出了一位名叫趙善政的后人,成為了大理白族的大長和國的清乎官。趙善政世居劍川(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與后唐劍川節度使楊干貞頗有交情。楊于貞認為當時的國君鄭隆嬗不聽話,于是殺死了鄭隆嬗,由趙善政繼為驃信(國王)。趙善政得到王位后,改大長和國的國號為大天興國,又稱興源國。趙善政在位僅兩年,公元929年又因與楊干貞發生沖突,而被節度使楊干貞所廢。
白族之中的趙姓家族涌現出了不少的文人學士,其后裔之中有明代的著名文人趙炳龍。據有關史籍記載,趙炳龍自幼勤奮好學,擅長古文,名于詩詞,明代崇禎七年(公元1633年)高中進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明朝滅亡后,趙炳龍追隨當時的抗清名將楊畏知赴肇慶(今廣東省肇慶)抗清,擔任南明政權吏部文選司主事,不久升任戶部員外郎。南明政權被清軍滅亡后,趙炳龍見清朝統一天下的大勢不可抗拒,自己又不愿附膺清朝,于是隱居在肇慶的郊外向湖村,以教書為生。趙炳龍一邊教書育人,一邊著作,所著頗多,其著作《居易軒詩文鈔》8卷、《寶巖居詞》等至今流傳于世。又有趙汝濂,白族的云南大理趙姓家族的后裔。趙汝濂在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中進士,歷官至右副都御史。趙汝濂為官清廉不貪,嚴于律己,剛直不阿,不畏強權。其時,朝廷佞臣趙文華黨羽甚眾,其他御史都不敢揭其短。惟有趙汝濂不顧自己的安危,挺身而出,多次上書責諫佞臣趙文華,因而名揚四海。趙汝濂的文章真是文如其人,文風灑脫,落落大方,其詩文有信手應人、不為雕蟲之技的美譽,頗有盛名。
白族之中的趙姓家族中的清代名人,比明代文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尤以趙淳、趙廷樞、趙輝璧等人最著風騷。趙淳,白族趙姓世家之后,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進士及第,曾任云南東川、鶴慶兩府教授,其詩文辭句精練,風格明快,妙不可言,可惜多已流失,留傳下來的不多。趙廷樞,為趙淳的同族人,曾任江西安福、萍鄉、安遠諸縣知事,晚年辭官歸鄉定居。趙廷樞所撰詩文頗多,今有《所園詩集》4卷,有詩文五百余首,流傳于世。趙輝璧,洱源風羽(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人,因其祖居之地與后唐時當了兩年大天興國國王的趙善政是同地,而趙善政被后唐劍川節度使楊干貞所廢后,就隱居下來,其后事不明;因而,趙輝璧有可能是趙善政的后裔。趙輝璧是清代著名的愛國詩人,道光六年(公元1826)高中進士,歷任安徽全椒、山西臨縣知縣,后因病歸故里。其著述頗多,《古香書屋詩鈔》12卷,題材廣泛,內容精湛,對封建社會的腐朽統治者與反動的外國殖民主義侵略者進行了諷刺和抨擊。其撰寫的《讀詩管見》,是一部關于詩歌精辟的理論性著作,為同朝學子們所稱贊,對今日的詩歌愛好者依然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蒙古族趙氏
據《元史》一書記載,在內蒙古境內的大青山下,蒙古族的汪古部落之中,有趙姓家族的分支。蒙古族汪古部落的趙氏,參與了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的戰爭,其中一位名叫趙國寶的族人是元軍進攻四川的先鋒軍統帥。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趙國寶統率元軍的先鋒部隊直攻四川境內的重鎮重慶,經過幾十天的激戰,迫使重慶的南宋守將張實投降。趙國寶因功被授三晶印,并授為蒙古軍漢軍的元帥,并同時被賜文州吐番萬戶府達魯花赤(蒙古語,意思是征服者和統治者)。達魯花赤的頭銜只有蒙古的貴族才能享有,也就是說,從趙國寶開始,蒙古族汪古部落中趙姓已成為蒙古國及此后不久建立的大元帝國的貴族。
趙國寶之子趙世延也是蒙古族汪古部落之中的佼佼者。趙世延自幼喜歡讀書,潛心研究中原儒家學派的經世致用之學,為元朝的建立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 (公元1284年),趙世延官授承事郎、云南省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不久升監察御史。其時,元朝丞相桑歌處事專橫,包庇兇犯,趙世延于是當廷指責丞相桑歌,請求元世祖忽必烈下旨嚴辦兇犯。趙世延與丞相桑歌因此不和,因而多次遭到桑歌的中傷。元世祖忽必烈重其才,不愿治其有罪,于是將趙世延出任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事。趙世延到任后,大力倡導儒學。其時,江南正逢水災,趙世延于是遵照圣人之言,在管區之內設立多處義倉,并主持修復了澧陽縣(今湖南省澧縣)的環堤,因而深得民心。元成宗鐵木耳之時(公元1295-1307年),趙世延任中書左司都事、江南行臺治書侍御史、安西路總管等官職。