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估價《周易》在中國學術文化史上的地位
中國最古老的典籍是六經,即《書》、《詩》、《禮》、《樂》、《易》、《春秋》。
與《書》、《詩》、《禮》、《樂》和《春秋》相比,《易》的產生時間敁早,因而在中國學術即所謂國學中的地位和意義,尤其重要。
班固(32—92年)在《漢書•藝文志》說:《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為終始也。至于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亊焉。班固把《易》視為與天地為終始,視為五學之原,將《易》罝于五學之首,是很有見地,也是符合史實的。
從商代的甲骨文的簡練文法,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長篇大論的大童著述之間,應該有介于兩者之間的作品或文字著述。這樣才符合作品或文字著述演變的規律。在迄今并無新的作品或文字著述發現之前,我認為一向被攙雜在六經中的《易》,當首先是這樣的作品或著述。
談《易》然涉及八卦。《左傳•昭公十二年》載,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u其中的《二墳》是否就是有人認為的《三易》?因為《三墳》亡佚而未重見,故不得知。其中的《八索》一直被認為是有關八卦記載的最早的書,但《八索》是否就是傳說的伏羲所幽的八卦?它與《易》的關系如何?因《八索》迄今未得見,故也不得而知。
我們前面已經說明,《周易》是在《連山易》和《歸藏易》的基礎上,經過周文王父子創作《易經》,而由孔f及其弟子等創作《易傳》而成書的,是中國最早的成書。這種史實,已經并繼續不斷地得到考古發掘的證明。
六經中之所以只有《周易》幸免于秦始皇焚書,是因為沾了卜筮之書的光。
從迄今已有的傳世文獻和考古文獻看,《易》是中國煅早的一部成書,把它視為中國學術文化的總源,至少至今仍站得住腳。
《周易》之《易經》部分,廣泛記錄了西周社會各方面的相關情況,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和思想價值等。說《易經》基本成型于殷周之際,并小'意味著否認其在此后的歲月中沒有增飾和修訂。《易經》卦爻辭中所記載的某些出自文王、周公之后的事,就說明這一點。但綜合各方面的資料看,《易經》早在孔7•之前就存在,而且可能有多種詮釋本,自然都成為孔子整理《易》的參考素材。不管《易》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其他五種典籍有怎樣的不同,既然統統經過孔子整理過,便決定了《易經》與其他五種典籍的某些相似之處。
要是從儒家籠統地把《周易》(而不是只把《易傳》)當成自己的經典來理解的話,那麼,《周易》就絕不止是儒家經典。只要仔細分析其內容,就會發現它遠遠不是儒學所能涵蓋得了的。《周易》除了涉及道、法、陰陽、農、醫、兵、縱橫等大致與儒家同期的各家學說外,還蘊涵了天文、地理、數學、領導、決策、經營、管理、用人、教育、改革和養生,以及信息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等思想。其關于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共建的原理,在今天地球上人類所面臨的自然生態危機和人文生態危機面前,越來越顯現出其巨大的借鑒意義。《周易》的領導、管理智惹和思想,對今天的行政管理、企業管理和社會其他方面的領導、管理及決策的運籌和應用等等,均具有啟迪作用。《周易》重整體、系統、結構、平衡的宇宙觀念和思維方式,對于現代思維觀念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之重要性,已越來越備受海內外學術界和實業界注重。《易經》所蘊涵的倫理思想,對當今越來越備受重視的基因倫理、生命倫理、環境倫理、社群倫理、家庭倫理、企業倫理、網絡倫理,乃至全球倫理和空間倫理的建構和發展,都顯示出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總之,從迄今為止的傳世文獻和考古發掘的資料來看,說《周易》乃迄今所見中國學術文化之總源,一點兒也不為過。一部中國學術文化史向我們昭示:從諸子百家到三教九流,均可從《周易》中發見其思想元素。因此,《周易》在中國學術文化史中的地位,是迄今所見到的任何其他典籍都不能比擬的。
以上就是怎樣估價《周易》在中國學術文化史上的地位的全部內容,更多周易八卦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4270.html