元武宗海山時(1308—1311年),趙世延升任四川肅政廉訪使,因主持修復都江堰有功,晉升為陜西行臺侍御史。元仁宗時(公元1312-1320年),趙世延作為少有的四朝元老進一步得到元仁宗的器重,歷任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中書參知政事、御史中丞、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等封疆大臣。元文宗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趙世延因年老多病而上書請求辭官。此時,趙世延已是八朝元老,元文宗仍不愿讓其告老還鄉,于是將其詔進京城與當時幾位大學者組織纂修《經世大典》。不久,趙世延被封魯國公,舉家遷居成都。元順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趙世延因病卒于成都。趙世延是元朝達官,也是元朝貴族之中少有的幾位頗得民心的好官。趙世延為政歷時九朝,共五十余年,編有《風憲宏綱》流行于世。
藏族趙氏
作為元朝開國功臣的少數民族的趙氏,除了內蒙古大青山下世居的蒙古族汪古部族人的趙姓族人之外,還有世居在甘肅臨洮的藏族趙氏族人的后裔。據《元史》一書的記載,世居在臨洮的藏族趙氏族人,在金朝本年出了一個趙阿歌昌,任金朝熙河(即甘肅臨洮一帶)節度使。金朝被元朝滅亡之后,趙阿歌昌率領部眾占據甘肅蓮花山,稱王一方。后見元朝國勢日盛,趙阿歌昌于是順勢而為,投降了元朝,被元帝授疊州(今甘肅境內)安撫使。趙阿歌昌到疊州赴任之時,疊州城內空無一人。原來,當地居民為了逃避戰亂,早已人去樓空,留下了一座空城。趙阿歌昌上任后,立即招撫逃亡在外的疊州居民,親自帶領回城居民修筑居室,請來內地漢人講授耕桑技術,使疊州一帶的農業生產得到迅速恢復,為促進中國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的昌榮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趙阿歌昌一生致力于疊州的社會經濟發展,逝世于官職任上,終年八十歲。
趙阿歌昌有子多人。其中,趙阿歌潘是最有作為的兒子。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軍南征大理,取道經過臨洮。其時,趙阿歌潘為臨洮府事,受命隨元世祖忽必烈同行。忽必烈之子蒙哥為蒙古軍大元帥,十分賞識趙阿歌潘的才于,于是將其招入幕府之中,共謀南征大計。后蒙哥統軍攻四川,授命趙阿歌潘為先鋒軍統帥。趙阿歌潘率領先鋒部隊屢立戰功,因而被元世祖忽必烈授臨洮府元帥。后又因功被元帝賜名拔都(蒙古語,意為大元帥),成為元帝國聲名赫赫的大元帥。拔都,不僅是大元帥,而且是專門賞賜給蒙古貴族的高級官銜。趙阿歌潘受賜拔都頭銜之后,世居甘肅臨洮藏族之中的趙姓家族就成為了大元帝國的貴族,其家族文化由此得到長足的發展,其族人也得到迅速的繁衍。
藏族趙姓除了趙阿歌昌一支外,還有其他幾支,其中南宋恭帝趙(口+絲-一+灬)、的后裔一脈人藏族也是藏族趙姓的主要支脈之一。
趙(口+絲-一+灬),公元1271年出生,為宋太祖趙匡胤之后,南宋度宗趙(礻基)之子。度宗病逝后,趙暴繼承帝位之時年僅4歲,是為宋恭帝。繼帝位后,因年歲太小,朝政由謝太皇太后主持,實際上仍由專橫霸道的奸臣賈似道專權。公元1276年1月,元軍打敗宋軍,兵臨南宋都城臨安城下。年僅5歲的宋恭帝趙昆隨同謝太皇太后投降。當年2月,趙(口+絲-一+灬)和生母全太后及隨從被押離臨安北上,五月抵達元朝大都(今北京)。趙(口+絲-一+灬)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瀛國公,暫居大都。公元1282年12月,12歲的趙(口+絲-一+灬)又被遷居到元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西北別蘇克),在此度過了少年時代。公元1288年,趙(口+絲-一+灬)已年滿18歲。元世祖忽必烈擔心留著他將造成后患,準備殺掉趙(口+絲-一+灬)。趙(口+絲-一+灬)、得知這一消息后,主動向忽必烈請求脫離塵世,永生為僧,以絕己后,消除忽必烈的疑慮。元世祖忽必烈應允,于同年12月遣送趙屠、進入吐蕃,習學佛法。從此趙(口+絲-一+灬)長期居住在西藏薩迦大寺,更名為合尊法師,號木波講師,過著清苦孤獨的廟宇生活。趙(口+絲-一+灬)終日與青燈黃卷為伴,潛心于學習藏文,研究佛法,幾年之后成為薩迦大寺的學問僧,一度還擔任過薩迦大寺的總主持。趙(口+絲-一+灬)在佛經的翻譯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譯成了《因明人正理論》、《百法明門論》等重要的經文,被藏學史學家譽為翻譯專家。
趙暴老年,與一回族女子做伴。據傳說,這名回族女子是元朝的皇族趙王經過薩迦大寺時,見趙孱、年老孤單,頗為同情,于是留下一名回族女子與其做伴。不久,趙(口+絲-一+灬)與回族女子奉詔遷居甘州(今甘肅張掖)山寺,在此得一子。其時,元明宗巡行至趙昆居住的甘州山寺,見山寺之上有龍文五彩神氣,于是下令隨行官員人寺訪查,得知山寺之中別無他物,只有一小兒剛出世。元明宗正好無子,得此消息大喜,當即下詔,收趙(口+絲-一+灬)之子為太子,賜名妥好歡貼睦爾,即后來的元順帝。故此,在《宋人軼事匯編》一書之中的《少帝》卷中,有明朝才子俞應則之詩文云:雖因浪子失中國,世為君長傳無窮。意思是說,南宋王朝雖被西湖的歌舞所斷送,小兒皇帝趙(口+絲-一+灬)的后裔依然能得到天子之位,這豈非天意乎?有野史記載,明成祖朱棣在得知俞應則的詩后,去觀看歷代帝王像,見到元順帝的相貌果真十分像宋太祖趙匡胤。明成祖于是感慨道:難怪元順帝一點也不像元朝的歷代帝王,而酷似宋朝的宋太祖。
公元1323年,趙(口+絲-一+灬)因詩文而遭受文字獄,被屈殺。其子多人,除傳說中的長子為元順帝以外,其余都留居西藏,成為藏族之中趙姓始祖之一。
瑤族趙氏
趙姓不僅是漢民族之中的大姓,在有的少數民族之中也為主要的姓氏之一,尤以瑤族的趙姓為代表。瑤族的趙姓與其他少數民族之中的趙姓相比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大部分
的少數民族之中的趙姓沒有關于趙姓始祖傳說的文獻記載,而瑤族的趙姓則有其姓氏始祖的詳細的文獻記載。依據瑤族史話《過山榜》文獻的記載,瑤族的趙姓始祖是一只名叫盤夸的龍犬;盤夸與評王的公主結婚后生了12個子女,其中的第八個兒子取名叫趙瑞封,即是瑤族的趙姓的始祖。
傳說,瑤族早年有一位評王。一日,評王上瑤池仙境游玩,得到龍犬一只,身長三尺,毛色黃斑,能講人語。評王十分寵愛,為龍犬取名盤夸。其時,有一位高王,兵強馬壯,率兵侵略評王。評王被打敗后,只得將愛犬盤夸獻給高王求和。高王得到盤夸后,仍不放過評王,時時加以侵略劫奪,令評王的民眾無法為生。盤夸龍犬是一只神物,對高王的霸道行徑十分不滿;加之盤夸與評王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于是決定懲罰高王,為飽受戰亂之苦的老百姓除去禍首。一日,盤夸龍犬趁高王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高王身邊的近侍又疏于防范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高王,將高王的首級咬下,沖破敵人的追殺,狂奔七天七夜,將高王的首級獻給評王。盤夸龍犬因勞累過度,四肢鮮血染地,昏倒在評王宮殿的大堂之上。評王急忙宣太醫急診,將盤夸從危亡之中救活。
評王見盤夸為一龍犬,竟如此感恩圖報,甚是感動,決意給盤夸以重獎。評王問盤夸龍犬要什麼賞賜,盤夸龍犬回答:評王曾有令,誰能除去高王,誰就可以與公主成親。我要求評王信守此諾。盤夸龍犬的要求可把評王給難住了。不同意盤夸龍犬的要求,自己就失信于天下;如果同意盤夸龍犬的要求,豈不斷送了公主的一生。評王左右為難,終日憂心忡仲。公主深被盤夸龍犬的行為所感動,評王的心事被她得知后,決心與龍犬成親。盤夸龍犬與公主成親后,雙雙進入深山老林。盤夸龍犬進入深山老林與公主完婚后,一夜之間竟變成了一位英俊少年。幾年之中,公主一連生下六對龍鳳胎。評王得知自己有了六男六女12個外孫,說不出有多麼高興,于是傳下圣旨,敕封盤夸為瑤族始祖盤王。與此同時,評王還給自己的12個外孫分別敕姓為:盤、沈、包、黃、李、鄧、周、趙、胡、唐、雷、馮。被敕趙姓的是第八子,名叫趙瑞封,封都尉補充國公。
其時正值南宋度宗咸淳九年(公元1272年),趙瑞封出外獨立謀生,居住南渡林子村。趙瑞封娶妻二人,大妻生子趙宗先,分下金香爐,小名大趙;小妻生子趙宗縣,分下銀香爐,小名小趙。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趙瑞封后裔遷至桂林落居。在桂林住了兩代以后,趙姓瑤人又從桂林遷居到了廣西平樂府東門八寶村住了一年。因避官禍,趙瑞封的后裔被迫遷出八寶村,遷到上五堡京子村,與另外七姓瑤人合居。趙宗先有子五人,趙宗縣無后。趙宗先的后人之中出了兩位著名的人物,他們就是瑤族人民的反清英雄趙金龍和趙福才。
清朝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清朝政府加強了對瑤族人民的剝削,當時遷居到湖南江華居住的瑤人趙金龍和趙福才決定舉行反抗清朝的武裝起義。兩人秘密聯絡了近三千瑤族人民,以紅布纏頭作為義軍的標志。起義軍起事后,迅速占領了藍山、江華、寧遠、新田等地,并制定了殺貪官、斬污吏、奪田地、扶貧苦的政策,很快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支持。趙金龍有勇有謀,率領起義軍多次擊退清軍的圍剿。第二年,清朝政府調集了湘、廣、桂、黔四省的兵力,由戶部尚書禧恩親自坐鎮指揮,對趙金龍和趙福才領導的瑤族人民起義進行大規模鎮壓。趙金龍和趙福才率領瑤族義軍,與強大的清軍浴血奮戰了二十余天,終因寡不敵眾,英勇犧牲,為中華少數民族中的趙姓家族歷史,寫下了輝煌而悲壯的篇章。
壯族趙氏
在清朝時期,壯族趙姓家族成員中出了三位有名的大學者,他們是廣西寧明的趙克廣、廣西龍州的趙榮正和趙榮章。

百家姓趙姓起源之趙姓的歷史

一、尋根溯源
趙姓目前在百家姓人口比例中排列第七位,人口約有2977萬(2008年人口學統計調查),占全國漢族人口的2.3%。這麼一支龐大的趙姓人口其祖先是誰呢?如追溯到遠古時代,趙姓在得姓之前的先祖又是誰呢?幾千年的歷史長河早已時過境遷,如今實在難以細述。何況當時的社會不發達,又沒有留下完整的文字記錄及歷史記載,就是少有的資料也因保管不慎(如地震,水災,火災,腐爛變質,搬遷,人為等因素)早已丟失,難已詳細傳承下來。直至到了2000年前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在公元前122年開始寫《史記》時才有一點點趙姓歷史資料記載。雖然真實性較高,但也不過是冰山一角,并且有些內容現在看起來也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已。不過對于遠古氏族社會人類的生育繁衍雜有一些神話及不實之詞,當時的史學家能記下如此美麗的傳說我們是能理解的。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華胥氏開始的。傳說她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因黃帝以前的文字記載不詳,加上司馬遷對歷史考證又非常嚴謹,所以司馬遷在寫《史記》時是從黃帝開篇的。據《史記》記載,黃帝是少典的后代,少典是女媧的后代,而女媧又是太昊的后代,太昊又是華胥氏的后代。
相傳在遠古時,中國西北無垠的大地上,有一個富饒美麗的部落,叫華胥氏國。這里的人們沒有任何欲望,一切都順其自然,所以每個人壽命都很長。不僅能暢游于水中,而且能在熊熊大火中來往行走,騰云駕霧于天地之間,耳聰目明,尤如天上神仙。在這個國土上,有一個叫華胥氏的姑娘,有一天偶然看到一個很大的腳印,她就把自己的腳放進那個腳印里,突然感到身子一震便懷了孕,且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做伏羲,他長大以后,就叫人織網、捕魚、射鳥等。另有一說是太昊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黃帝、炎帝。實際上司馬遷寫史記時因掌握黃帝之前的資料也較少,加上民間又異說頗多,所以對黃帝之前的事好多都尚未定論,也只能估摸。黃帝和炎帝也只是當時兩個主要部落的首領,所以后人都說我們是炎黃子孫。
黃帝的后裔女修,生活在堯舜時代,長的貌若天仙,并且喜歡花鳥。傳說在一個陽春三月的一天她獨在一片桃林中玩耍,突然一陣大風乍起,一只玄鳥(燕子)從空中飛來并在她頭上盤旋徘徊,當她抬頭一望剛好玄鳥產下一蛋掉在她嘴里,她吞吃玄鳥蛋后就懷孕并生一男孩取名大業。實際上這也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因為當時的母系氏族制社會是沒有婚姻制度的,小孩大多數都只知其母,并不知其父是很正常的。所以,好多事情都只好靠發揮想象力了。大業是帝舜的大臣,傳說是黃帝的九世孫,女修之子,娶了堯的女兒娥皇和女英為妻。據《史證正義》大業即皋陶,傳說是東夷族首領之一,是司法界公認的司法始祖,也是上古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有書上說伯益的父親是皋陶,皋陶的父親是大業。伯益也叫大費,傳說5歲就能輔佐大禹治水的天才兒童,是當時有名的畜牧專家,一個很了不起的圣人,也是鳥夷族的杰出首領之一,能懂鳥語,深知火的用途。舜將女兒嫁給了他,生活在夏朝初的年代。傳說伯益生有16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叫若木,被禹封在徐國(現在的江蘇省徐州一帶),是徐姓始祖。伯是老大的意思,因輔佐大禹有功,被封于費地,所以叫大費。伯益被舜賜姓贏(因傳說祖先是吞吃玄鳥蛋而生),在中國上古語言中贏即是燕,燕就是贏,兩字是相通的。所以趙姓主要的一支出自贏姓,后形成于西周,并以玄鳥(燕子)為圖騰。趙姓始祖是伯益后裔造父,現在有些資料說造父為伯益9世孫(也有說是13世孫),實際上是錯誤的,因為伯益生活在夏朝初,和大禹的年齡相仿。而造父生活在西周周穆王時期(約公元前950年左右)。夏朝經歷了472年,夏朝之后是商朝,商朝又經歷了645年才到周朝,西周又經歷了近百年才到造父,也就是經歷了1200年左右,但1200年左右不可能只有9代,估計約48代左右才是比較正確的。

據《史記-趙世家》記載,造父生活在西周周穆王時期,主要工作是給周穆王駕車,平時善于識馬、養馬、馭馬。在一次休假途中因逛馬市場時看中了4匹駿馬并買了下來。后來他根據賣主提供的信息獨自去華山又尋得了4匹駿馬,然后將8匹馬都獻給了周穆王。周穆王萬分喜悅,并給這8匹馬各取了名,有時高興還賜造父與自己同坐。傳說有一天,周穆王又乘這8匹駿馬的車西巡狩獵,不知不覺就到了昆侖山上。西王母在瑤池設宴招待(現在認為西王母可能是當時一個部落的女首領),這時,東南面的徐偃王造反,而駿馬有靈感,提醒了造父。于是造父駕車日行千里,及時趕回京都,迅速帶兵打敗了徐偃王。因造父平叛有功,周穆王賜他以趙城(今山西省洪桐縣北),造父的后代就以封地的名稱為姓,世代姓趙,這也說明了當時就有趙姓了,不然怎麼當時有趙城呢?也就是說伯益是大多數趙姓的血緣始祖,而造父則是大多數趙姓的得姓始祖。
實際上最早被載入史冊的趙姓,是夏朝的大臣趙梁(見《上下五千年》有關夏桀滅亡的說明)。夏桀要殺商的國君湯,湯的大臣伊尹派人送美女和金銀財寶給夏桀,首先就買通了趙梁,趙梁幫忙說好話,使桀同意放湯。這說明在夏朝的末年就有姓趙的趙姓了,可能還不少。這也證明趙姓最早、最有地位的一支應是趙梁的一支及其后代,生活在河南一帶。但發展最快、最多、最有實力,家譜也編的最全最細的一支卻是造父的后代。
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為周幽王時期(公元前781-770年)的大臣,并且當的官職也不小。據《史記》記載,周幽王在位第二年(公元前780年),王都鎬京(今西安西北)發生了一場大地震,趙叔帶大膽給周幽王奏上一本,說現在正是國家有難的時候,地震、山崩、饑荒,大王當務之急應盡快找些有能耐的人來治理國家,怎麼還能到處找美女呢?周幽王聽后大怒,并革去了趙叔帶的官職,于是趙叔帶便帶領家人到晉國發展去了。后來他的子孫在晉國得到重用,并繁衍壯大,當傳到15世孫趙藉時,并建立了趙國(今太原一帶,約公元前403年),直至秦始皇統一中國(約公元前221年),趙國歷經180年才被秦國滅亡。秦始皇把趙國最后一個國君趙襄王(趙偃)的小兒子趙嘉和其子趙公輔派往甘肅天水主政西域一方,并得到西域人民的無比愛戴,所以后來形成了天水趙姓的旺族。趙王的大兒子趙遷(趙嘉的哥哥)在公元前228年被秦軍大破邯鄲后俘虜,也被流放到湖北房縣(也有書上說是河南房陵,現無定論),秦始皇把趙國滅亡后,趙國的貴族和平民懷念故國,紛紛便以國為姓,趙姓又得到了壯大。所以當時出現了兩支大的趙姓,一支是天水趙姓,一支是涿郡趙姓(宋朝皇帝趙匡胤便是本支)。
二、遷徙分布
1、秦朝以前,趙姓主要在北方發展,因為北方的河北、山西有趙國(統治了180年)。
2、秦初,趙國的皇族有兩支分別奉秦始皇命遷往甘肅天水一帶和湖北房縣一帶,也有書上說是河南房陵。但趙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
3、秦末,河北人趙佗建立了南越國,使趙姓在廣東、廣西一帶興旺起來。
4、東漢末年,為逃避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遷居江蘇。
5、唐高宗時,中原人趙端入閩開辟了漳州。
6、五代時,河南趙氏有多人遷居安徽、江蘇、南海、四川。
7、南宋時,又有兩支河南趙氏分別移居江蘇、江西,南宋宗室亡國后,江西又是皇族后裔遷居地,但趙姓基本上遍布全國各地了。
8、清康熙年間,鄭成功之子鄭經曾安置趙姓屯兵開墾,遷入臺灣,以后陸續有閩、粵、臺趙氏移居海外。以上都是趙姓名人的記載,實際上還有好多的趙姓已散居在全國各地并繁衍了無數的趙姓。
三、郡望堂號
趙姓在漫長繁衍過程中,形成了許多郡望和堂號,如天水郡、涿郡、南陽郡、半部堂、琴鶴堂、天水堂等。因上世紀70年代全國開展的破四舊使眾多家譜丟失,加上傳承不力,導致現在的大多宗支無法知道自己的郡望和堂號。通過我們調查考證,我支趙氏應屬于天水郡及天水堂。并且有的族人在七十年代見過族譜,曾記得族人趙東山老人多次說譜中第一句話就是天水是家,另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后過春節,農村家家都喜歡掛燈籠,本村燈籠上都寫著天水字樣。所以我支趙氏屬于天水郡及天水堂是有依據的。不過大家知不知道郡望和堂號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祖先、、、、、、

四、本支趙氏追源
湖北省潛江市竹根灘鎮羅趙灣村(舊制安陸府潛江縣太和鄉荷湖垸)的趙姓本是有古譜的,因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期間破四舊時被族人拿出來響應黨的號召燒毀了。唯一保存下來的一本在本村趙世祥老人家里1980年左右曾出現過,后因他房屋拆遷,保管不慎等原因丟失,現已無法查找,也給本次修編家譜造成了深深遺憾。好在羅趙灣村70多歲以上的老人們都在小時曾多次聽本村長者講述過本村趙姓是從漢江河的對岸天門市張港鎮(1955年以前屬潛江縣管轄)毛嶺村搬來的,于是我們家譜編委組在2009年6月13日專程到張港鎮毛嶺村四組進行調研。并與毛嶺四組的趙氏現任族長趙正新同志進行了交流探討且收獲不小,他們拿出了古譜,為我們提供了荷湖垸趙姓從毛嶺村搬遷過來的文字依據。
古譜上記載的一目了然,我宗先祖大約在明末清初(約1640左右)從舊制江西省臨江府清江縣寓龍崗(現江西省樟樹市)遷徙至安陸府潛江縣太平垸毛草嶺(現天門市張港鎮毛嶺村,1955年以前屬潛江管轄)至今。我宗趙氏遷來第一代先祖是趙錦云,傳到第四代趙之謹,根據古譜內容推算約1655年左右出生(很可惜的是古譜過于簡單,年、月、日的信息都沒附上),在1710年左右搬到太荷鄉荷湖垸(現羅趙灣村)居住,也就是說荷湖垸的第一代先祖是趙之謹老人,搬遷到羅趙灣村至今已有300余年。搬遷過來后曾有過輩份,最后三個字輩是惟、習、文,約在1820年左右(根據毛嶺古譜及我宗字輩推算)曾修編過譜,字輩為高大光明崇世澤,純良忠正振家聲,而我宗趙氏族人因生活所迫在1840年左右先后有人搬移天門張港李湖村(趙窯村),仙桃鄭場盧廟村、天門蔣場官祭口村(現尚健在89歲高齡的趙光柄老人說是約1900年左右搬遷過去的)、神農架林區紅坪鎮紅河村(正待考證)等地生活并繁衍壯大。這些地方趙姓字輩與羅趙灣村趙姓字輩目前是一字不差。
為了證明毛嶺趙氏和羅趙灣趙氏本出一家,不僅有古譜為證,而且通過走訪毛嶺、羅趙灣村的老者們得知以前毛嶺趙氏修祠堂的時候,羅趙灣的趙姓都派代表過去幫忙挑過土、做個工(如本村趙澤華的爺爺趙山保老人小時候就去過)。而且我們這邊在1939年修完趙氏祠堂后,毛嶺趙氏還派人過來大吵大鬧,要這邊的祠堂只能掛趙氏分祠的牌子。而這兩個傳說我們在走訪毛嶺那邊的趙氏老人時也得到證實,這說明我們羅趙灣的趙姓是從毛嶺搬過來已是無爭的事實。
五、前言
家譜又名族譜,宗譜,家乘,譜諜,是記載家族事情和重要人物事跡的譜籍。家族有家譜,猶如地方有志,國家有史也。對尊宗敬祖,睦族興家,明長幼,別親疏,傳承家族美德,發揚優良傳統,都是有重大意義的。同時,它是構成國家歷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早期只有皇親國戚、位高權重的文武百官編寫自己的家譜。如宋朝的《天水堂•趙氏族譜》把西漢名將營平侯趙充國世系的發展、演變做了詳細的記載。自唐以后逐漸發展到平民百姓也創修自己的家譜。
古人云:盛世修志,和平造譜。時逢國泰民安之際,廣大人民群眾的尊祖敬宗,尊老愛幼的家族觀念漸有恢復,特別是我宗趙氏約在1820年左右曾修編過一次譜后(以后有過幾次小修譜),近200年以來字輩已快續完,如果再不續修家譜,我宗趙氏就會成為一個沒有家族史的群體,一個沒有凝聚力的群體,一個沒有親情、感情的群體。在這個大背景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即有族人長者趙東山,趙崇桃,趙世禹等自發組織續修家譜,搶救民族文化遺產,可惜苦于資料有限,續譜未果。這說明廣大族人對家譜的熱切期盼,也說明現在重修家譜的時機已經成熟,大家也應該與時俱進,積極行動起來。
經過眾多族人的共同努力,2009年5月1日在羅趙灣村趙美山家正式成立了太和鄉荷湖垸趙氏家族家譜修編委員會,并推選趙美山為本次修編委員會主任,拉開了修編家譜的序幕。家譜主要是記載家族的歷史,因目前古譜丟失,我族掌握的資料甚少,在編譜上造成了不盡人意之處,但我們的指導思想是在追求歷史真實原則基礎上,盡量保持家譜的原貌,并盡可能查找我宗趙氏先人的世系。根據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本次編修的家譜我們已打破了傳統的修編方式,并有以下重大突破。1.增加了趙姓起源及名人迭事;2.根據男女平等的原則,趙姓女兒的配偶及其子女也可列入家譜中。3.為了便于閱讀,家譜內容不用文言文,并適當的加了一些注釋。4.在原有14字班派的基礎上增加了 字輩。
趙氏家譜編修問世,可慰先祖,可警后世,望眾多族人要多加珍惜,編修的族譜只是一種尋親訪友、敬宗尊祖的橋梁和紐帶。但不作家庭財產享有和分割的法律依據及憑證。
我宗趙氏族人創業至今,枝繁葉茂,因居住面廣,加之修編時間緊,資料又有限,尚有許多趙氏門戶未收集進來是在所難免的,敬請族人諒解!但這并不影響趙氏家族的親密來往,如有在這次編譜中未錄入的家族待日后修譜時再編加其中,本次修編家譜只是一個初步的整理,還要靠后世子孫繼續探索、修改、補充。同時也望趙氏族人對本譜提出寶貴意見加以規范。

百家姓趙姓起源之趙姓的字輩

姓字輩


天水堂、廣西同正(現崇左市)天水堂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公(始祖)、天、廣、貴 周、-芳 永、文、元、守、-福、武、忠、國、喜、-時、廷、彥邦、光、-孟。應承單、仕-學錫純單、君-顯修體正單、-騰品樊多福-產儒單、洪遙-瑞寶發、安常-昌章恩其、隆-瓊揚單。宗、家、-宣、振、祖、繼、志、-克、增、長、有、壁、-饒、珍、世、法、秉、-啟、日、彰。……
……
據清同治重修《天水堂趙氏族譜》,甘肅天水趙姓老輩份字輩譜為:以洪壬萬庭,為子若卿成,蔭望必顯單,立良應之文。續修字輩譜為:添心常佑善,人貴自光宗,世業開宏遠,英華慶國隆。


天水?: 廷順仲殿漢, 文華志尚賢, 同福臨東江,軒轅書繼昌,寧河安光者,堂貴顯云章。1 元有天印云,萬世思文明,開國鴻軒緒,乾坤定朝廷。


15.山東永平府樂亭縣安樂 十三甲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延順仲殿漢(底),文華志尚賢, 同福臨東江,軒轅書繼昌,寧河安光者,堂貴顯云章。2 永廷國恩春 興士克安泰 隆盛利昌。……


[2版! 16.河南省濮陽縣郎中鄉趙屯村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中德永開良 玉樹騰光遠。廷順仲殿漢(底),文華志尚賢。永廷國恩春 興士克安泰、隆盛利昌明 同福臨東江、軒。……


================================================
17.


太祖派: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順,溥綱鼎建存忠厚、禮義謙和勖永循。


太宗派:元允宗仲士丕善、汝崇 良友季同,厚本懋謙思尚實、式景均寧慶以充。


魏王派:德承克叔 彥,夫時若嗣次古光,生賢廷輔丈才廣、資質端莊盛傳芳。
--==-=================++++++++++++++++++++++++++++++++++
夏汝思繼國 元九廷光復 永世振守大 紹先業惟存 敬克承祖德 允在。
==============================+++++++++++++++


19、貴州畢節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定、系、頁、臣、壁,走、弘、汝、卿、懷,良、師、廷、運、秉,聯、朝、映、國、明。安、邦、選、賢、能,德、文、佐、時、昌。……
20、
……福、恒、家、萃。天、水、郡、琴、鶴、堂。……
=============================
又據《趙氏族譜》,山西沁水縣趙姓一支字輩譜為:忠和樹德,孝友傳芳。
===========================
又《趙氏家乘》,江蘇昆山趙姓一支字輩譜為:成棟煜坦鉉,乾揚遷遇文,以于風鶴錫。
又清雍正十一年趙倫纂《趙氏宗譜》,浙江蕭山趙姓一支字輩譜為:齊圣廣淵,明允篤誠,忠肅恭懿,宣慈惠和。
據清乾隆三十四年修《偃師趙氏族譜》,排字輩譜二十四字為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元享利貞,綱常瑞祥。
據民國三年修,1995年新修的《蒙陰趙氏支譜》,蒙陰趙氏字輩譜為培家立傳久,遵圣錫鴻材,鳴升欽漢樹,煥在鎮源楨,為增鐘汝秉,列執巨衍榮。
1995年由趙成龍續編,鞏義芝田鎮芝田村《趙氏族譜》宗派字輩譜為:元業承守德,忠厚都家庭,統緒思善守,蘭桂增光榮。
洛寧吳村趙氏一支從8世紀字輩譜為:富榮書甲智,新學浩志廉,春光延宗德,立朝大化選。
洛寧糧趙氏一支從14世字輩譜為:忠天連成光,元明俊華章,克智洪毓憲,坤健萬世昌。

百家姓趙姓起源之趙姓的宗祠楹聯


〖趙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日聯冬夏;
雪夢羅浮。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說春秋·賈季稱趙衰為冬日之日;趙盾為夏日之日。下聯典說隋·趙師雄冬日過廣東羅浮山遇一美人共飲,醉臥而醒,見身邊乃梅樹一株。


中令世澤;
半部家聲。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說宋·趙普嘗為中書令。下聯典說相傳其有半部《論語》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太宗致太平之說。


風高琴鶴;
圖繪麒麟。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說宋·趙抃政清廉簡易,知成都,以一琴一鶴相隨。下聯典說西漢·趙充國,圖像麒麟閣。


系承造父;
望出太原。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說造父為顓頊帝裔孫伯益十三世孫。


投書飲泣;
留履遺愛。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晉·趙至,少時詣師受業,聞父耕叱牛聲,乃投書飲泣曰:我小未能奉養,使老父不免勤苦。下聯典自明·趙豫,官松江知府,及去,老幼攀轅,留一履以志遺愛。


圖麟世澤;
金城標美。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說漢趙充國。下聯典說宋趙抃。


金城標美;
玉尺流徵。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西漢·趙充國,以七十高齡馳馬金城,招降破敵。下聯典自唐末·趙光逢,以文行知名。時人以其方直溫潤,稱之為玉界尺。


派衍天潢;
家傳清節。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趙匡胤為北宋開國皇帝。下聯典用北宋·趙抃,卒謚清獻。


箕騎天上;
絲繡平原。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南宋·趙鼎,自題銘旌曰:自騎箕尾歸天上,乞作山河壯本朝。下聯黃自趙勝,號平原君,禮賢下士。唐·李賀有詩云:買絲繡作平原君。


冀州世澤;
天水家聲。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趙氏來歷,西周造父為周穆王駕車,去西方巡狩(傳說去會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因徐偃王反叛,造父駕車日馳千里,得以大破徐偃王,造父被封于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古代稱冀州。下聯典出趙氏郡望為天水郡。


-----------------------------------------------------------------


〖趙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手持半部論語;
胸羅數萬甲兵。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宋代太師趙普,世稱半部《論語》治天下。下聯典出南宋名相趙鼎,有《忠正德文集》。


古為帝王華胃;
今有琴鶴世家。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皇帝后裔。下聯典出宋朝殿中侍御史趙抃,清貧如水,只有一琴一鶴。清代趙翼《奉命出守鎮安詩》:劇郡劍牛覘吏績,傅家琴鶴本官箴。現代無產階級革命家趙世炎故居中堂門額匾上書有琴鶴世家四字,即本此。


但愿民安若堵;
何妨署冷如冰。
——趙申喬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典用清代文學家趙申喬自題聯。


-----------------------------------------------------------------


〖趙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建宋光邦稱雄主;
工收擅畫樹大家。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趙匡胤。下聯典指元·趙孟頫。


常山驕子英雄膽;
松雪道人絕妙書。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蜀漢·趙云。下聯典指元·趙孟頫。


發棹唱持楫請命;
推針絕繡帛成圖。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晉·趙簡子。下聯典指三國吳國·孫權夫人趙氏。


江上飛云來北固;
湖連滄海欲東游。
——趙之謙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典用清代書畫家、篆刻家趙之謙聯。


跨虎執鞭號元帥;
舍身抗日稱英雄。
——趙之謙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趙公明,人稱趙公元帥,奉為財神。 下聯典指抗日英雄趙一曼。


-----------------------------------------------------------------


〖趙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靈爽永護江原父老;
忠魂猶壯蜀國山河。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典用三國蜀漢名將趙云廟聯。


積善有徵,受德之估;
篤心自守,與道合符。
——趙魏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典用清代金石學家趙魏自題聯。


雖有周親,不如我同姓;
誰為宋遠,率乃祖攸行。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自趙姓始祖得率于周穆王,賜以趙城。 下聯典自宋代開國皇帝姓趙。


乃祖曾將半部論語治天下;
后人當以千秋俎豆祭堂前。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北宋軍事謀略家趙普。


門迎珠履,平原之聲譽昭宣;
陛錫銅符,京兆之風裁夙振。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戰國·趙平原君趙勝,養士三千,下聯典自皆著珠履。西漢·趙廣漢,遷京輔都尉,守京兆尹,廉明有威。


陛錫銅符,京兆之風裁夙振;
門迎珠履,平原之譽著昭宣。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趙廣漢。下聯典指戰國時趙國宗室大臣趙勝,即平原君。


八百年聚族于斯,宋室同傳宗室表;
二千石分符到此,明州來拜潤州祠。
——趙佑宸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采用江蘇省鎮江趙氏宗祠聯。


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漢祖唐宗,誰堪伯仲;
說本來論當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東西。
——佚名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趙氏宗祠聯。


祠溯南遷,踵世爵八傳,有農部高文、太常恩敕;
門開東向,俯平原三面,見榜山疊翠、劍海回瀾。
——趙藩撰趙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采用云南省劍川趙氏宗祠聯。

以上為解夢佬算命網(葉曉峰)收集關于趙姓的來源,趙姓的歷史,趙姓的字輩,趙姓的宗祠楹聯,趙姓的族譜等相關內容,同時我們還為您提供不錯的:趙姓起名,趙姓名字大全,趙氏家譜,各地趙氏族譜大全 等相關內容供你查閱參考。

本文趙姓起源和來歷為解夢佬算命網原創首發,歡迎轉載但是請注明來源!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我們。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